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8-10 21: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算太乐观,甚至有点悲观吧。
因为你所说的“宜居”是像我们目前的地球一样,一年(即公转周期)都可以在行星表面生活,粮食作物都可以种植在天空之下的土地上。实际上在宇宙中这可能是很奢侈的一件事。科学家眼里的“宜居”可能是,一年中有半年人能在行星表面活动(可能还需要防护服),另外半年必须待在室内,农作物必须在室内培养生长……也请不要觉得“防护服”很过分,其实你冬天穿的大棉袄也可以叫做“防护服”不是吗?
但是实际上如果投入足够的资源,理论上我们可以在任何能够获取恒星能量的距离上建立居住地,就像是一个有自己农场的空间站其实是可以实现的一样,我们在行星上打个洞住进去,偶尔钻出来看一看也能活得下去。所以单从与恒星距离来,“宜居”条件太好实现了。因此科学家们画出来的宜居带比你想象中的要宽的多。
所以对于宜居星球的界定其实更多的要观察星球本身的性质。同样的,你可能会觉得重力在1-2个g之内我们都可以称作“宜”,氧气占比在20-40之间都可以称作“宜”……但实际上科学家们可能觉得氧气0-100都可以,大气中只要没有毒性气体,我们可以带氧气罐出门就叫“宜”,重力0-4个g都可以,实在走不动的人可以用外骨骼解决困难就算“宜”。倘若有朝一日我们的能力足以改变大气,他就算有毒我们也不怕;后来某天出现了血液循环的便携助力系统,那么宜居重力就能扩大到0-6个g……
其实宜居星球最重要的应该是存在大量水,液态固态无所谓,一定要有。气态应该不太行。然后能获取恒星能量。甚至氧气都不算,因为我们可以用水制取。那为什么不能有大量氧气和氢气呢?因为会爆炸,炸完之后还是水。
总而言之,你想象出来的宜居应该是在不借助任何科技的基础之上的,科学家们则相反。实际情况也应该是这样,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画出的“宜居带”也应该越来越宽,最后我们能开着个大飞船走到哪儿住到哪儿,整个宇宙都是宜居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