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一段很长时间内,由于国力所限、任务所限,中国空军一直是防空军,只有防空能力。但进入新时期,我国国力的增强,国家利益的延伸、拓展等需要一支能够完成多种作战和非军事行动任务的空军,即攻的能力。
“空”和“天”之间没有缝隙。现在大致这样划分:垂直高度100公里以上为天,100公里以下为空。虽然这样划分,但“空”和“天”没有明确的界线。“空”和“天”本来就是一体的。过去,所谓的空中打击都在100公里以下。随着人类技术能力的提高,西方强国都非常重视“天”的作用。西方一位将军甚至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陆地;谁控制了天空,谁就控制了海洋;谁控制了太空,谁也就能控制地球。所以说“天”的作用不言而喻,“空天一体”这种能力非常强。
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透露,2020年,中国拟建成从地面到空间,从内陆到南极冰穹“空天一体”的天文观测网络。
在贵阳日前结束的中国科学院2010年度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研讨会上,赵刚展望面向2020年的天文发展规划时说,中国天文学发展需求多,空间大,应该统筹规划,实现跨越发展。
赵刚透露,目前,中国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单口径500米球冠状主动反射面射电望远镜,并积极参与建设国际30米巨型光学-红外天文望远镜(TMT)计划,同时筹划在南极建设“中国南极天文台”和在南半球建造南天LAMOST望远镜。
赵刚表示,到2020年,要利用中国航空工业技术优势和卫星载荷研制成功的基础,争取实现中国自主空间天文卫星零的突破,建成从地面到空间,从内陆到南极冰穹“空天一体”的天文观测网络,大幅度提升前沿科学研究整体能力,在天文学前沿领域形成有重要显示度的国际影响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