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类对于宇宙的了解,我觉得可以从这些角度来理解:
20 世纪上半叶,爱因斯坦用相对论描述了空间和时间的运作方式,而玻尔和他年轻的门徒们则用一系列方程捕捉到了物质奇怪的量子特性。20 世纪下半叶,物理学家们在此基础上,把这两个新理论广泛应用在了自然界的各个领域:从宏观世界的宇宙构造,到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这节课我先讲宇宙的构造,下节课再说基本粒子。
这节课主要由简单的图示组成。这是因为在实验、测量、计算和严格的推导之前,科学首先是视觉活动。科学思想得益于以新的方式「看」事物的能力。下面我会试着带大家体验一番这样的视觉之旅。
下面这幅图反映了几千年来人们对宇宙构造的认识:地在下,天在上。
第一次伟大的科学革命是 2600 年前由阿那克西曼德( Anaximander )发起的,他想弄明白为什么太阳、月亮和星辰都围着我们转。于是宇宙变成了下面这幅图的样子:
现在天空不仅在地面的上方,还把地球包围了起来,而地球是一块飘浮在空中、不会坠落的大石头。很快就有人——或许是巴门尼德( Parmenides ),或者毕达哥拉斯( Pythagoras )——意识到,对一块飞在空中的土地而言,最合理的形状就是球形,因为球体在各个方向上都是相等的。亚里士多德用很多具有说服力的科学论述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天空环绕着大地,星辰在天空中运行。结果宇宙变成了这样: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