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2-27 17: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暗物质是什么?
暗物质有什么作用?
暗物质在宇宙中有多少分量?
暗物质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暗物质能转化成暗能量吗?
暗能量在宇宙中起什么作用?
什么是暗物质?
相信很多看过星际大片的小伙伴都对暗物质这个名号不陌生。
什么暗物质打击?
什么暗物质清理?
什么暗物质能源炮?
那到底什么才是暗物质,它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其实,暗物质这个东西在科学界还是个迷,倒不是说它存不存在,而是它存在的形似。
暗物质,是比电子和光子还要小的物质,不带电荷,不与电子发生干扰,能够穿越电磁波和引力场,是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说暗物质是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呢?
是因为啊,在我们的宇宙之中,暗物质占据整个宇宙质量的百分之二十五,暗能量占据百分之六十,普通物质,就是我们平常所能看见的东西,仅仅占据百分之五,所以说,暗物质是组成宇宙的重要部分。
可能细心的小伙伴会问,这三种物质不是才组成了宇宙的百分之九十了嘛。
那剩下的百分之十是什么吗?
这个,不仅笔者不知道,科学家也不知道。宇宙的组成在整个科学界是一个究极话题,很难得出结论。要搞懂所有的物质组成,还是需要未来人类的努力。
说完了暗物质是什么,现在来说说人类是如何检测到它的?
不是说暗物质是比光子和电子都要小的东西吗?
那它是怎么被检测到的呢?
这来源于一场事故,是一场差点令传统物理学都面临崩坏的事故。有科学家在观察宇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星系是绕着星系中心旋转的星系:是由许多恒星和气体还有奇门八怪的物质组成的,银河系就是一座星系。
像我们小时候过年放的陀螺,四周的亮条在围绕着中心做圆周运动。
但在这个宇宙级陀螺旋转之中,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怪事--外部的亮条跟靠近中心的亮条绕着中心旋转的速度都差不多!
就是这个微不足道的观察现象,引发了科学界的一场久久不能平息的风波。
为什么这个现象会引起这么大反应呢?
答案是--根据牛顿力学原理,恒星,也就是亮条,在围绕星系中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跟星系中心的质量和距离有关,按照万有引力定律--F=(G×M×M)/R。
也就是说,科学家测量出来的星系中心的质量是一定的,距离越远,恒星的旋转速度应该越慢!
但实际的观察结果却看似狠狠地扇了这个定理一个大嘴巴子。于是,科学家就开始对于牛顿力学,以及经典物理学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这也就是这场风波的来历。
但在后来,由科学家们提出的暗物质理论,结束了这场风波,牛顿力学没有错,观察结果也没有错,错就错在,科学家测量出来的星系质量中心是不一定的!
暗物质理论提出,在星系之中的组成之中,有着许许多多我们检测不到的暗物质存在,这些暗物质具有质量,使得靠星系中心稍远的恒星,能够做出跟靠近星系中心的恒星,差不多的圆周运动。
值得一提的是,暗物质到底是不是物质,还是个值得探索的性质,因为现在人们所能观测到的暗物质,是通过引力透镜观察到的。
引力透镜不能观察到暗物质的真实面貌,只是能看到他们所处的位置。
因为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具有大质量的物体,会压弯空间,使得光线发生扭曲~像黑洞。
在宇宙中暗物质大范围聚集的地方,就会发生这种现象--光线扭曲,我们可以通过引力透镜捕捉到发生扭曲的位置,但看不到它的真实面貌。
也就是说--暗物质到底是个啥?
科学家对暗物质的认识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1933年,瑞士天文学家兹威基在估算后发座星系团的总质量时,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光度法和动力学法。
结果用动力学方法算得的质量要比用光度法算得的质量大400倍!如此巨大的误差只能有一个解释:发光星体的质量只是星系团质量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质量不知哪里去了。于是他把这叫作“短缺质量”。
当时这一发现并未引起重视,直到1978年,一些射电天文学家在系统测量旋涡星系的转动曲线时,发现离星系中心不同距离处的物体具有相同的线速度。
这个观察结果与人们熟悉的太阳系的情况完全相悖。在太阳系里离中心越远的行星,线速度越小。这是著名的开普勒定律告诉我们的。
而同样受万有引力作用产生的星系周围物体的运动也应该遵循开普勒定律!为此,有科学家提出,只有假设在星系的周围还存在着暗物质,那么观察到的星系运动才能与开普勒定律的计算结果相吻合。
由此,在星系的发光物体以外,必定还有大量看不见的暗物质的观念逐步为人们所接受。在这种观点指导下,科学家又发现了存在暗物质的许多证据。例如1983年发现距银河中心20万光年的R15星,视向速度达465米/秒。
要产生如此大的速度,银河系的总质量至少要比发光区的质量大10倍才行。
另外,科学家在对宇宙起源的理论研究中,也确实感到应该有暗物质的存在,才能使他们的理论自圆其说。
那么,暗物质究竟是什么呢?
