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29|回复: 4
收起左侧

是暗物质,暗能量,还是另一种万有引力?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9-12-9 14: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研究的是30万光速下,宇宙的运行规律,并且取得了伟大的成果。但是,30万光速,同时也成为桎梏,限制了爱因斯坦的思维。牛顿的经典力学成为科学的里程碑。 牛顿解释不了万有引力哪里来的,但牛顿的研究还是很深刻的,认为万有引力是超距的。遭到爱因斯坦的坚决否定。这种否定现在看来是错误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建立了第二个科学里程碑。同时也遇到了无法解释的现象。量子力学的纠缠现象,超光速现象。爱因斯坦无法解释。现代科学已经证明,有一种叫暗物质,暗能量的东西,从爱因斯坦到现在一直没有探测出来。引力的引力子也没有发现。这些都是活生生的科学事实,爱因斯坦聪明的大脑变成了浆糊。他用30万光速的思维,妄图解决这些问题,是无法实现的。用30万光速的思维,实现四种力的统一,是无法做到的。如此这样探讨下去,人类再探讨100年乃至一千年,也无法获得宇宙的真相。最后只能用西方的思维解释,两手一摊,上帝创造的。研究不明白的事物,就是上帝创造的。科学的最后是神学。而爱因斯坦,史蒂芬霍金等大科学家,乃至西方90%的科学家,已经不再相信《圣经》的那个上帝,他们相信有一个自然之神。也就是马克思说的自然法则。只是这个规律我们没有找到罢了。爱因斯坦晚年黯然退出科学界,专心研究他的四个力的统一,可惜未能实现。爱因斯坦发现他的研究方法,研究思维是错误的。为了不再误导后人,为了探寻宇宙的真相,爱因斯坦断然烧毁了他的全部手稿,表现了一位伟大科学家尊重科学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研究暗物质,暗能量现象,这当然是科学,没有错。但是,我们把它称之为暗物质,暗能量,这是不科学的,甚至是伪科学的,有一种欺骗的味道。

假设我们发现了暗物质,暗能量,把它定义为物质,定义为能量,巨大的矛盾就出现了,①他们是力还是物质?如果是物质,是什么样的物质?什么样的能量?是中微子,希格斯玻色子?还是费米子糸列?它同我们探讨的宇宙物质起源,从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光子,乃至费米子和玻色子系列,是什么关系?归属哪一种?如果是传统意义的宇宙物质,从什么时候同费米子和玻色子分家的?分家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宇宙物质的另外一种物质表现形式,那么,就要重新构建一个暗物质,暗能量的世界,并且能说明白他们与目前宇宙物质的关系是一种什么联系,什么区别?二者的规律是什么?物质,质量,能量是可以转换的。这种宇宙的新物质能否参与转换?综上所述,用暗物质,暗能量,称呼这种客观存在的东西,是不准确的,不科学的,是一种伪科学。

②假设暗物质暗能量是一种力,是平衡宇宙关系的一种力。而现代科学研究,这种力是起主要作用的,这种吸引力和离心力,是光速下的吸引力和离心力的五倍。30万光速下的引力,只是起辅助作用。那么,他同30万光速的万有引力,是什么关系?是凌驾于其上,还是平行关系?还是二者是相辅相成关系,还是毫无联系的,甚至是对立的关系。既然有这种力存在,那就要重新思考牛顿的经典物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要构建一个更大的对这种力的探讨及研究的世界,宇宙变成了五种力,不是四种力。从而使人类的探讨宇宙真相更加混乱,让神论大行其道。本来现在的宇宙模型已经十分混乱,矛盾百出,漏洞频现。黑洞理论,大爆炸理论,无疑是科学的。但是灰洞,白洞的假设,是伪科学的,从逻辑推理上也是不存在的。

暗物质,暗能量概念的出现,颠覆了宇宙的根本矛盾和宇宙的根本运行规律。让科学家找不到北,浪费了许多科学家的才华,实在令人可惜。星系红移,哈勃常数,元素丰度,黑洞,引力波,引力透镜,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所有这些天体现象。这只是现象,并非本质,并非规律。暗物质,暗能量,中微子,中子星,白矮星等现象,宇宙的膨胀,坍缩现象,这只是现象。并非本质,并非规律。这些现象发生的背后原因是什么?什么样的规律会出现这些现象?这些现象中有没有规律?这正是本文所探讨的,寻找宇宙的本原及规律。

无论是哲学还是科学都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贯穿事物的始终,其他矛盾都是他的补充,完善,演化及衍生物。而其他矛盾是占不到主导地位的。除非这个事物转变为新的事物,这个主要矛盾才会消失。而这个主要矛盾的消失,其他次要矛盾同时也消失了。

