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44_avatar_small 楼主: dallor
收起左侧

为什么远古时期的人类能靠跑步抓猎物把猎物活活累死?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0-4-11 21: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一些高票答案,没有一个说到点子上的。
题主提问的并不是事实,真的不是累死的,而是失血过多死的。因为人类有手,可以投掷武器。之前的回答,直接搬来了。
在文明出现之前,自然界所有的陆生大中型哺乳动物都生活在各式古人类的长跑耐力和投掷武器的阴影下,瑟瑟发抖。
能人生存在大约一百八十万年前,是介于南方古猿和猿人的中间类型,算是最早的古人类,他们大概长成这个样子。
为什么远古时期的人类能靠跑步抓猎物把猎物活活累死?559 / 作者:David902 / 帖子ID:59197 为什么远古时期的人类能靠跑步抓猎物把猎物活活累死?168 / 作者:David902 / 帖子ID:59197 能人的特征是:他们很矮,高度不过144厘米,门齿、犬齿较大,前臼齿比纤细型南方古猿窄,锁骨与现代人相似,手骨和足骨比现代人粗壮,脑容量大约为680ML,作为对比,现代人的脑容量大概为1400ML-1600ML。
通过数据和图片,大家可以发现,这是一种极其类似现代黑猩猩的生物,而他们的栖息地却不是树林,而是稀树高草的草原。
这里说明下,并不是他们不想呆在树林里,而是他们没法呆了。
在距今大约500万年前,世界范围的造山运动十分活跃,相继出现了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一系列高大山脉,在东非还出现了长达5800公里的断裂谷,也就是现在著名的“东非大裂谷”。这些大规模的地壳运动,使地球的气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到了新生代的第四纪,气候变化加剧,出现了一系列的冰川期,也就是气温大范围的突降。在地形和降温的双重影响下,原先生长在非洲的一些树木逐渐枯萎,森林开始变得稀疏。尤其是非洲东部,以往被森林覆盖的地表,慢慢的形成了稀树草原的面貌。而由于东非大裂谷的产生,生活在这里的古猿又无法回到湿暖的非洲西部。这时,一些古猿迫于环境的改变,逐渐由树栖生活转到地面上生活;而留在西部森林中的那部分古猿则继续他们的树栖生活,并开始走上了不同的进化道路。
以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种战斗力十分一般的生物。没有食肉动物的尖牙利齿和爆发力,没有食草动物的大块头,他们是怎么躲过重重追杀、猎取食物进而生存下来的呢?
答案是手和耐力。
下面是现在非洲的一些古老部落捕猎的视频。
优酷视频
能人算是目前最原始的古人类,但是他们已经会制作石器,并可能已会建造简陋的类似窝棚的住所。
他们捕猎时,先投掷尖锐的石块、木头,让被捕食的动物受伤流血,然而发出叫喊驱赶或是引诱动物奔跑。目的只有一个,让猎物动起来。动物是没有失血过多这个概念的,也不懂止血和包扎。受到惊吓就会跑,越跑血液循环越快,流血越厉害,能人就跟着跑,等动物因失血过多而力竭时,上去给它们致命一击。
而对捕食他们的猛兽也是如此,由于能人能够站立,所以视野较为广阔,往往能够提前发现猛兽来袭。然后他们就边跑边扔,石头、木棍,凡是能打出血的都扔。能打中最好,打不中能力也往往能够依靠强大的耐力跑得对手无力追赶。
举个小例子,狮子的爆发力在猫科动物中还可以,全速奔跑起来速度可以达到60公里每小时,部分上古狮子最快可到80公里。然而狮子的心脏偏小,散热不好,所以其耐力不足,跑一会儿就得休息,不然就会挂掉。
所以,之后的各种古人类就是依靠这两件神器,疯狂地猎杀各种动物。像四五头狮子猎杀一只大象,失败的概率非常大,死在大象蹄子下的概率也很大。然而古人类猎杀大象,简直不要太轻松,用削尖的木头、石头朝它们身上扔,开始出血了就引诱它们跑,跑一会它们自然就死了,就是这么简单。不懂的朋友请观看上面的视频。
为什么远古时期的人类能靠跑步抓猎物把猎物活活累死?298 / 作者:David902 / 帖子ID:59197 古人类捕猎大象
当然,肯定有钢精会说,狮子咬死古人类跟玩似的。我知道,我真的知道,现在就算给钢精们一把AK47让他们去独自面对猛兽,恐怕大部分钢精也会葬身兽口。我这里说的是捕猎的成功率和生存概率,请钢精们口下留情。
那么为什么人类会进化出如此灵巧的双手和顶尖的耐力呢?
