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7310|回复: 0

窑二代

[复制链接]
online_admin 发表于 2011-8-13 22: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窑二代是继漂二代、穷二代后的又一个网络新词。具体指盘窑工、烧窑工、出窑工、装窑工们的子女。他们从小与随父母一起在外漂泊,窑厂的条件艰苦,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教育问题,总是因没户口、难管理等理由被拒之校门之外。

形成原因
  窑厂的工人大多来自云、贵、川的偏远乡村,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每天凌晨3点就要起床,除了早饭、午休可以稍作休息外,他们几乎要在类似蒸笼的环境中工作一整天。盘窑工们即使在骄阳似火,酷热难耐的环境下也要把制作好的砖块用板车运到晾晒场地。他们干的都是体力活,中途饿了,就啃口劣质方便面进行充饥。出窑工则更为辛苦,为了供应市场,出窑和装窑同步进行。窑里的温度至少在40摄氏度左右,最高可达到五六十摄氏度,人站在里边不动,汗水都会像泉水一样不断地涌出来。窑工的工资一般都在2000元左右,对于大多都是农民出身的窑工来说,算得上是“难得的高薪”了,除掉开销,每月还能剩下1000元以上。他们感到非常满足,无论多苦,都会坚持下去。
窑工们常年在外打工,不得不把孩子带在身边。而这些孩子自然就是从小与随父母一起在外漂泊,窑厂的条件艰苦,没有零食可吃,没有游戏机可玩,没有网络可上,这些孩子即使到了适龄阶段甚至连学都没有办法上。每个窑厂都有数十名的小孩,他们无法摆脱身处的困境,父辈这一代是窑工,下一代长大后还和上一辈一样当窑工,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相对做窑工们的父母,他们被称作“窑二代”。



概述‍
窑二代简单地说就是窑工们的子女,即装窑、烧窑或控制炉内烘焙的工人的孩子。这些孩子由于基础环境差,同时得到教育少仍然未能摆脱贫穷,称之为“窑二代”。这是继漂二代穷二代后的又一个网络新词。
高温下的窑工与 “窑二代”
盘窑工在进行装车作业。骄阳似火,酷热难耐,他们或头戴笠帽,手戴手套,或光着上身的窑工把制作好的砖块用板车运到晾晒场地,他们古铜色的脸上布满汗水,湿透的衣服紧贴着他们的前胸后背。

  为了供应市场,出窑和装窑同步进行。盘窑工、烧窑工、出窑工、装窑工又脏又累,特别是出窑工更为辛苦。窑里的温度至少在40摄氏度左右,最高可达到五六十摄氏度,人站在里边不动,汗水都会像泉水一样不断地涌出来。

  盘窑工同样是体力活,中途饿了,啃口劣质方便面充饥。坐在窑边风口处的出窑工老张,一身汗水、衣服上全是灰尘,一幅虚脱状态。老张淡淡地说,和种田一样,他们也要看天吃饭。天好时,砖坯干得很快,灶里也就不会断货。不过,这也是他们最辛苦的。

  下班后,聚到一起看电视是这些年轻窑工的最大享受。每天凌晨3点就要起床,除了早饭、午休可以稍作休息外,他们几乎要在类似蒸笼的环境中工作一整天。遇到雨天时,由于没有干坯,工人们基本是处于停工状态———这是工人们最担心的,因为在宿舍睡上一天,就意味着白花花的票子从指间流走。

  窑工们对每天的工分十分计较,非得亲自过目,方才放心。砖厂有百名工人,大多来自云贵川偏远乡村,他们的工资一般都在2000元左右,对于大多都是农民出身的窑工来说,算得上是“难得的高薪”了,除掉开销,每月还能剩下1000元以上。他们感到非常满足,无论多苦,都会坚持下去。

  高温天水里清凉,两名窑工的孩子泡在凉水里不愿起来。“大人苦点是没关系,关键是孩子”今年50岁的寇师傅长长叹了口气。孩子的上学、教育是他们天大的困难,尽管厂里也多方找关系,但相关部门总是借着孩子没户口、难管理等理由搪塞。

  两根劣质冰棒是窑工的孩子最好的零食。窑厂合计有50多名小孩,基本上来自云贵川,这些娃儿从小与父母在外漂泊,懂得大人的艰辛,他们不管认识与否,相处融洽,基本上以大带小,能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帮助父母分担家务。

  整天在窑厂奔跑,孩子双脚布满灰尘。有时想到这些适龄孩子没学上,我们做父母的整夜难眠,我们再也不想孩子成为“窑二代”,窑工老寇无奈道,说到这里,老寇急匆匆拉起车子装砖去了。



生活状况‍
由于身为窑工的父母们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在工作之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这些孩子只能从小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相对城市城的孩子,窑工们的孩子独立性要强许多。只是恶劣的生存环境,让他们饱受煎熬。高温天没有风扇,没有冰块,他们就泡在水里清凉。两根劣质冰棒是窑工的孩子最好的零食。最好玩的游戏就是在窑厂奔跑,整天跑来跑去,孩子们的双脚布满了灰尘。
窑工们的子女有的生在窑厂,有的长在窑厂,他们从小与父母在外漂泊,懂得大人的艰辛,所以不管认识与否,孩子间相处融洽,基本上以大带小,能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只是上学教育是他们面临的最大的难题。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而城市中那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教学质量不仅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也无法和农村学校相比。尽管厂里也多方找关系,但相关部门总是借着孩子没户口、难管理等理由搪塞。

“窑二代”没有正常的成长环境,甚至上学都成了奢侈的愿望,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更是让很多窑二代求学、求职路异常艰难。 此外,收入不稳定、没有医保是“窑二代”的父母们面对的最大问题,而作为子女的他们在不断奋斗和出人头地的旅途中,还有家庭重担要一肩扛起。他们中的许多人虽然有心规划,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无财可理”的尴尬现实却让人无奈。难道说,省吃俭用是“窑二代”唯一的出路?难道“窑二代”、“窑三代”们只能被动地接受“贫穷循环理论”的魔咒吗?国家和社会应为窑二代创造一个有力环境,以真正实现和谐社会目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11 03: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