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15|回复: 0

人类发现外星人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0-4-25 22: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星空天文

生命从何而来?科学认为生命源自非生命。生命的基础构件源自长期的随机组合。此即所谓的生命自然起源说。如果我们认可生命的自然起源,那么把生命放在宇宙的背景上,它自然起源的概率又有多大?
人类发现外星人的可能性基本为零112 / 作者:discuznt / 帖子ID:61080

宇宙很大,我们能拥有的却很小。ESO / Mario Nonino, Piero Rosati and the ESO GOODS Team

戸谷友則(Tomonori Totani)是日本东京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他和他的团队最近在宏观宇宙的时间尺度上,模拟了微观分子世界的演化。结果发现,生命的自然起源概率非常低——至少在我们的可观测宇宙内是这样。相关论文发表在今年2月3日的《自然》杂志上。
人类发现外星人的可能性基本为零252 / 作者:discuznt / 帖子ID:61080

在持生命自然起源观的学者中,有很多人认为生命的演化经历过一个由RNA主导的阶段。在蛋白质和双链基因分子DNA(脱氧核糖核酸)出现之前,一种相似但更简单的分子——RNA(核糖核酸)统治着一切。

和DNA一样,RNA也有复制信息、储存信息,以及触发和加速化学反应的能力。这两种能力都是地球生命的基本特征。但RNA比DNA更原始。

尽管很原始,RNA还是拥有复杂的结构。它们也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起来的高分子。构成RNA长链的单体是氮基核酸。如果它们想要获得最基本的复制能力,那么至少需要拥有40至60个核酸单体。

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和足够长的时间,自然界有能力自然产生核酸单体数在40至60个以上的RNA分子。但是戸谷友則等人在实验中发现,随着分子链长度的增加,RNA的浓度会急剧下跌,且核酸单体数超过10的分子链形成过程无法持续进行。

戸谷友則的模型是建立在最保守的RNA聚合方式基础上的。以这种方式形成的RNA长链,其单体分子是一个接一个随机连接起来的。虽然在理论上,已经聚合在一起的长链片断可以直接相连,但是戸谷友則认为,这样的过程“极具猜测性和理论性”。

地球生命起源于地球形成后5亿年时。假设可观测宇宙中存在10^22(10的22次方)颗恒星,那么生命出现的概率究竟有多高?戸谷友則的研究结果表明,至少从拥有40个以上核酸单体RNA随机出现的概率来看,可观测宇宙中拥有宜居行星的恒星数量,不足以支持生命在允许地球生命出现的时间范围内,在其他行星上自然产生。

但是戸谷友則同时也表示,可观测宇宙并不是宇宙的全部。现代宇宙学认为,宇宙经历过一个“暴涨期”,在远超人类视线范围的地方,制造出了许多急速膨胀的浩瀚空间。假如把这些空间的体量考虑在内,那么生命自然起源的概率就变得有意义了。
人类发现外星人的可能性基本为零567 / 作者:discuznt / 帖子ID:61080

我们的可观测宇宙就像是烤箱中面包里的一个气泡,而宇宙是整个面包。气泡壁是自宇宙起源以来,可以到达地球最远的光所在的位置。随着面包的膨胀,气泡也在变大。在我们这个气泡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别的气泡。它们也在变大,并随面包的变大而相互远离。虽然可观测宇宙是我们所能直接看到的一切,但这并不表明面包的其余部分不存在。

据估计,整个宇宙的恒星数量至少在10^100(10的100次方)以上。假如我们把所有看不见的恒星算上,生命自然起源的概率才有意义。

这可能是个好消息。但是与此同时也表明,在可观测宇宙中寻找外星人可能是徒劳的。

戸谷友則认为,假如生命的起源经历过RNA阶段,那么地球生命曾经获得过一个极为罕见的机遇——因为这个机遇,RNA长链才得以形成。地球很可能是可观测宇宙中唯一一个有生命的行星。未来想要在邻近宇宙发现外星人的可能性基本上为零。

但是不能排除未来我们有一天会在其他天体上发现生命。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些生命最有可能是与地球生命同源的。它表明生命能够通过彗星和小行星,跨越行星甚至恒星进行传播,把同一自然起源的生命火种散布到邻近的宇宙。

戸谷友則的研究结果尚不足以回答一切,但它指明了一个寻找生命起源的方向。我们在宇宙中是否孤独仍是个疑问,但是计算结果告诉我们,不要太乐观。

参考:

Emergence of life in an inflationary univers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0-58060-0

原文地址:今日头条  ,无意在网上看到这篇文章,深有同感。所以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9 12:0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