一、手是因为树栖环境的影响。
古人类的祖先们生活在树林中,需要爬树和攀援,在此过程中用的最多的部位是“爪”,所以对这个部位的灵活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所有灵长目最早的祖先更猴,虽然爪子尚不能弯曲,但已经分化出了与其他指相对的大拇指,等到灵长目下的原猴亚目产生的时候,另外四趾也完成了分化,但是此时的五趾只能同时伸屈,不能单独活动。等到简鼻亚目产生的时候,五趾终于能够单独行动啦。并且这个器官被它的后世子孙进化得越来越灵活,而终极形态就是你现在玩手机的手。
树栖生活除了给古人类带来了灵活的双手,还有其他几样好处。
像食谱。树林中的食物来源很充足,这里有植物果实、昆虫、两栖类动物等,这就使后世的灵长类的食谱都比较广泛。而什么都能吃,就意味着不容易被饿死。
像头部的组装方式。树林中的生活是一个三维空间,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一方面使脑袋的安放方式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对记忆力和空间想象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变向的促进了大脑的进化。对第一点我解释下,大部分的哺乳动物都是在平面状态下生活,像狮子、猎豹、犬类等。在平面状态下,这些哺乳动物大部分都选择了四肢行走,原因无他,跑的更快,爆发力更强。为了适应这种行走方式,他们的脑袋被笔直得插在了脖子上,也就是眼睛的方向与脖子的朝向是平行的。灵长目的祖先由于选择了树栖环境,需要观察整个空间内的情况,这使得大部分灵长目的脑袋以一种类似旋转摄像头的方式被安装在脖子上,也就是脖子的方向与眼睛朝向垂直,这一点对后世影响很大,可以说为直立行走打下了基础。
二、耐力。
决定耐力最终要的因素不是你腿多长,也不是你步伐有多快,而是散热和呼吸系统。
人类有着有别于其他哺乳动物的异常发达的汗腺。这个汗腺,就是俗称的毛孔,在所有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的汗腺是全身分布的。像狗,只能通过舌头散热。而一些猫科动物,像猎豹,由于排汗系统不发达,长时间奔跑后会导致体温迅速上升,所以它只能短距离奔跑。人类则不然,人类的体温发散主要是通过血管神经性调节以及皮肤和肺的散热调节两种方式来进行,而皮肤散热占总散热量的90%。像临床上患者出现发热,就可以通过皮肤发汗来快速降温。有了这一体温调节利器,使得人类虽然爆发力和短跑速度比不过大部分的大中型陆生哺乳动物,但是耐力也就是长跑能力却是位居前列的。此外,人类的呼吸系统也是高度发达,在奔跑过程中可以用嘴辅助进气。
当然,这个呼吸系统高度发达只是在哺乳动物中的对比,鸟类的呼吸系统比人类发达太多,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有了这两样利器,各式各样的古人类便成为了地表的顶级捕食者,然而这个“顶级”达到了何种程度呢?
