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44|回复: 2
收起左侧

暗物质和暗能量是什么?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0-5-6 14: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暗物质和暗能量是什么?
33_avatar_middle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0-5-6 14: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暗能量是一种不可见的、能推动宇宙运动的能量,它推动着宇宙中所有的恒星、行星的运动。暗能量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力量,是因为它在宇宙的结构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目前人们知道暗物质的存在,但不知道它是什么,科学家根据暗物质的运动,而模拟的暗物质模型。暗能量与物质不同,它是均匀分布的,不会在某个地方聚集成团。不论在地球还是在星际空间,暗能量的密度都完全一样,约为10~26千克/立方米,相当于几个氢原子的质量。我们太阳系中所有的暗能量加起来,与一颗小行星的质量差不多,在行星的“舞蹈”中,几乎起不了作用。只有在巨大的空间尺度上和时间跨度上,才能体现出暗能量的影响力。我们通常把星系之间没有物质的真空地带想象成一无所有。但是,如果我们从星际空间中把其中存在的稀少的物质粒子全部移走,然后将所有穿过这个区域的辐射也全部屏蔽出去,再把这个区域彻底冷却到绝对零度,这样得到的空洞空间仍然会有某种残余的能量,这就是暗能量。21世纪初,暗物质和暗能量成为了科学界的一大谜团。暗物质存在于人类已知的物质之外,其构成和人类已知的物质不同。在宇宙中,暗物质的能量是人类已知物质能量的5倍以上。暗能量更是奇怪,以人类已知的核反应为例,反应前后的物质有少量的质量差,这个差异转化成了巨大的能量。暗能量却可以使物质的质量全部消失,完全转化为能量。宇宙中的暗能量是已知物质能量的14倍以上。人们虽然对它们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却不知道它们到底是什么。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0-5-6 14: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暗物质和暗能量理论上来说没有关系。  暗物质是天文学家们观测到宇宙间河系(即银河系同一级别的星系)不正常聚集,这种聚集程度超过了这些河系的质量所能够造成的引力,为了确保万有引力的正确性,天文学家们臆测河系内存在一种无法与电磁波耦合(即无法被观测到)的物质,这种物质虽然无法与电磁波耦合,却有质量,所以有引力,导致了河系的不正常聚集。  但是,根据对银河系内天体运动进行观测,天文学家们发现,银河系内不存在暗物质或暗物质很少。即银河系内天体的运动没有被一种观测不到的物质引力影响。为了确保暗物质的存在,天文学家们设计出来了暗物质晕。 所谓的暗物质晕,是指暗物质以晕的形式,存在于河系周边。暗物质晕小心翼翼的不对河系内天体运动造成任何影响,却有效的对河系本身、其他河系造成影响。  暗能量,可以说除了名字中也有一个暗之外,与暗物质没有任何关系。  暗能量是在1998年被美国NASA的天文学家发明出来的。天文学家通过观测超新星,然后进行计算,发现宇宙的扩张速度超过了宇宙大爆炸理论速度。于是他们认为,有一种人类无法观测到,能够直接作用于空间的能量在推动宇宙扩张。因为这种能量无法被观测到,所以被命名为暗能量。  根据暗能量理论,暗能量会不断的扩张宇宙,直到200多亿年后,彻底撕裂宇宙,被称为大撕裂。  以上是暗物质、暗能量的来历。后面正式回答问题 1暗物质绝对无法产生暗能量  2理论上来说,所有有质量的物质,包括暗物质,都是由能量构成的,E=MC^2【能量等于物质乘以光速的平方】,也可以将这个公式反过来M=E/C^2【物质等于能量除以光速的平方】。 所以,只要人类能够拥有凐灭物质获得能量的技术,也能够通过凐灭暗物质获取能量-----前提是暗物质真的存在。  获取能量的方法,就质能方程来说,有几个级别 1核裂变------通过让不稳定重元素裂变为另一种重元素,凐灭一小部分物质获取热量 【对质能方程利用率极低,该技术人类目前已经实现】  2核聚变------通过让稳定的轻元素聚变称为另一种较重的元素,凐灭较多的物质获取热量 【对质能方程利用率较低,该技术人类目前仅仅部分掌握,能够制造氢弹但是无法利用该技术发电,估计100年内很难掌握。】  3反物质------通过制造反物质,让同等质量反物质与正物质凐灭获取热量 【对质能方程利用率较高,但是制造、保存反物质成本昂贵,并不是质能方程中最廉价的手段。】  4物质凐灭-----制造一个特殊的场,将任何物质投放进场中,该物质都可以被凐灭转化为热能。 【对质能方程利用率极高,成本低廉。最可能实现的手段是质子衰变。但是技术难度极高,估计5000年内没啥指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5 01: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