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9年10月23日星期三的新闻发布会中,突破聆听(Breakthrough Listen)宣布与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TESS)达成合作。此次合作意味着突破聆听计划将不仅仅“聆听”外星人的信号、智慧生命的迹象以及外星高科技的痕迹、也将开始“用眼去搜寻”这些目标。
突破聆听计划,是2015年启动的一项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外星智慧生命的搜索行动,其投资方正是著名的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当时还在世),此外还有俄罗斯富豪尤里·米尔纳以及Facebook总裁扎克伯格。该计划旨在利用世界上几台最先进的望远镜,通过无线电和光学手段,捕捉来自宇宙的信号,并分析其中是否有些是可能来自外星人的。
而TESS则是2018年升空的NASA最先进望远镜之一,旨在通过凌日法来寻找系外行星。根据计划,它将在两年的时间内完成对20万颗恒星的检测,最终有望发现数千颗新的系外行星。
因此,这两个设备的联手,可谓是珠联璧合。以前的一个瞎子和一个跛子,各自在路上跌跌撞撞,如今瞎子背起跛子,跛子给瞎子指路,才算是能正常前进。
我们知道,一颗恒星附近的区域中,有一个地带叫做“戈尔德洛克区”或者“宜居带”。根据科学家的观测和计算,处于这个范围内的系外行星温度适宜,允许液态水的存在,这是像人类这样的生命所需要的最基本生存条件。
目前来说,处于这个戈尔德洛克区的系外行星并不在少数。可是,仍然没有任何关于外星人的蛛丝马迹。这就是著名的费米悖论,“如果他们存在,那他们哪里呢?”
导致我们还没有发现外星人的原因有很多:
也许,就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外星人根本不存在。毕竟,小孩长大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但是让生命从无到有是极其困难的。历史上无数阴差阳错的巧合、天造地设的运气,才可能让无数无关的微观粒子以如此有机的形式结合,最终构成生命。外星人像我们地球绝大部分高等生物一样,都只是器官相对完善,但并没有掌握科学技术。外星人有了相对先进的科技,但是像我们一样并不够发达,所以也在联系外界的过程中失败了;也有可能外星人有联系我们的技术,但是并不屑于和我们联系,我们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
总而言之,对于人类来说,我们依然无法找到任何外星人存在的证据。
那么,既然接收外星人的进展一直不乐观,是否我们可以主动给外星人发信号呢?
首先,我们要解决距离的问题。在宇宙空间中,即使是光速都显得那么缓慢。因此,对于我们来说,联系外星人的最主要功能或许未必是和他们交流,而是让我们彼此知道对方是存在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粗略地判断一下,他们是敌人还是朋友。一旦外星人被证实,那么人类或许会相对团结一点,以应对潜在的威胁。
为此,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突破聆听计划,还要有外星通讯计划(METI),也就是主动联系外星人的行动。
不过,METI一直受到很多人的非议,因为这里面暗藏着巨大的风险。想一想,如果我们的信号发给了恶意的外星人,他们本来无法在茫茫宇宙中找到可以攫取的资源或者可以奴役的物种,结果突然收到了我们的信号……要知道,既然我们收到对方的信号,对方却能接收到我们的信号,这证明对方的科技比我们要发达。所以,一旦这种外星人心存恶意,我们的METI无异于是在作死。
因此,史蒂芬霍金才表示不希望人类主动联系外星人。他可能也想不到,自己的突破聆听计划竟然在今天变成了人类主动“发声”。
这里,我们把费米悖论进行一下改编:如果外星人如此热衷于消灭其他物种,那么为什么他们还不来这里呢?
毕竟,自无线电发明以来,我们一直在向太空发送无线电波。如果真的存在一个到处消灭其他物种的外星种族,接收到我们的信号。那么,等待我们的将不是有好的回信,而是一大堆致命的武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是在找外星人,而是在找死。
那么,我们是否就应该完全关闭信号源,尽量让自己不被外星人发现呢?
也未必,毕竟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对于我们来说,最好的情况就是知道有一个竞争对手,但是又不至于被他们毁灭。因为,在历史上,竞争都是促使生物进步的一种动力。远了说,智人在与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等人种的竞争中得到了自然选择的优势,站在了世界的顶峰。近了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促使很多科技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在此之前,我们只能未雨绸缪,发展人类的科技,以准备好面对可能出现的威胁。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与其担忧被外星人消灭,不如担心怎么不被自己坑死。看看地球环境日益恶化、全球气温不断升高、物种逐渐灭绝。说真的,对于这些动物、植物来说,我们很难说外星人和地球人哪一个更有破坏性。说得难听点,如果不保护好地球的环境,我们可就是在给恶意的外星人在“送助攻”……
说到这,我们可以提出费米悖论的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外星人存在过,却因为破坏环境或者其他原因,把自己给作死了。这种可能性未必很大,但也是存在的。因此,我们在防止被外星人伤害的同时,也要懂得不要走上这样一条道路。
不管这种说法是否成立,这个可能性都是有的,也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如果连地球都保护不了,还谈何保护人类呢?
原文地址:今日头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