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00|回复: 0

兰亭集序是谁写的谁的作品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0-5-11 08: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元353年暮春之初的3月3日,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2人,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酒会。他们面前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溪水,水面上飘着一只有两耳的椭圆形酒杯,酒杯顺着清淸的溪水漂流而下,漂到谁面前,谁就拿起一饮而尽,并要借着酒兴饮诗咏怀,这就是盛行于汉魏至南北朝时期一种独特的饮酒习俗曲水流觞。

          这次酒会留下了大批诗作,王羲之也在酒酣之际,兴致勃勃地挥毫疾书,为诗集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这篇作品,共有28行,324个字,可谓笔飞墨舞,气象万千,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境界。全文以之字最多,计有19字,字字别开生面,无一雷同,不愧是王羲之最得意的作品。历代书法家无不推崇兰亭集序,认为它是我国行书的绝代佳作。
       

       
兰亭集序是谁写的谁的作品823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2227


          据史书记载,《兰亭集序》写在茧蚕纸上,笔端是用鼠的胡须做成的。王羲之也非常欣赏自己的这幅作品,曾一再叮嘱后代要好好保存,所以这幅作品在南北朝时期,一直保存在他的子孙手里,直到第七世孙智永。智永是陈代永兴寺的高僧,活了将近100岁,他去世时,把《兰亭集序》交给了弟子辨才。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喜欢书法的皇帝,尤其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他想尽办法到处搜集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真迹,除《兰亭集序》外,几乎所有真迹都被他找到了。经多方打探,唐太宗知道《兰亭集序》在僧人辨才的手中,便多次派人到辨才处讨求,而辨才始终推说这幅书法已经在战乱中丢失了。最后房玄龄推荐监察御史萧翼设计行骗,费尽心血,终于将它弄到手。

          唐太宗高兴极了,对《兰亭集序》爱不释手,把它视为国节,对房玄龄、萧翼、辨才给予重赏,还命令名手赵模、冯承素、韩道政、诸葛贞四人拓摹一些副本,分给太子、诸王和近臣,让他们好好学习王羲之的书法。经唐太宗这么一提倡,以后学书法的人几乎都要临摹王羲之,以便从他的书法中得到启发。

          从此,王羲之的貞书,也就成了代替汉魏笔法的书体正宗。可惜的是在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临死时把太子叫到了床前,对他耳语道:我想把《兰亭集序》带走。就这样《兰亭集序》手迹被作为殉葬品埋到了唐太宗陵墓昭陵中了,唐太宗希望他能在另一个世界里,还能继续欣赏王羲之的这幅佳作。

          可惜的是后来唐太宗墓被盗,《兰亭集序》手迹也从此失传了。后世流传的只有摹本,艺术风格并不一致。现在能够看到的本子,有被认为是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等人的莩本。除墨摹本外,还存有石刻本。但这些传世本是真是假,一直是历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

          最早对传世本可靠性提出怀疑的人是清代生活在乾隆年间的赵魏,他认为王羲之《兰亭集序》貞迹的石刻本,没有保留任何隶书的痕迹,而南北朝时期至初唐存世的碑刻往往有隶书的遗意,所以现流传下来的王羲之的真迹石刻本若非唐人临本,则传摹失真也。赵魏只是对《兰亭集序》的真伪提出了怀疑,而清光绪年间的广东人李文田更是大胆地质疑,认为兰亭序帖根本不是王羲之的作品。

          他把《兰亭集序》序文与王羲之的《临河序》进行比较,发现无论从篇名还是到文字上,两者都有很大的差异,但所讲的却是一回事。另外他还认为,王羲之的书法不会脱离汉魏隶书太远,不会写出南北朝时期梁陈以后的书体来,所以这幅书帖只能是隋唐时期的书法佳作,不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郭沫若先生根据新出土的文物为例证,发挥了清代李文田的论点,进一步论证了《兰亭集序》序文既非王羲之的原作,帖文也不是王羲之所书。他断定传世的序帖是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的作品。郭沫若把与王羲之同时代的一些碑刻作品和写本,拿来和《兰亭集序》书帖相比较。发现《兰亭集序》的文字体段与同时代的作品相差悬殊。《兰亭集序》的笔法,和唐以后的楷法是一致的,把两汉以来的隶书笔意全失掉了。

          他又将《临河序》与《兰亭序》比较,得出了《兰早序》是在《临河序》的基础之上加以删改、移易、扩大而成的结论。郭沫若先生还进一步研究认为:早在梁武帝时期,王羲之的真迹巳经寥如晨星,而依托临摹之风却盛极一时。到了唐代初年,时代又隔了100多年。中间经过了南北朝时期的大动乱,书画作品流失的也很多。

          唐太宗为了收购传世的书法作品,不惜花费重金,自然也就刺激了大量伪作的出现。而智永也具备了制作伪品的条件,一则他是王羲之的七世孙,特殊的身份就是最好的王牌;二则智永的书法也很有名,隋炀帝曾称赞他的字得右军(王羲之做过右军将军,所以有人也叫他王右军)之肉,可见他的书法造诣是很高的,他的一些书法作品有时确实可以以假乱真;三则智永还会作文章。

          郭沫若先生认为:《兰亭序》中的有些语句很合禅师的口吻,就其时代来说也相适应。所以书帖是智永的作品。

          不同意《兰亭集序》书帖是伪作的人则认为:从序文的内容来看,《兰亭集序》的思想和王羲之的儒、释、道三者混杂的思想是一致的;从书帖的书法特点来看,也是王羲之的作品无疑。因为篆书和隶书是有传统的宮书,王羲之所写的行书和貞书是当时的新字体,还不能登大雅之堂,直到唐初才被公认,见于碑刻。

          为了郑重其事,得到官方的认可,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写经字体含有隶书的韵味。王羲之的书帖是在书法上发挥了他的独创性,所以《兰亭集序》完全摆脱了隶书的痕迹,正是由于他有所革新,有所前进,超越前人,所以他开创的风格才成为隋唐以来书法发展的主流。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把书帖的作者定为智永,属于想当然的说法,证据不足。

          《兰亭集序》是真是假,看来还要继续辩论下去。来揭秘吧认为无论它是王羲之的作品,还是智永的作品,它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魁首地位都是不可否定的。

          相关阅读:兰亭集序真迹在唐太宗墓中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5 04: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