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栏目第1065期 物质是普遍联系的,这个哲学观点在宇宙中也是适用的。宇宙中的恒星和其他物质也是如此,地球上的所有物质都有可能是来自其他恒星,但这些是来自哪个恒星呢?同位素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众所周知,太阳系起源于45亿年前的分子云,当压力、温度不断增加时,,分子云开始坍缩,中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就发生了聚变,诞生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太阳,并且还产生了气体和尘埃。气体和尘埃位于太阳附近,形成了太阳系中的行星,换句话说,行星是恒星形成后的边角料。
在太阳周围还存在着一些来自其他恒星的尘埃颗粒,所以太阳系中的行星,不仅仅只是由太阳星云本身的气体和尘埃,还有其他恒星的物质。虽然这一切都无从溯源,但科学家使用了先进的测量技术后,通过检测行星的构成物质来确定物质来源,这就是同位素法。同位素是在指定元素中,其原子核的质子数量相同,但所拥有的中子数量不同。举个例子,碳元素就有碳13和碳14,两种同位素的质子数量都为6,碳13的中子数量为7,而碳14则为8。
碳元素只是一个案例,行星等天体还存在其他的同位素,不同行星的同位素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它们在形成时所获得的物质是不一样的。同位素和人类的指纹一样,是可溯源的,通过同位素,我们可以跟踪到太阳星云的前身,物质从何而来。这几年的研究中,科学家重点集中在地球和陨石的元素同位素身上,已经死亡的红巨星对地球的形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甚至于在人类诞生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同位素研究中所使用的陨石,是一颗年代久远的小行星。除了对钌元素和钼元素的同位素研究,科学家更专注于对钯元素同位素的研究,钯元素同位素的研究或许能够带来一些新发现。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钌元素和钼元素是钯元素的邻居,所以科学家猜测钯元素含量应该与它们相似,但出乎意料的是,陨石中的钯元素含量相当少。为了解释这个现象,科学家制造了一个新模型,在这个模型之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虽然地球也是由尘埃颗粒组成的,但红巨星也对地球的诞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些恒星有着和太阳相似的质量,在氢气燃尽之后就会膨胀为一颗红巨星,我们的太阳也会在40至50亿年内变成红巨星,并且把地球轨道吞没。在太阳的生命末期,存在可以产生新元素的S过程(慢中子俘获过程),该过程会形成钯、钌和钼等元素,而铁元素是来自前几代恒星中的超新星爆发。由于钯元素具有较高的挥发性,使得它的含量并不多,这也就导致陨石中只有少量钯元素的存在。
在地球构成物质中,可以发现来自红巨星的物质最多。对此,科学家也给出了相对应的解释:在行星形成时,太阳附近的温度很高,而其他恒星中带有冰外壳的尘埃颗粒,会在接近太阳时被摧毁;至于超新星产生的尘埃,因为体积较小,所以它们也很容易被蒸发;只有来自红巨星的尘埃颗粒没有这个困扰,因为它们更加稳定也不易被摧毁,所以这也就是地球的构成物质大多来自红色巨星的原因。宇宙印象为今日头条独家,其他均为假冒,转载均为非法。
原文地址:今日头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