很多人相比都知道,各种古人类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每隔一段时间便要大规模迁徙。那么为什么要迁徙呢?在他们那个年代,好像没有旅游这一说。答案就是不迁徙不行啊,这里的东西都被吃光了。。。
为什么远古时期的人类能靠跑步抓猎物把猎物活活累死?322 / 作者:David902 / 帖子ID:59197 古人类迁徙图
说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然而事实确实如此。因为直到距今一万年前,人类才开始饲养家畜、家禽,种植农作物,在之前的人类历史中,都是采集和狩猎为生。在一个地方呆久了,瓜果吃光了不要紧,可是没有蛋白质补充很要命。这个蛋白质哪来的呢?当然是猎杀各种动物。
然而人家动物也不傻,没被吃的就跑,古人类也开始随之迁徙,大概如此。
所以,人类不是现在才是全球天敌的,早在百万年前,全球的生物们就已经开始在可怕的耐力和各种投掷物面前瑟瑟发抖了,这是种多么恐怖的体验。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0-4-11 21: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觉得,是因为的确可以累死啊,亲身经历兔子野鸡都是靠腿追的,跑到暴毙的也有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0-4-11 21: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的耐力本来就算卓越。
现代非洲那批部落原始人追逐方式,和远古人似乎也没啥大差别,关于此类的纪录片并不少,现代的“远古人”也可以做到。
但是活活累死这个说法不算完全正确。
准确的说,把猎物累死靠的不只是耐力这么简单而已,单纯依靠耐力,人类也不能把那些又跑又跳的猎取累死——尽管人的耐力确实好。
首先,被追逐的猎物肯定也不是健康个体满状态,其次,在猎物被追逐前大都会受到攻击,或者弓箭,或者标枪,开口放血,跑得越快血流的越多死的越快,这可不是累死的。
那些没有被打中的猎物就能活了么?并不。
首先,人是群居动物,团队合作之下有经验的猎手都会协作分配体力。古代骑兵出征最起码也得两匹马随时换乘才能保证作战时有充足体力,只有一匹马的不好意思叫骑兵,那叫骑马步兵。虽然是同样的路程,但有的负重有的不用负重,有的需要快有的慢一点跟着也没事,这区别就很大了。但对于猎物说,他就没那么好运了。运动员跑完一百米气喘吁吁,跑完一万米还是气喘吁吁,分配体力很重要。
其次,人拥有牛批的散热系统,并且经常将追逐时间现在大中午,跑到最后猎物倒了人没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猎物不是累死的,而是连着顶着大太阳跑中暑晒晕了。
再者,马拉松运动员难不成是一个劲心无旁骛的跑?扯淡,人家不补水的?原始人可以自己造水壶灌水补水,猎物;??!
再然后啊,虽然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猎物出于长久以来躲避跟屁股后面捕食者的本能,不一定会直线跑,而是“之”字形跑。这对于单个捕食者来说当然有效,但对于后面一批人来说,怎么跑屁股后面都有人,这习惯不是送人头吗.......
综上,人类确实有优秀的耐力,靠着这优秀的耐力,在合适的天气状况下,追逐受伤/没受伤的虚弱个体,依靠着工具补充水分,在团队协作下活活把猎物耗死,说这是把猎物累死的也不算全错。但这个累死不是单纯由于人类的耐力罢了。
综上,尽管这个说法高估了人的耐力,但并没有什么大错吧,没有两把刷子,两条腿的怪物也不能爬到食物链顶端不是?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0-4-11 21: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实是,即使是现代人,只要能坚持中长跑10公里,普通人也能靠跑步把猎物活活累死!
高手过招,一招即知!
动物界的生存法则,不需要长时间追逐,你看动物世界,狮子、狼、豹,通常都是离羊群并不远,发出袭击,就是30秒内的事,你永远见不到动物界长距离追逐猎物的场景。
所以,动物界奔跑,优势在于“爆发力”,人与人追逐厮杀,不是部队化团队作战,也就是500米的事儿。追不上?也就懒得追了,下次别再让我碰上!
所以动物界,任你猎豹跑得再快,要是人追它6公里,它就瘫了!
这个很难理解?长时间不训练的人,你让他跑5公里,累不死他才怪!
为什么到了动物身上,你们就要相信他们长跑能跑过人类?
为什么远古时期的人类能靠跑步抓猎物把猎物活活累死?561 / 作者:disconnect / 帖子ID:59197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0-4-11 21: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形式上看,远古时期的人类用协同合作的方式并采用了合适的工具来达到狩猎成功的结果。那我们来看一下动物在这场追逐过程中体内发生了什么?
