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武31年明代的第二个皇帝朱允炆(非朱允文)登基,年号建文,也就是我们常称的明惠帝或建文帝,而他的叔叔朱棣在建文元年七月,以靖难即平定祸乱为名义起兵造反。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率师渡江,攻占南京,之后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
对于兵败后的建文帝的下落,一直是历史爱好者追寻的疑问之一,对于他具体的去向也有好几种说法,主要有:
出家为僧说:朱棣在进入南京城之前,朱允炆趁变乱之际,走暗道离开了皇宫。离开皇宫后就逃入寺庙出家为僧了。
自焚而死说:这种说法认为当时朱棣已经把紫禁城团团围住,建文帝逃出去的可能性较小,于是建文帝变纵火自焚。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遁入道门:如出家为僧一辄,朱允炆是趁乱逃脱,最后进入道门,游历人生。
据《明史姚广孝传》与《明史胡濙传》载,朱棣对朱允炆的去向始终是不放心,后又有人告诉他建文帝削发为僧外逃了。所以就派两路人马,对其寻找下落,一队是亲信胡濙,以寻访道士张三丰为名,从陆路遍访各州、郡、乡、邑,去查访建文帝下落,长达十六年之久,而另一队就是我们后人耳熟能详的伟大人物郑和,以下西洋之名,探访朱允炆下落。
对于这两队人马,郑和的事迹大家都是有所了解的,也就不在这里过多的表述了。而胡濙呢?他的寻求之路又是怎样。胡濙是经历了十几年的寻求,最终觉得建文帝是浮海下西洋了,于是命郑和下西洋,一是结交各国,并寻找建文帝的行踪,结局大家都知道了,最终无功而返。
一场大火烧灭了一切,使得建文帝的下落扑朔迷离,留给了后人无尽的想象空间。建文帝的真正下落,至今仍是一个未揭开的历史之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