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因斯坦曾说过:“有两种事物是无限的,一是宇宙,二是人类的愚蠢,但宇宙我还说不准。”不管你承认与否,“傻瓜的数量是无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正确的,因为没有人敢说自己一点儿不蠢,因为我们早晚都会有些愚蠢的念头,说些愚蠢的话,做点儿愚蠢的事,只是数量不定罢了。
1976年,卡洛·奇波拉的杂文《人类愚蠢的基本法则》中这样定义愚蠢:愚蠢会损人,但并不会利己,甚至还会害己;蠢人的潜在危害常常被低估;各种各样的人中,蠢人是最危险的。这与王尔德的观点不约而同,后者在《身为艺术家的评论者》中谈到:“世间除了愚蠢,再无其他罪。”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才能告别愚蠢?也许应该问问一个最懂愚蠢本质的人。意大利“国民科普爷爷”奥迪弗雷迪所著的《人类愚蠢辞典》,辛辣又不失幽默地揭穿了人类社会自欺欺人的263种愚蠢现象。
△ 皮耶尔乔治·奥迪弗雷迪
近期,他化身“叛逆的思想家”, 继《人类愚蠢辞典》之后,推出《叛逆的思想家:在不科学的年代告别愚蠢》一书,再次怒怼形形色色的愚蠢思想,献给每一个独立思考的读者。
奥迪弗雷迪最为推崇的人物是数学家弗里曼?戴森。戴森天赋极高、学识渊博、文采斐然又天性不羁,这些特性混合所爆发的能量使他赢得了2000年的邓普顿奖,以表彰其在科学与宗教之间起到的桥梁作用;身为科学家又长于诗歌的戴森,1996年获刘易斯·托马斯奖;又因物理学领域的成就获得1981年的沃尔夫奖;甚至1965年还与诺贝尔物理学奖擦肩而过,只因每次最多只能有三人获奖。
弗里曼?戴森拥有一个叛逆的灵魂,戴森认为“拥有一个叛逆的灵魂与在严格的学术训练下坚持探索并不矛盾”,而皮耶尔乔治?奥迪弗雷迪也是这样一位叛逆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奥迪弗雷迪是意大利家喻户晓的科普大牛,1950年出生,被誉为“意大利国民科普爷爷”,是意大利著名的逻辑学家、数学家,也是极其活跃的科普作家和评论家。他为意大利版《纽约书评》撰写社论和书评,还是意大利版《科学美国人》的定期撰稿人,经常参与各种科学主题讨论,录制超过400期电视节目。由于奥迪弗雷迪在科普上的卓著贡献,1998和2011年两度获得“伽利略奖”,2002 年获得“裴诺数学奖”,2005年获颁意大利共和国功勋奖章。
在《叛逆的思想家》一书中,从甲壳虫乐队到梵蒂冈艺术,再到量子力学和怀疑哲学,奥迪弗雷迪“吐槽”式盘点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科学等8大领域的78种重要思想。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单纯的杂文集,更是一部真正的奥德修斯式的思想史漫游。就连作者自己也很难准确定义它——它到底是一场噩梦,一出闹剧,一则寓言,一篇讽刺文学,一场心灵游戏,一场赌局,一句讽喻,一种观点,还是对一切观点的讽刺?
但是贯穿其中的是奥迪弗雷迪对智慧、理性、严谨与独立思考的追求——为什么我们相信荒唐透顶的预言?为什么我们迷信权威和名人?为什么科学进步惟艰总被扯后腿?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才能告别愚蠢?苏格拉底说:智慧是最好的美德。也许你跟随老爷子智慧而叛逆的灵魂游历了八大领域的诸多人类思想,便能找到答案!
△ [意] 皮耶尔乔治·奥迪弗雷迪 《叛逆的思想家:在不科学的年代告别愚蠢》 姚轶苒译 未读?思想家 2019年8月
以下内容选自本书:
科学家的神秘身体(史蒂芬霍金)
20多年前的一天,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史蒂文·温伯格在乘飞机时,坐在一个正在阅读一本书的陌生人旁边。他问了那人对书的看法,得到的回答是:“哦,了不起,我都能看懂。”这位著名物理学家对此评论说:“您这样看?对于我来说从第三页起就不知所云了。”
他肯定是夸大其词了,为的是强调那本书不可能取得成功。但实际上,它在世界范围内卖出100万册,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科学类书籍,并且也是丹·布朗出名前,近些年销量最高的书。这本书就是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又名《从大爆炸到黑洞》)。它之所以如此受大众欢迎,一部分要归功于书名,因为虽然如今对于大爆炸和黑洞的讨论有些泛滥,但此书出版之前却相当少见。
△ 史蒂芬霍金
但是,该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在于其作者,一位身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物理学家。这种罕见的疾病是由控制肌肉自主运动的运动神经元的进行性退化引起的,通常会在几年内导致患者的死亡。确证患病时史蒂芬霍金21岁,医生告诉他,他的生命还有2年到3年的时间。可他的案例说明,也有小比例的患者可以存活很久,而史蒂芬霍金一定是存活时间最长的患者之一,也是最受研究者关注的案例之一。
早在1985年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科学家已经接受了气管切开术并失去了语言能力。但得益于一套配备了计算机合成器的复杂设备,他依然可以与外界沟通,可以写作以及通过人工合成的声音清晰说话,并继续出现在公众视线中。
