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2-18 19:48:10
1970年,有一位名叫Mary Jucunda的修女也问过NASA同样的问题:地球上还有那么多饥饿的儿童,为什么要在火星探索的项目上花费数十亿美元?
NASA的回信很长,而且非常感人。回信人Ernst Stuhlinger真诚地写到:
每年,都有大概一千项从太空项目中发展出来的新技术被用于日常生活中…太空项目是科技进步的催化剂。…它开阔了人类的视野,让我们如此直观地感受到地球是广阔无垠的宇宙中如此美丽而又珍贵的孤岛,同时让我们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但更重要的,是除了“新技术所提供的生活品质的提升”之外,“随着对宇宙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地球,对生命,对人类自身的感激之情将越深。”
他说的对。在宇宙无穷无尽的可能性里,最让人惊叹的事情,其实就是人类自身。
我们的宇宙巨大到难以想象,拥有10^22 个以上的恒星,比地球上所有沙粒的数量还要高5-6个量级。也就是说,地球上每一粒沙子,都对应着宇宙里至少10000颗以上的恒星,而我们的太阳不过是其中最普通不过的一颗。
在这颗普通的恒星周围,那个比尘埃还要渺小的蓝色行星上,有一些在宇宙尺度上连“朝生暮死”都谈不上的小小生命,在短短几千年的文明史内,就拥有了探索这个宇宙最深层次秘密的能力。而他们拥有的全部,不过是1400克的大脑,不断发问的勇气,和不断探索的好奇心。
这简直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奇迹,每每念及,都让人震撼不已。万千世界如恒河沙数,而我们站在小小一隅不断地追问未知。
这是过程,也是结局,是追寻,也是奖励,是世界,也有关我们自己。
最后,用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托勒密《天文学大成》(Almagest)的卷首作为结语:
我本凡人,命若蜉蝣。但当我追寻天体运行的轨迹,我胸怀喜悦,身离凡尘,与神同在,盛飨欢愉。
I know that I am mortal by nature and ephemeral, but when I trace at my pleasure the windings to and fro of the heavenly bodies, I no longer touch earth with my feet. I stand in the presence of Zeus himself and take my fill of ambrosia.
To boldly go where no man has gone before。勇踏无人之境。
这是我们真正意义上,不死的欲望,和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