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对此展开了研究。他们把一群幼小的雄性珍珠鸟安置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些雄鸟中有超过50%开始了同性恋。
不久前,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对此展开了研究。他们把一群幼小的雄性珍珠鸟安置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些雄鸟中有超过50%开始了同性恋。然后,研究人员把同样多的雌性珍珠鸟放进来,使雌雄珍珠鸟的数量达到了平衡。奇怪的是,即使有了足够的雌性可以被追求,但大多数已建立同性恋配偶关系的雄性珍珠鸟完全不为异性所动,其中继续保持同性恋的比例高达70%.
既然珍珠鸟雄性相恋的原因不是剩男过多造成的,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对珍珠鸟雄性相恋现象进行了专门研完。与我们想象的不一样的是,幼年珍珠鸟如果由单亲抚养,通常是由父亲来抚养。研究人员测试了由父亲单独或父母共同抚养长大的幼鸟们的配偶选择。结果发现,单纯由父亲抚养长大的,有75%的雄性选择了同性配偶,而雌性则没有这种现象。相比之下,由父母共同抚养长大的雄性和雌性孩子则更喜欢异性。这表明,缺少母爱的雄性,容易出现雄性相恋。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雄性偏好同性恋而雌性拒绝同性恋的怪现象呢?科学家认为,这很可能是这种动物的印随行为和性印记效应导致的。印随行为是一些生物的一种本能,一些刚孵化出来的幼鸟和刚生下来的哺乳动物会认识所见到的第一个移动的物体,也就是睁眼先认个妈这是动物出生后早期的学习方式。因为那些长大偏好同性恋的雄珍珠鸟从破壳到飞离鸟巢期间,看到的只是父亲,所以只认识成年雄性及其特征。而父亲的特征在后来就对它们产生了性印记效应。
其实在动物王国中,性印记效应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幼体熟悉父母个体的特征后,会在成年后把父母的特征作为选择配偶的标准。先前的观察发现,如果雌性珍珠鸟的父亲拥有一根蓝色羽毛,那么它们就更喜欢选择拥有蓝色羽毛的配偶。由此可知,那些从小缺失母爱的珍珠鸟都把父亲当做择偶标准了,因此会出现雄性同性相恋,而雌性不会同性相恋,因为它们也只选择它们心中的父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