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2-6 12: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期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使病毒再一次走进大家的视野,那么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病毒”。
(一)病毒(virus)是形态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为遗传物质,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显示生命活性,故病毒被列为一个独立的微生物类型--非细胞型微生物。(也就是说病毒在培养基上是无法培养出来,必须在活细胞内)。
(二)病毒的结构包括:
核衣壳:包括核心和衣壳,核心主要成分是核酸,为病毒的复制、遗传和变异提供遗传信息;衣壳是包饶在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壳,衣壳具有抗原性。包膜:包膜是包饶在病毒核衣壳外面的双层膜,是某些病毒在成熟的过程中穿过宿主细胞时获得,含有宿主细胞膜成分或核膜成分。其他辅助结构:如腺病毒有触须样纤维,有的病毒有基质蛋白。
(三)一个小小的病毒进入人体,最后产生那么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它是怎么做到的?
病毒缺乏增殖所需要的酶,只能在有易感性的活细胞内进行增殖。病毒进入到宿主细胞,它会进行基因的复制,做后释放出子代病毒,这是一个复制周期。
它分为5个阶段:
吸附: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是感染第一步。穿入:病毒吸附在宿主细胞膜后,主要通过吞饮、融合、直接穿入等方式进入细胞。脱壳:病毒体必须脱去蛋白质衣壳后,核酸才能发挥作用。生物合成:病毒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低分子物质大量合成病毒核酸和蛋白。装配和释放:核酸和蛋白合成之后,进行组装并释放到细胞外。
病毒复制周期长短与病毒种类有关,如小RNA核酸病毒为6-8小时,正黏病毒为15-30小时。
(四)温度、紫外线及消毒剂能杀死病毒吗?
温度: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在0℃以下,特别是在干冰(-70℃)和液态氮(-196℃),可长期保持感染性,大多数病毒于50-60℃ 30分钟可以被灭活;酸碱度:大多数病毒在PH:5-9的范围比较稳定,在5以下或9以上迅速灭活,但不同病毒对PH的耐受能力有很大不同,如在PH3-5时肠道病毒稳定;射线和紫外线:γ线、X线和紫外线都能使病毒灭活,但有些病毒经紫外线灭活后,若再有可见光照射,因激活酶的原因,可使灭活的病毒复活,故不宜用紫外线来制备灭活病毒疫苗;
脂溶剂:病毒的包膜含脂质成分,易被乙醚、三氯甲烷、去氧胆酸盐等脂溶剂溶解;酚类:酚及其衍生物为蛋白变性剂,可作为病毒的消毒剂;氧化剂、卤素及其化合物:病毒对这些都敏感;
抗生素与中草药:现有抗生素对病毒无抑制作用,但可以抑制待检标本中的细菌,有利于分离病毒,合并细菌感染时也需要使用抗生素,有些研究证明,有些中草药对病毒有一定抑制左右。
灭活是指病毒受到理化因素作用后,失去感染性,灭活的病毒仍能保留其他特性,如抗原性、红细胞吸附、血凝等。
(五)为什么有的人感染了症状很重而有的人却很轻?
病毒感染的结果取决于宿主、病毒和其他影响免疫应答的因素。
宿主因素:基因背景、免疫状态、年龄及个体的一般健康状况;
病毒因素:病毒株、病毒剂量和感染途径等与病毒毒力有关的因素;
因此,不同个体感染同一病毒体,其抗感染免疫的结局各异。
(六)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有:
1.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包括从动物到动物再到人的传播,为大部分病毒的传播方式,新型冠状病毒为该传播方式;
2.垂直传播:病毒由宿主的亲代穿给子代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如HIV、乙肝病毒等。
主要传播途径:
呼吸道:空气、飞沫或皮屑消化道:污染水或食品血液:注射、输血或血液制品、器官移植等眼或泌尿生殖道:接触、游泳池、性交经胎盘、围生期:宫内、分娩产道、哺乳等破损皮肤:昆虫叮咬、狂犬咬伤、鼠类咬伤
(七)被病毒感染后痊愈了,以后还会被感染吗?
被感染后人体会产生抗体,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长短在各种病毒之间差异很大:
有病毒血症的全身性病毒感染由于病毒抗原能与免疫系统广泛接触,病后往往免疫较为牢固且持续时间长如水痘、天花、腮腺炎;另一类病毒感染往往只局限于局部或粘膜表面,这类病毒常引起短暂的免疫,宿主可多次感染;只有单一血清型的病毒感染病后有牢固性免疫,持续时间长,如乙型脑炎病毒,而鼻病毒血清型多(已有400多个血清型),通过感染所建立的免疫对其他型病毒无免疫作用;易发生抗原变异的病毒感染后只产生短暂免疫力。
希望看了之后你能对病毒有一定了解,如果你觉得有用的话可以关注我,我将科普更多的健康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