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34|回复: 0
收起左侧

生命、宇宙以及一切事物的终极答案是什么?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9-11-20 20: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是知乎用户lonely planet先生所写,转载至此,方便阅读




所有的事情还得从“42”说起。

那时候地球还年轻,文明停留在B-3阶段,文字也刚出现不久。而与此同时,我们的星球已经到达了Y-45阶段,在我们星球上所有的公民都已经到达了”普兰尼特层次“的最高级别,也就是地球上所说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最高层。
也就是在这时候,我们制造了超级电脑"DeepThought",制造它的原因非常简单,我们希望它公正、客观、严禁地回答一个问题:“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但是令人失望的是,在它运算了750个地球年后给出的答案简单的令我们难以置信:42。(750个地球年相当于我们星球的3天,可见其计算量之大。)

结果显然让我们无法接受,但我们没有放弃,于是"DeepThought"建议说,可以给一个处于启蒙阶段的星球注入基本的文明,然后让其自然发展,通过模拟演化,最终得出答案。处于B-3阶段的地球刚好符合这个要求。(这个事情,被后来的地球人歪曲了点,拍摄了一部叫《银河系漫游指南》的电影。)

当然为了尽量不破坏样本质量,每一次的注入量我们都有所控制。第一次注入的这两个板块的时候,按照地球纪年应该是公元前5000年。然后,在经过了4天之后(地球年1000年),地球上的人类根据自己对自然的观察,竟然衍生出了神话故事,记得最早的名称应该是叫做《吉尔伽美什史诗》,他们认为自己所无法解释的事情是由于神明造成的,而这些样本提炼出来的针对“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的回答就是:为神明服务。

我们显然不满意这个结果,并示意"DeepThought"加大文明的注入,以便更快得到结果。
8天之后(地球时间公元前2000年),人类根据《吉尔伽美什史诗》的内容衍生创造出了各种宗教,犹太教的弥赛亚、希腊的宙斯众神、中国的三皇都是出现在这个时候。但是渐渐的开始有一些的变化,人类发现自己跟神明之间有了某种沟通的能力,甚至在某些时候人可以变成神来主宰自己的生活。

经过这10多天的观察,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不能让全部人类平均水平提高,而是应该将注入的文明集中在某些人的身上,否则这个进化过程太慢了。所以过了6天(地球时间公元前500年),我们选中了几个人:依次是老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欧几里得。并直接在注入的意识中,让他们毕生寻求“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我们甚至为了更快地帮助他们找到答案,将老子安排管理国家图书馆,让释迦牟尼出生为王子身份。

这一次的收获比较迅速,老子是最早给出答卷的:灭欲望,行上善,而后顺其自然,该怎么过怎么过。而整个中国地区,将这个思想完整得延续了下去,让我们顿时感觉在中国地区的无力感。后来,老子还把这一套思想跟释迦牟尼谈了谈,释迦牟尼听了以后觉得人生变化莫测世事无常,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只有灭了欲望才能证得正果,于是抛下了妻儿又开创宗教去了,这个在后来被地球上的人类讹传为“老子化胡”。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我们星球的公民在得知这个结果的时候,都挺无法理解的。我们提出要寻求“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结果他们应对的方式就是“放下去追求这个答案的欲望,顺其自然”

通过老子跟释迦牟尼,我们得出一致的结论:不能让他们生活太安逸了,否则就容易没有了欲望,就会去回避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我们打算将地区继续向西方移动,于是我们将苏格拉底安排在了一个希腊城邦中的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里。历史证明我们是明智的。

为了补偿给苏格拉底环境不足,我们给他个人灌输了最基本的逻辑学:归纳法和演绎学。可能是这个东西有点超时代,那个年代的人逻辑都一塌糊涂,所以苏格拉底在那时候的地球上并不受人欢迎,最后还被360人投票给投死了。但是他算是给出我们最满意的结果:把人们重新拉回到这个问题上,“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而不是诉诸于神明或者直接忽略问题。

另我们意外的是苏格拉底的一位学生柏拉图,在苏格拉底死后创办了柏拉图学院来专门研讨这个问题,我们为了维持这个学院的存在做了巨大的努力(在不直接改变人类的基础上让其传承了近4天时间)。我们将最后一个选中的人物安排在了这个学院,他就是欧几里得(公元前325年),不过遗憾的是,因为超越时代太多,他的影响力要再很多天以后才逐渐显示出来。总之,令我们欣慰的是:人类终于开始正式得对待这个问题了。

