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是137亿年前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大爆炸之后形成的。大爆炸之后10-36到10-32秒之间,宇宙经历过一个早期暴胀阶段,空间以指数形式迅速膨胀,其速率甚至远超光速。
大爆炸理论在提出之后就不断受到质疑,有人认为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奇点”,还有科学家认为暴胀发生在大爆炸之前,在这种情况下,宇宙大爆炸就是早期暴胀结束时物理条件的总称。
最近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的研究提出一个颠覆性理论——占宇宙物质总量80%的暗物质可能并非大爆炸的产物,它们在宇宙诞生前就已经存在!
该研究主要作者,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物理和天文博士后研究员Tommi Tenkanen表示,暗物质虽然无法直接观察,但可以通过它和可见物质之间的引力效应而确定其存在。如果暗物质是大爆炸的产物,那么研究人员在粒子物理实验中应该早已发现暗物质存在的直接证据。
Tenkanen提出的数学模型表明,暗物质可能是一种在大爆炸之前的暴胀阶段产生的标量粒子。迄今为止科学家只发现希格斯玻色子一种标量粒子,它由两个质子相撞产生,随后衰变为两束强子流和两个电子。
Tenkanen表示,此前的研究可能忽略了暗物质起源的最简单数学方案,即暗物质是一种自旋为零的标量粒子,它的存在可能比宇宙本身更为古老。如果暗物质由一种大爆炸发生之前就已经产生的粒子组成,那么它们就会以独特的方式影响星系在今天宇宙中的分布。
研究人员希望2022年发射的欧几里德太空望远镜能够揭示暗物质的起源,为最终破解“宇宙大爆炸”之谜提供帮助。
欢迎小伙伴留言讨论!
本文选自:今日头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