中暑被定义为一种全身炎症反应,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脑损伤,并伴有体温过高的现象,狗中暑通常与直肠温度超过41°C有关。一家兽医医院报告称,与环境中暑(通常在车辆封闭后)相比,出现劳力性中暑(由运动引起)的狗的数量有所增加,最近73%的病例被归类为劳力性中暑。在温暖的环境下长时间运动后,狗很容易中暑,因为它们只能通过脚掌垫出汗,主要依靠对流和热辐射散热,然后喘气以允许蒸发热来调节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通过对流和辐射的热损失是有限的。有赛狗的组织提到一个类似建议是“如果环境温度(°C) x湿度(%)> 1000”,,不要让你的狗跑。即用环境温度乘以相对湿度,以确定与狗狗一起跑步是否安全。
测量鼓膜温度(TMT)的耳温计已被研究与直肠温度计进行比较,并已被发现是一种有效的替代监测狗运动前和运动后的温度,耳式体温计比直肠体温计速度更快,耐受性也更好。与狗的直肠温度相比时,耳温计报告的体温偏低0.4℃,狗的体温超过40.6℃,这相当于直肠温度41℃,这被认为是可能中暑的临界体温。
有研究记录了在中距离赛(约3-5公里)狗的体温。从下图表格可知,在比赛前,狗的平均TMT为37.9℃,比赛后为39.4℃,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比赛后,狗体温最高的有达到42.5℃,远远超过了中暑的临界值,意味着在中距离奔跑中,即使是适宜的环境下,狗也会有中暑的情况发生。
为什么远古时期的人类能靠跑步抓猎物把猎物活活累死?654 / 作者:62562001 / 帖子ID:59197 比赛前后狗TMT变化情况
猎豹是目前跑的最快的动物,但是同样的有中暑的潜在可能性。猎豹在以11km/h的速度奔跑15分钟后所产生的热量有70%留在体内没有散热出去,在以18km/h的速度奔跑15分钟后则有高达90%的热量留在体内没有散热出去。猎豹的临界中暑温度为40.5℃,所以猎豹的奔跑距离还限制于体温。对比山羊,同样奔跑15分钟,产生的热量低于猎豹产生的热量(最下方阴影部分),同时蒸发散热的量随着奔跑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中间点状部分)。
为什么远古时期的人类能靠跑步抓猎物把猎物活活累死?313 / 作者:62562001 / 帖子ID:59197 山羊(左)和猎豹(右)在奔跑中热量变化对比
记录部分动物的热量变化可以发现在15分钟奔跑中动物体内会累计大量的热能,猎豹最多,其中最少的为黑猩猩和猴(红框所示)
为什么远古时期的人类能靠跑步抓猎物把猎物活活累死?857 / 作者:62562001 / 帖子ID:59197 各动物奔跑15分钟后体内热量残留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大部分动物在长时间奔跑后,缺少散热时间体内会累计大量的热量从而达到一个中暑的状态。人类通过群体合作可以一段的驱赶动物以达到让动物一直奔跑无法休息的状态,从而导致体内热量过多而中暑。这样的狩猎还可以减少与动物的正面对抗减少伤亡。
ps 我家狗子就经常被我爸带去爬山,中途热到一点都能不走给抱下来,所以大家尽量不要大热天的遛狗,人受不了狗更受不了。
参考文献
Carter AJ, Hall EJ. Investigating factors affecting the body temperature of dogs competing in cross country (canicross) races in the UK. J Therm Biol. 2018;72:33–38. doi:10.1016/j.jtherbio.2017.12.006
Hall, E.J., Carter, A.J., 2017a. Comparison of rectal and tympanic membrane temperature in healthy exercising dogs. Comp. Exerc. Physiol. 13, 37–44. http://dx.doi.org/10. 3920/CEP160034.
Gomart, S.B., Allerton, F.J.W., Gommeren, K., 2014. Accuracy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 reading techniques and associated stress response in hospitalised dogs. J. Vet. Emerg. Crit. Care 24, 279–285. http://dx.doi.org/10.1111/vec.12155.
Taylor, C R , and V. J. Rowntree . "Temperature regulation and heat balance in running cheetahs: A strategy for sprinter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224.4(1973):848-85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4 10: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