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有关注过天文消息的朋友可能就知道,现实中的空间站外形看起来十分不规则,和科幻电影中的环形空间站比起来缺少了美感。而且环形空间站能够利用离心力来代替重力,从而让宇航员省去失重的烦恼,可为什么现实中不存在这样的设备呢?
今天春节档的一部《流浪地球》让国人重新看到了国产科幻片的希望,该电影以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逼真的特效制作赢得了观众的口碑。电影讲述了未来的人类为了躲避太阳演变红巨星的膨胀而驱动地球远离太阳,在地球“流浪”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始终有一个环形的国际空间站在领航。该空间站上的工作人员来自世界各国的航天技术人员,其中就包括了由吴京扮演的中国技术人员。
和现实中的空间站比起来,科幻电影中的空间站往往看起来更具有科技感,因为它们普遍都是环形的。那么环形空间站真的比现实中的空间站要好吗?在电影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环形空间站内的宇航员可以在站内自由行动,丝毫不用担心失重的问题。这就是环形空间站的一大特点,它在旋转的时候会产生离心力,这股离心力相当于地球上的重力,因此即使是普通人进入环形空间站之前也不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因为在这里并不用担心重力问题。
然而实际上现实中的空间站普遍都不是环形的,例如中国在未来计划建造的空间站看起来就是“T”字型,而欧洲航天局、俄罗斯宇航局等天文机构所建造的空间站也并非是环形的。既然环形空间站能够克服重力的问题,为什么科学家不按照科幻电影中的那样建造环形空间站呢?科学家也想建造出这样的空间站,这对宇航员来说是最大的便利,但是它的建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如果仔细思考这个问题的话,我们会发现其实人类不一定能够适应环形空间站。环形空间站能够利用向心力来抵消重力自然是不错的选择,但是人体内的器官是否能够承受住旋转所带来的反应呢?人类之所以能够在不断旋转的地球上对旋转毫无察觉,是因为地球拥有足够大的引力,但是环形空间站的引力是不能和地球相比的。也有科学家对环形空间站的旋转周期进行计算,如果要想空间站里的人不会感到不适,那么旋转速度就要达到每分钟2次左右。
如果按照这样的周期进行计算的话,那么研发出来的环形空间站的半径至少也要达到56米。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空间站的半径也只有54米,而且这已经是人类科技水平所发挥出来的极限。当然不能排除未来人类能够在这方面有进一步的发展,但至少现在看来,要想建造出一个如此大半径的环形空间站是不太可能的。
再者,国际空间站并不是那么容易建成的,而且单靠一个国家也是无法完成的。据了解一个国际空间站需要多个国家共同努力,一点一点地将设备发射升空后再进行组装。如果要建造环形空间站的话,首先是技术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突破,二是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对很多国家来说得不偿失,因此至今环形空间站依旧存在于科幻作品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