宇宙的根本运行规律,就是吸引力与离心力的矛盾,这种对立统一的矛盾,贯穿宇宙的始终,主导宇宙的发展,平衡论,因果论,循环论,是宇宙发展的根本规律。所谓暗物质,暗能量,不过是宇宙万有引力的一种。宇宙万有引力由两种力组成,一种是原始纠缠速,也就是我们寻找的暗物质,暗能量,也就是原始宇宙时的状态。一种是光速,也就是宇宙的物质世界诞生后,形成的一种平衡宇宙物质世界之间的关系。万有引力就是由这两种力组成的。万有引力的宇宙纠缠速和光速,是宇宙运行的根本规律。 没有之二。这个规律,可以解释宇宙自然,地球生物圈,人类社会,人的生存,人的生命等于一切现象。我在前几篇文章已经阐述清楚。

宇宙存在这种万有引力,证据如下:

一,所有能证明暗物质,暗能量的证据,全部都是这种万有引力的证据。说明宇宙中还有一种原始的吸引力和离心力,这种吸引力和离心力。同30万光速下的吸引力和离心力,共同组成了维持宇宙平衡运行的根本动力。

二,量子纠缠现象,证明这种宇宙原始的吸引力和离心力,有如下特性,①原始宇宙的吸引力和离心力,速度是无限的,超距的。②吸引力和离心力是有记忆的。小到单个的量子,大到星系,星球,大小所有物质都可以看做一个引力场。引力场,都是有记忆的。曾经的互相联系,全部保存在记忆中。③这种记忆形成纠缠现象。不仅仅量子纠缠,所有引力场之间都有纠缠现象。宇宙并不存在另外的所谓暗物质,暗能量,也不存在引力子。原始宇宙的吸引力和离心力,并没有场源。

宇宙物质世界怎样诞生的?宇称不守恒定律,为人类找到宇宙是怎样诞生的?又怎样发展的?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人类终于找到了创造这个宇宙的真"神",从而揭开了宇宙的真相。

1998年年末,物理学家发现首例违背时间对称性事件。欧洲原子能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发现,正负K介子在转换过程中存在时间上的不对称性。他们的实验观测证明,在中性K介子衰变过程中,时间违背了对称性。这个小组九个国家近百名研究人员在实验中研究了K介子反K介子相互转换的过程。在实验中发现,反K介子转换为K介子的速率要比其时间逆转过程,即K介子转变为反K介子来得要快。这是物理学史上首次直接观测到时间不对称现象。并且以后证明,所有的反物质转变为正物质,都比正物质转变为反物质要快,这是规律。

以上的科学证据,直接证明了宇称不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规律,直接证明了,宇宙是怎么诞生的?通过什么规律做大的?又怎样演变到今天的样子?

在宇宙大爆炸前的原始宇宙,只有吸引力和离心力。这个时候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世界是"无",但也并非“无",还有吸引力和离心力。也就是原始宇宙吸引力和离心力。

原始宇宙的吸引力和离心力。是相生相克现象。瞬间湮灭。生生灭灭。吸引力遇见离心力,立即湮灭,并且吸引力转化为离心力,离心力转化为吸引力。但每次生灭都保存在记忆中,形成互相纠缠,互相联系现象。在吸引力与离心力的运行中,由于离心力转化为吸引力的速度,要快于吸引力转化为离心力的速度,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在百万单位中,吸引力比离心力多"6"个单位。

正是这个"6",创造了以后整个物质世界。在以后所有的正物质反物质中,正物质总是比反物质多"6"个单位,这在科学上已经得到了证明。这就是"宇称不守恒"理论,所描述的形成的过程。从而"宇称不守恒”理论,成为整个宇宙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整个宇宙的物质世界,从量子开始成长,直到演化为星球,星糸,都是这种"6"不断做大的结果。由于有纠缠现象,所以把原始吸引力和离心力,称为原始纠缠速。而把宇宙物质诞生后的天体,吸引力和离心力的平衡,称为光速,这两种万有引力。构成了整个宇宙运行的规律。

宇宙的演变过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的量积累,质飞跃的过程。从宇宙天体的残留物来看,经历了五次大爆炸。第一次大爆炸,因为只是自旋团,没有质量,所以未留下痕迹。中微子是第二次大爆炸的残留。中子星是第三次大爆炸的残留物,白矮星是第四次大爆炸的残留物。地球,火星等是第五次大爆炸的残留物。完成了原始宇宙, 从中微子,夸克,到质子,中子,光子电子,光子,到原子的形成,到分子的飞跃。从而完成了宇宙物质世界从无到有的产生,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找到了创造宇宙的动力,宇宙物质产生,壮大的真神,那个西方人类创造的假上帝,便彻底崩溃了,实现了对西方人类思想的彻底解放,当西方人类社会从神论的思想统治下解放出来,那才是人类思想真正的自由,真正的思想解放。用科学来说话和探讨问题,解决好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人类的大一统。


原文地址:今日头条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9-12-9 14: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科学解释暗物质暗能量现象?应该有答案了。
99_avatar_middle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9-12-9 14: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愿我们宇宙中的人类也包括地球人未来有人成为神的时间和空间。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9-12-9 14: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来谈去你是大神,哈哈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9-12-9 14: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肯定不是科学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4 23: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