2010年4月29日,因为参加探索频道《史蒂芬霍金的宇宙》节目的推荐会,我有幸在伦敦见到了他。那是一个难忘的夜晚,结合了电影首映式的热闹世俗与教皇召见般的庄严神圣。
这场活动的举办场所位于英国最负盛名的科研机构——皇家学会的总部。挂在墙上的画作和展示在陈列柜中的历史资料见证着这里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入口处莱布尼茨的一封1693年的信件和一份带有签名真迹的嘉宾登记册则提示了该机构的国际性和权威性。墙上看不到尽头的画像证明了其成员的卓越地位,他们是:艾萨克·牛顿、迈克尔·法拉第、查尔斯·达尔文、欧内斯特·卢瑟福、弗朗西斯·克里克……
当然了,还有史蒂芬霍金。即便我们未将他在媒体中的声望错认成他的科学价值,斯蒂芬·史蒂芬霍金也必然是其中一员。毫无疑问,他是杰出的物理学家,与其他1500名在世的科学家一起成为皇家学会的成员就是证明。但他绝不像其著作的封底一本正经地宣称的那样,是“伽利略、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继承者”,也不像《果壳中的宇宙》封底上所描述的,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还好,探索频道只称其为“最著名的在世科学家”,并在关于宇宙的三集电视节目中始终使用这一称呼。这个说法八九不离十。该节目的制作历时3年,花费数百万欧元,内容涉及史蒂芬霍金的三大拿手好戏:外星人、时空旅行和宇宙历史。这些主题出现在他所有的科普作品中,并构成了他的第一部获得巨大成功的作品,其英文原版的名称正是A Brief History of Time。
如前文所述,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史蒂芬霍金失去了语言能力,后来又逐渐失去了行动能力。现在他只能坐在他的科技轮椅上,上面配有一个电脑屏幕,他可以用脸颊和眼睛的细微动作对其下达指令。只有他的眼神依然灵动,有时候甜美的微笑也会照亮他的脸庞。而身体其他的部分已经完全瘫痪,无法动弹了。但他的大脑仍然活跃着,可以回答问题,尽管会有一段漫长且安静的延迟时间。
在这样的条件下,史蒂芬霍金可以思考,但他的工作能力逐渐受到限制。也难怪他后来的作品都与1988年的第一本著作大同小异,并且大部分由其他人负责完成。《时间简史》在1996年出版了插图版;1998年,十周年纪念版;2001年,纪念版再版;2005年,原版的缩减本。近些年还出版了两个针对青少年的版本,它们是史蒂芬霍金与女儿露西以“没有魔法的《哈利·波特》”的风格“共同”写作的。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史蒂芬霍金是充满好奇又乐于尝试的。比如在1993年,他以全息成像的方式出现在《星际迷航》的一集中。接着又成了《辛普森一家》中的一个角色。2007年他乘坐了一次减重力飞机,成为第一个体验失重感效果的四肢瘫痪者。同年他还为ABC电视台的电视剧《科幻大师》配录了画外音。
最重要的是,史蒂芬霍金很愿意让自己的名字成为各种原创电视电影的符号,截至目前,最新的一部是2014年的传记式大杂烩电影《万物理论》。
△ 《辛普森一家人》中的史蒂芬霍金
在探索频道的节目推荐会上,执行制片人约翰·史密森回忆说,当他向史蒂芬霍金介绍节目的一些想法时,回复的生成时间相当长。最后电脑合成的声音终于说道:“我很喜欢,只要你们不把我的脸涂成像辛普森一家一样的黄色就行。”那个夜晚,史蒂芬霍金的回答也在观众朝圣般的沉默中姗姗来迟:“我总是谈到外星人的生活,但却是第一次目睹我想谈的内容。”
节目第一集的主题正是外星人,因此它的科幻成分大于科学。关于时空旅行的第二集也同样如此。这两集中电脑合成的图像精致迷人,但科学内容几乎不存在。至于史蒂芬霍金的想象力,似乎像那些颇为老派的电影,比如《E.T.》和《星际迷航》那样,显得有些停滞了。
特别是他对外星人的想象,简直是人们所能想到的最不具外星风格的幻想,对这类想象的批评几乎都适用于它。只需了解一点生物学知识,就能意识到地球上无数种动植物都比他所幻想的外星人显得更加“外星”。一部优秀的地球生命纪录片,比如2006年由BBC出品、大卫·阿滕伯勒负责旁白的《地球脉动》,所给出的想象都会远超于此。对此,普里莫·莱维在与图里奥·雷吉的《对话录》中说:“科幻通常由贫乏的幻想和糟糕的科学组成,而如今真正的科幻就是科学。”
人们期待的由一位科学家所构想的外星人,恐怕不只有两条腿、两只眼睛和一张嘴。甚至最好是没有这些,因为与第三类生物的接触很可能会产生与哥伦布发现美洲相同的效果,而我们就是那些美国原住民。
同样,我们对于太空旅行的期待,也不止于核动力宇宙飞船出发去整个银河系寻求殖民这样老套的故事。法兰克·迪普勒在《不朽的物理学》中就在此基础上引出了更为极端的结果。
正如执行制片人史密森对史蒂芬霍金的准确定义,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位科学领域的摇滚巨星,就必须聆听他用吉他弹奏的音乐。直到该剧集讲述宇宙中生死的第三集,科幻的摇滚才让位于科学的室内乐,再一次叙述了史蒂芬霍金第一部著作《时间简史》的故事。
△ 年轻时的史蒂芬霍金
这一集实现了对相当久远的过去的回顾,那时史蒂芬霍金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被他的身体囚禁。那时他也还不是现代物理的象征、媒体的焦点,不足以让皇家学会为他的电视节目召开推荐会,并在世界范围内邀请500位嘉宾,将他视作一位圣人或一件圣物般,渴望看到他、触摸他。
(本文由出版社授权发布,编 / 俎燚楠,审 / 任慧)
原文地址:今日头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