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3-3 21: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在一部系列科幻小说里,美国年轻作家威廉森描述了一个到处都居住着地球人的太阳系:金星上居住着中国人、日本人和印度尼西亚人,火星上居住着德国人,木星的卫星上居住着俄国人。而小行星上则居住着那些讲英语的人。小说中有一群“太空工程师”,他们大显身手,把一个个荒芜的行星变成地球人温暖的家园。在这部科幻小说中,威廉森创造了一个新词一一“地球化过程”,以表示如何把一个星体转变成一个地球化的世界。
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兼科普作家卡尔·萨根接过了这个幻想,提出了“行星地球化”这个科学概念。按照卡尔·萨根的设想,到22世纪初叶,利用载重量很大的飞船、威力强大的核反应堆,以及发达的遗传工程,人类可以着手对太阳系中的其他世界进行改造。
“行星地球化”的首要目标指向火星,因为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两者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火星自转一周是24小时37分,与地球有几乎相同的昼夜;地球的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是23度27分,火星是25度11分,它们有几乎相同的季节变化。地球的两极地区终年覆盖着皑皑白雪,火星的两极地区存在着洁白的极冠,极冠中有冻结的二氧化碳(又叫干冰)。这些相似性都表明火星与地球最相像,是“改造行星”的最好候选样品。
火星与太阳的距离比地球远,它的表面积也比地球小,因此接收到的热量比地球少得多,同时稀薄的大气让它留不住来自太阳的热量,火星地表的平均温度大约是-63℃,最低可以到-143℃。在最温暖的南半球初夏正午,地表温度可以短暂地达到35℃,但午后温度就会急剧下降。
因此,火星地球化,首先要完成的就是想办法提升火星表面的温度。
火星的两极地区存在着大量冻结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施放它们可以有效地提升火星的温度。但如何能做到这一点?有人提出,可以通过建立太空反光镜将阳光集中反射到火星两极的冰盖上,使那里的干冰融化,释放出二氧化碳。多年之后,气温上升将导致氯氟烃(一种空调或冰箱中存在的温室气体)等温室气体的释放。
太空科学家克里斯托弗·麦凯等还提出了一个更加极端的方法来提高火星温度。他们认为,用含有氨的巨大冰冻小行星猛烈撞击这颗红色星球,将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外太阳系的小行星上以某种方式安装热核火箭发动机。火箭将推动小行星以大约4千米/秒的速度运行,大约10年之后,火箭将停止运行,100亿吨重的小行星可以在无动力的条件下向着火星滑行。如果有可能控制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火星,那么一次碰撞产生的能量可以使火星的温度上升3℃。温度的突然升高将造成大约一万亿吨的水融化,这些水足够形成一个深1米、覆盖面积超过康涅狄格州的湖泊。50年内通过几次这样的碰撞,将会创造出温和的气候,还可以制造出足以覆盖星球表面25%的水。然而,每次小行星轰击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7万兆吨当量的氢弹,这将使人类在该星球上安家落户的时间推迟几百年。
一旦温室效应开始显现,足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火星大气温度上升至冰点以上时,火星上将会出现降雨和河流,接下来,人类可以将细菌、藻类和苔藓等带到这片荒芜的大地上,之后火星上将会长出被子植物和树木。为了给不断出现的城市提供能源,人类将会建起核电站、风力发电设备和热核反应堆。
有人给出乐观的估计,实现上面这些目标,只需要数百年就可以了。
但在那样的环境里,人们外出的时候还是需要带上人工呼吸装置,因为火星大气中氧气含量的提升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有人估计,在火星上创造出适合人类的氧环境,至少需要100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