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简单来说,2MG/c^2 就行。算出来的是视界,也就是通常外界观测者认为的黑洞半径。其中,M是你的质量(千克),G是国际单位的引力常数,c 是国际单位的光速。这样可以得出你的质量需要浓缩在一个视界在大约1.5e-25米,也就是0.15幺米(纳米是1e-9米,飞米是1e-15米,幺米是1e-24米)。作为比较,普通原子在估算的时候通常用0.1纳米,质子是接近1飞米。
不过这个数值还是大于你的康普顿波长:h/Mc。h是普朗克常数。以你的质量,大约是2.2e-44米。
所以理论上是可以变成黑洞的。
附加:
不少朋友提到了黑洞蒸发的问题(也就是变成黑洞后的“寿命”)。首先要澄清下,这个“寿命”是根据在人体坍缩后形成的微型黑洞的视界外的时间定义的。根据霍金辐射的公式:
其中G, c和M的定义不变, 是普朗克常数除以 。经过计算可以得出黑洞的蒸发时间 ,即约0.08纳秒(差不多是空气中光行走2.5厘米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