对此,科学家有过许多猜想:有人说暗物质是弥散在宇宙空间里的气体,也有人说它是宇宙里的尘埃,还有人猜它是已经变暗的“死星”,甚至可能是黑洞。这些猜想虽然都事出有因,但缺乏有力的证据,未能得到学术界的认同。
在暗物质的众多候选者之中,中微子却最受到人们的青睐。因为它是宇宙之中已知确实存在,而且数量极多的一类粒子。
特别是1980年,苏联理论与实验物理研究所宣布了中微子的静止质量可能不等于零后,给人们对中微子与暗物质之间的关系带来了丰富的想像空间。
由于中微子数量极多,即使它的静止质量很微小,其总质量仍然相当可观。此外,大多数中微子不发光,只有很弱的电磁作用,等等,这些性质使它都很像是暗物质。
当然,粒子物理学家还预言了一批新粒子来作为暗物质的候选者,如引力微子、光微子、胶微子、Z微子等,可惜这些假设的新粒子至今一个也没有找到。
人们把能推动宇宙加速膨胀的、不可被观测或检测到的物质称作暗物质;将其具备的作用称之为“暗能量”。“暗物质”是当今科学界最大的谜团之一。当前科学界对暗能量的定义为驱动宇宙运动的一种能量。并认为暗能量和暗物质一样,都不会吸收、反射或者辐射光,所以人类无法直接使用现有的技术对它们进行观测。因为它们的神秘性,所以,哲学爱好者称其为“精神、意识、意念”;普通人则干脆将其叫做“神灵、灵魂、精灵”。天文和宇宙学家已经证明:暗能量存在的可能性已达99.996% 。
暗能量
关于暗物质暗能量探测
目前宇宙学和物理学中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就是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探测和研究。这已经被定位为未来几十年天文学研究的重中之重。据宇宙天文学家推测,在可观测宇宙的质量中,暗物质占25%(一说27%),暗能量占70%(一说68%),两者已成为宇宙中最重要的成分。而通常所观测到的普通物质,只占宇宙质量的5%(一说4%)。目前,站在探测和研究暗能量和暗物质工程前沿的,是丁肇中教授领导的团队。据信,这一研究和探测,在近几年内很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丁肇中
关于宇宙常数
暗能量与暗物质这两个概念至今仍然只是猜想。这个猜想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因为之前爱因斯坦的宇宙是静止的。而根据广义相对论推导出的一组引力方程式计算的结果,却都预示着宇宙是永恒运动的。为维持自己的静态宇宙,爱因斯坦给引力方程式又加了一个项,使其计算结果仍然预示是静态的。这个被额外加上的项,就是有名的宇宙常数。至于这个宇宙常数后来又被赋予暗能量的含义,爱因斯坦却没有想到。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关于宇宙的加速膨胀
尽管爱因斯坦在哈勃望远镜前看到宇宙确实是在不断膨胀时,曾经说:“引入宇宙常数是我这一生所犯的最大错误!”但让人们真正认识到宇宙常数价值的,是在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在速膨胀这个事实之后。
如果解释宇宙为什么会膨胀,可以用“大爆炸宇宙论”搪塞的话,而对宇宙为什么又会“加速膨胀”,单纯用宇宙大爆炸是无论如何也搪塞不过去的。因为宇宙要加速膨胀,必须要有其它的能量。这是无法否定的事实。在没有捉住这个额外能量之前,科学家只能将其暂名为暗能量。
加速膨胀的宇宙
暗能量并不简单
暗能量猜想虽然因宇宙加速膨胀而起。但事情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的常识是,无论飞机或火箭,当燃料用尽时,飞机早已返;火箭或者回收或者坠毁。事情终究可控。但有一天,当看到发射升空的火箭,燃料用尽后不但仍然继续飞行,而且还加速而去。这种情况,会不会让人一脸懵逼?
谁敢说,暗能量不是在替宇宙的膨胀背锅?
这,难道是套路么?
对于暗能量,科学家们已经说的太多。但是对它知道的,却又太少、太少。
我们仍旧搞不清楚,只是知道它的存在,然后能推测出它的基本性质而已。要真正接触到它,仍需要时间和来自科学家们的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