好景不长,只过了两天(地球时间公元元年),令我们郁闷的是宗教的苗头又起来了,人们又放弃了自己寻求答案的欲望,转而求助他们认为全能的上帝了。因为耶稣的出现(这个不是我们安排的人物),基督教从犹太教中单独发展了出来,并且经由保罗的传播,从犹太人种族扩展到了其他种族。更为郁结的是,基督教徒开始用哲学的武器来修改《圣经》的内容,让这个宗教从逻辑上更加无懈可击。比如,有个叫奥古斯丁的人类把“自由”的概念引入,去说明了上帝为什么允许恶的存在。

我们虽然之前说过尽量不影响人类自主进程,但是眼看着一起又回到从头,我们不得已在一天后(地球时间公元245年)安排了戴克里先的出现,由他发布禁令:禁止基督教的发展。只是无奈,戴克里先分而治之的想法,最后让君士坦丁给夺了权,并在313年颁布了《米兰赦令》,保护鼓励基督教的发展。最后甚至在392年,由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而又过了一天(地球时间公元570年),穆罕默德的出现,又出基督教中延伸出了伊斯兰教,统一了阿拉伯地区的宗教信仰。

然后才又过2天,基督教就跟伊斯兰教的人打了起来,整整打了一整天(十字军东征,公元1096年-1291年)。大家都忙着打战,也没人这些地球人就没有人继续思考“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打完之后,过了一天(公元1483年),一个叫马丁·路德的人在日耳曼民族中创立了新教,宣布与天主教对立,而加尔文则把这个新教传播到日耳曼之外的种族中去了,于是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个宗教。

所以我们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步,从黄河到恒河到地中海最后都被宗教统治了。这时候,我们全体公民开了一个会讨论如何解决宗教对人类思想统治的问题。很显然,照着目前的形势看下去,宗教有逐渐增多的迹象,为什么人类不愿意自己去思考,而是要诉诸于宗教的信仰呢。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因为人类没有构建起来严谨的逻辑思维的科学体系。

于是,我们一致想到了7天前(公元前3世纪)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学。

所以,在接下来的1天多时间中(1500-1800),地球上瞬间多了很多优秀的数学家,还由数学家延伸出来很多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由他们构成了地球上现代科学体系。

首先出来的是笛卡尔(公元1596年),在建立笛卡尔坐标以后,他开始运用欧几里得的思维体系来思考“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不过他的方式有点奇怪,他认为要思考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解决一个情况:确定的已知条件是什么。他的结论是“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不完整,那么完整的就是上帝”。所以你看,我们苦心经营了一个科学环境,结果又是被上帝给结束了。
莱布尼茨(公元1646年),那个发现微积分的数学家认为将物质无限细分下去,细分到不能再细分的就是上帝。
斯宾诺莎(公元1632年)也一样,发布了《按集合顺序证明的伦理学》,只是他对“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的答案是:宇宙本身就是上帝,就是答案。上帝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上帝通过自然法则统治一切。

数学家看来是没救了,他们的做法就是构架一个基础,并把这个基础称之为上帝,真是无聊至极。

于是我们打算激进一点,让人类意识到上帝是不存在的。但这个过程很困难,就好像大人跟小孩说:“如果你睡着了,圣诞老人就会把礼物放在你的袜子里面;但是如果你没有睡着,就收不到礼物”,所以你永远无法醒着亲眼看到圣诞老人。我们的做法简单粗暴,我们只安排2个人:牛顿、达尔文。

首先是牛顿(公元1643年),我们想着,如果牛顿揭示了力学三定律以后,人类就不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是被上帝控制的了,从而放弃信仰。谁知道牛顿自己还给上帝预留了“第一推力”的地位,但更没想到的是“机械论”跟“决定论”的盛行:“如果一切都是被符合机械运动的话,那么人的思考也是被决定的,那么进而一切都是被决定的。”。
其次是达尔文(公元1809年),我们原以为,达尔文揭示了生物进化过程,人类就不会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他们,从而放弃信仰。但后来基督教统一了说法:人类在进化到智人的最后一刻,上帝给人类灌输进了灵魂。
进化论跟机械论,对“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的提炼回答就是事情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人类无力改变,就是要“顺其自然”。在那一刹那,我们突然觉得中国的老子似乎很有先见之明。

