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4-22 23:01:59
我个人觉得这次意义表明类似在恒星宜居带地球大小的行星可能并不罕见,给地外生命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提升了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毕竟刚开始人类的探测技术只能发现木星那样的大块头,又大又靠近恒星的行星做容易被检测到,一度太阳系外行星的新闻被热木星刷榜,现在随着检测、分析技术改进逐渐能更好的搜索离恒星相对远、个头小的行星了。此外也感叹不只有科幻美好,真实的宇宙也很丰富多彩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单调,相信随着技术进步会有更多迷人神奇的新发现。
公众可能更关心上面有没有生命、是否适宜人类居住、能不能作为人类新家园这些问题。我来简单谈一下自己看法。首先目前已知Kepler-1649c围绕着一颗一颗红矮星也就是M型光谱主序星公转,红矮星因为其质量小核聚变反应速度慢加上整颗恒星都是对流的,所以不会出现氢聚变产生的氦堆积在核心增加核心密度,进而导致聚变反应速度提升最后膨胀成红巨星也不会有氦闪,寿命也很长很长可达万亿年之久。我想如果那颗行星上有智慧生命恐怕不会想到拍《流浪Kepler-1649c》。
但是红矮星的缺点同样很明显,红矮星往往恒星活动剧烈频繁,动不动耀斑爆发等,抛出大量高能粒子、释放强X射线等辐射,如果Kepler-1649c有磁场保护那么抛射的那些高能粒子猛烈撞击地磁场会产生强烈同步辐射导致EMP那样的效果。红矮星由于本身光度弱能量低宜居带很靠近恒星进一步加剧了这点。还有就是距离太近导致的潮汐锁定和强烈的潮汐加热,前者意味着自转和公转周期同步,就像月球正面永远对着地球一样。Kepler-1649c很可能一面永远白昼一面永远黑夜,这导致剧烈的温差,正面酷热背面严寒只有明暗交接线附近宜居,同时因为温差大气流动可能剧烈有狂风吹袭。而潮汐加热会让火山、地震频发。这些因素都会给生命演化带来干扰。
我认为Kepler-1649c可能有生命但很难有高等生命,智慧生物(外星人)更不可能。当然取决于其后续观测例如大气密度和成分、表面物质等。环境对人类也并不宜居,还有Kepler-1649c距离我们大约300光年,太远了。30光年内都有不少潜在好选择为啥要去那么远而不友善的环境自虐?
扩展阅读
人类如果要星际旅行,目前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应该怎么样解决?
如何看待在高中生纠错下,NASA 发现地球大小的宜居行星 TOI 700d?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太阳系附近,哪个恒星系是最有优先殖民价值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