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宙早期的星系如何形成一直是科学家试图破解的谜团。现有科学理论认为,在一片混沌的宇宙中,神秘的“暗物质”首先汇聚起来,形成“脚手架”,随后电磁辐射与物质相分离,物质慢慢聚集到暗物质“巨网”的细丝和节点上,逐渐形成恒星和星系。星系再通过吸收气体和相互碰撞而生长,最终演化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星系。
最近天文学家利用多个空间和地基望远镜发现了39个巨大的远古星系,很可能改变人类对早期宇宙的认知。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和日本国家天文台首席研究员,东京大学天文学家王涛在一份声明中称,这一重大发现与现有宇宙演化模型相悖,是迄今为止首批得到证实的存在于早期宇宙中的巨型星系。
东京大学教授Kotaro Kohno表示,这些星系和我们的距离超过100亿光年,发出的光线非常微弱。随着宇宙加速膨胀,这一距离还在不断加大,它们发出的可见光已经变成红外线,远远超出人眼的极限,甚至连哈勃太空望远镜也无法观测到。
科学家首先借助斯皮策望远镜的红外摄像机捕捉到哈勃看不到的63个红外光源,再利用对远红外线波长敏感的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ALMA),最终发现了39个大型星系的踪迹,它们存在于宇宙大爆炸之后20亿年内,每个星系都在以惊人速度制造恒星,相当于每年诞生1000个太阳。
研究人员认为,随着这些星系的老化,它们逐渐演变为类似今天银河系附近的大质量椭圆星系,但它们的数量比现有宇宙演化模型预期的要多10倍。这些古老的大质量星系如同浴缸里的水,在水龙头滴出第一滴水之后,瞬间就充满整个浴缸。根据目前的天文学理论,如此巨大的星系根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形成!
天文学教授Debra Elmegreen指出,研究结果显示现有理论对宇宙暗物质的含量估计很可能是错误的。随着2021年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科学家将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神秘的远古星系。
该研究发表于本周三的《自然》期刊
欢迎小伙伴留言讨论!
本文选自:今日头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