这个期间,我们也注意到一个细节,宗教在某种程度上在促进着科学。除了上面提到的达尔文、牛顿都是基督徒外,我们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将人类的文明阶层上升到E-7阶段,但是牛顿是基于开普勒三定律的基础上才发现的,而开普勒当初研究天文,只是为了印证世界是按照上帝设立的完美曲线运行的。他一直认为太阳是圣父,恒星时圣子,以太是圣灵。
这真是一个令我们哭笑不得的事实。

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来,就在科学基础迅速构建起来的时候,人类又开始怀疑起“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的问题本身了。
一个叫休谟(公元1711),直接将我们灌输的“归纳法”“演绎法”上升了一个文明档次,总而言之,他否认了因果律的严格存在。休谟认为人类无法判定自己所处世界的真实性,他最著名的论断就是:人类不知道明天的太阳是否还会照常升起。休谟认为感知是来自于经验的,而有些问题是超出经验的范畴的,科学上的因果关系,人类也无法得知在下一次是否依旧成立。所以,在回答“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方面,他的结论是lif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都不一定是真实的,哪有什么真正的答案。

随后是康德(公元1724年)顺承了这个思维,认为人类是通过“先天认识机制”来认识“物自体”的,而物自体的本身是无法认知的。人们看到的都是经历过同样的“先天认识机制”来感受“物自体”的。其实,康德是提出了一个基本的设想,有些事物人类无法真正了解,有些事物我们是可以把握的,把人类不能真正了解把握的事物列为“物自体”。这个很像你们人类一个经典的想象实验:三维空间在二维空间的投影,投影的方式成为“先天认识机制”,三维空间就是“物自体”,而二维生物感受到的就是“表象”。其实你们生活的宇宙何尝不是如此,是一个11维空间在三维空间的投影。而且即便在这个三维的空间中,你们所能感受到的音频、光频也是何其有限。也许是因为如此,康德也认为“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是无法回答的,因为人类甚至不能感知这个真实的物自体世界,更别提答案了。

那个经常被人当做悲观主义代言人的叔本华(1788年),在康德的基础上认为“物自体”是可以被认知的,那就是“人的欲望”,他称之为“生命意志”。他认为人类只是“生命意志”作用下工具,并且人类的欲望难以被满足,所以人类就是在“生命意志”的不断促使下的奴隶,人生简直逊毙了。(哎,你是说我们星球公民对终极问题的强烈欲望么)。所以,“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叔本华的结论也是“禁欲”,这个跟8天前(地球时间2000年前)的老子不是一样的么。

有时候,人类的对问题的回避智慧真是令我们不可思议。比如黑格尔(公元1770年),他觉得人类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世界会在人类控制之外自己超前发展。他的逻辑是就是:世界是变化的,但是世界越变越好(世界变化有序是黑格尔率先提出的),所以世界的本质就是不断变好,而主宰这种变化的被他称作是“绝对精神”,无论人类如何反应,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人类只是随波逐流的工具罢了。所以黑格尔认为“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对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答案就是“在绝对精神下向前变得更好”;而the answer to life,他也觉得人类只是工具,但人类这个工具压根就没有什么资格来谈意义;
虽然黑格尔没直接说“绝对精神”跟上帝的关系,但是,这无非又是把一个问题的源头交给了一个未知的莫名的力量。哲学思考的结果跟宗教总是只有一步之遥。

真是无聊的一天啊,我们对目前的科学无法帮助人类回答这个问题感到沮丧。

晚间的时候,我们意外收集到了一个叫祁克果(公元1813年)给出的答卷:真理是主观的,而不是大众统一的,每个人都要选择自己相信的真理去过好自己的一生,而人们如何做出自己的选择则是依靠于自己的信仰。
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也许我们的问题“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中不应该是“the answer”而应该是“Answers”,是否我们一开始问题就出错了?我们打算饭后一起开会讨论这个话题。

开会之前,我们又收到了一份来自尼采(公元1844年)的回答,他某种程度算是叔本华的学生,毕竟是受了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影响。他将叔本华的“生命意志”更改为“权力意志”,在这个基础上创造了“超人理论”。他将人类的道德分为两种,一种是奴隶道德,另一种是贵族道德,对于前者强调同情、仁慈、谦卑等等限制强者的能力;对于后者强调的是竞争、进取、独立、强大等等鼓励人们变成强者,后者这种道德即为“权力意志”。人类在“权利意志”下会越变越强,而不是像叔本华说的那样成为“生命意志”的奴隶。这个很像地球上著名的说法“半杯水在悲观人的眼中是只有半杯,而在乐观的人眼中还有半杯”(这个说法我们星球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解读出来,因为在我们星球公民的眼中,那只是水资源位置的重新变更罢了”)

