|
此为第19章节,全30章节请点击文末专栏《深层解读量子力学的前世今生》
薛定谔方程又称薛定谔波动方程,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1926年提出的量子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方程,也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假定。其正确性只能靠实验来确定。
理查德·费恩曼说过:任何声称理解了量子理论的人,不是说谎就是疯狂。
薛定谔方程之于量子力学就好像牛顿运动第二定律之于经典力学,量子力学中的地位与牛顿方程在经典力学中的地位相当。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一个物理系统:力作用下的一组粒子怎样随时间而变。在经典力学中我们所要的是所有粒子在每个时间的位置和动量:这给你系统的全部描绘。而在量子力学中,关于系统的信息包含在薛定谔方程的波函数解中!
薛定谔方程是将物质波的概念和波动方程相结合建立的二阶偏微分方程,可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每个微观系统都有一个相应的薛定谔方程式,通过解方程可得到波函数的具体形式以及对应的能量,从而了解微观系统的性质。薛定谔方程表明量子力学中,粒子以概率的方式出现,具有不确定性,宏观尺度下失效可忽略不计。
方程本身比较复杂,推算过程更复杂,一般人不太容易理解。由于对量子力学的杰出贡献,薛定谔获得1933年诺贝尔物理奖。
薛定谔方程仅适用于速度不太大的非相对论粒子,其中也没有包含关于粒子自旋的描述。当涉及相对论效应时,薛定谔方程由相对论量子力学方程所取代,其中自然包含了粒子的自旋。
本文选自:今日头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