在我们看来,尼采至少没有逃避这个问题,他提炼出来对待真理的态度就是:真理是流动变化的,而人们总结出来的真理是固定的,所以都是错误的。所以我们所总结出来的“真理”也好、“错误”也好,都不是严格意义上存在的,二者的唯一区别就是“真理”有用,而“错误”无用甚至有害。所以,结合祁克果的观点,可以总结出来:“人们可以根据实用性来决定自己的真理观”,所以对“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怎么回答对人有用就怎么回答,就好像奴隶道德观下的人类选择谦卑,贵族道德观下的人选择竞争一样。“上帝已死,”尼采说道,“基督徒不过只是一群信奉奴隶道德的人虚构出来的用来联合弱者、并保护弱者的强者罢了”

我们在那次的会议上都有点沮丧,因为我们觉得尼采跟祁克果可能说对了,或许不存在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根据这个答案是否对我们有用来决定是否选择。“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可以是任何东西,因为只要它对我们有利即可,如果对我们不利,那我们拿来又有什么用。DeepThought在会议上说道:“42,根据目前的统计,我们星球的不同真理观有42种。”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先前对人类的宗教有极大的误解,因为这42种真理观在人类眼中看来不就是42种宗教么,只是因为我们星球没有以组织的形式存在罢了,真理观与宗教原来也只是一线之隔!同时,根据是否有用来进行选择,不就是人类称之为“科学”的东西么?

我们都想到要终结这一次的实验,最后发言的时候,问DeepThought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没有的话就直接宣布实验的结束了。

“如果您愿意,可以将这近1个月来的观察到的所有的人类思考结果进行数据逻辑化,然后按照严格的逻辑推理方式给出一个人类的终极答案。这样,可以尽量避免人类主观性的参与。”DeepThought说道。
“好吧,总得有逻辑性的记录留档才好”
“申请需要在生命、哲学、物理三个领域中,各选择一个人类赋予特殊的逻辑能力,来协助计算”
“全体批准,执行”

虽然大家都同意了这个想法,但显然我们已经没有多少激情了,我们对最终能有别的答案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花了几乎1个月的时间得到了一个我们无法反驳的结论,我们都显得有些沮丧。

不久,我们收到逻辑报告:
人类语言无法逻辑化,所有的真理构建符合上次会议的结论:真理只是相对有用的结论。

伯格森(1859年)认为科学对生命的描述是分裂的,比如我们会描述性格、描述外形、描述智商,当时一切的描述都是片面的属性,而人是整体的,所以所有对生命的描述都是旁观的,不全面不准确的。另外,生命是变化的,而理性的描述是静止的,所以生命无法描述。

罗素(公元1872年)跟他的学生维特根斯坦(公元1889年)毕生尝试把语言按照严格的逻辑规则进行重新的定义后发现,大部分的哲学问题是没有意义的伪问题,要么违反种种逻辑规则,要么无法用经验证明。原本就是主观的语言甚至无法准确地描述客观的世界,所以整个哲学都是主观的。

爱因斯坦(公元1879)的相对论让人类意识到高斯(公元1777)、罗巴切夫斯基(公元1792)发现的非欧式几何存在的意义。即更改“完美的欧式几何”第五条公理“若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并且在同一边的内角之和小于两个直角和,则这两条直线在这一边必定相交。”后也可以建立一套完全不同的几何体系。所以,欧式几何只是众多几何中对人类最有用的一种几何罢了。

所以,“宗教”不过是“哲学”的一种选择结果,而根据是否有用来进行选择的过程,也就是人类所谓的“科学”。

以上,就是整个的实验描述了。

后来我们收到更新的消息,人类已经迈入了G-7阶段,并开始想利用弦理论来统一所有的物理学,只是那些物理学家们不知道,其实人类已经在无意之间给出了这个事情的结论:就好像人类生命体的多样性无法被统一精确描述的一样,每一个侧面其实都有专属的描述方式,无法统一,人类叠加空间维数的方法,无非就是徒增了诸多条件与计算量。

我们更欣慰的消息是得知地球上,有两个分别叫萨特(1905)和加缪(1913)的人,他们已经开始教导人类承认世界的荒谬性,但是怎么想这个世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感受,去过好自己的想要的生活。

好了,先到这里,我要去看《银河系梦想实践者》的真人秀节目了。

希望能有帮助。
Lonely Planet (planet Lonely).
2014年3月29日

作者:一点资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0-8 02: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