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5749|回复: 0

伦敦暴乱专题 伦敦暴乱史

[复制链接]
online_admin 发表于 2011-8-17 20: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布里斯托骚乱
时间:1980年4月
伦敦暴乱专题  伦敦暴乱史775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6223

起因:位于布里斯托的一个臭名昭著的吸毒窝点——黑白咖啡馆被警察突然查抄。
经过:一百多名年轻人与警察争斗,摧毁了救火车和当地的建筑。
结果:总计25人入院治疗,其中包括19名警察,130人被逮捕。这个数字跟随后发生的骚乱相比偏低,布里斯托骚乱被视为的历史转折点。


1981年夏季骚乱
时间:1981年

伦敦暴乱专题  伦敦暴乱史603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6223

起因:4月7日晚,布里克斯顿一名受伤年轻黑人在被警察送往医院途中,由于害怕被捕挣脱。随后谣言称警官刺伤平民。
经过:骚乱在警察试图对一名涉嫌携带毒品的人搜查时爆发,并在之后数月中蔓延至伯明翰、利兹、利物浦地区。
结果:数以百计的家庭和建筑被洗劫一空并纵火焚烧。300名警察和60名平民受伤。


广水牧场暴力事件
时间:1985年10月5日
起因:警察突袭加勒比血统女子辛西娅·贾勒特位于托特纳姆镇广水牧场的住所,导致其心脏病发作死亡。
经过:死者亲属在托特纳姆警察局举行了一次和平抗议,但连同一周前一名牙买加裔女性被警察射伤,数百人被激怒开始骚乱,并出现针对路人的暴力行为。
结果:警员基斯·布莱克洛克身中42刀死亡,数百人遭到逮捕和审问。


奥尔德姆骚乱
时间:2001年5月26日
起因:油炸食品店的年轻白种人和亚洲人争吵。
经过:数小时之内,500名亚洲男性与奥尔德姆大街上的防暴警察、警犬和直升机对峙。
结果:300多人受伤,百余人被捕。之后,布拉德福和利兹也发生了类似的抗议。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认为白人极端主义者应当为这次骚动负责。


本次托特纳姆事件的开端,同托特纳姆逃不开干系。作为北伦敦移民的聚集地,托特纳姆本身便是暴力犯罪的温床。而这次暴乱的导火索,遇害男子马克·杜根,也有参与贩毒行为的嫌疑。
不过,托特纳姆的帮派活动原本没有当下这么猖獗。从托特纳姆镇成长起来的托尼·汤普森在《每日电讯报》上曾回忆:
当时,虚张声势往往多于真刀真枪,只有在极少场合双方才棍棒相见,而且一眨眼功夫就会收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瞄上了女孩,然后是钱,再后来发现女孩喜欢有钱的男孩,所以我们各奔东西,寻找财富。虽然当时年轻,但我们也明白,加入帮派无非是一种宣告着进入青春期的仪式。它充满乐趣,但你别想靠它过活。
后来,毒品交易激增。对许多年轻人来说,进入帮派不再仅仅是一个阶段,而是迈向犯罪生涯的第一步。
虽然1985年托特纳姆暴乱结束之后,该地区得到了大量资金得以复苏,警方也努力修复与社区之间的关系。不过隐蔽的敌对情绪并未消除。父母一辈对当局的愤怒和不信任从未退散,正是他们抚育了如今的一代:这些年轻人头戴帽子,踢碎了商店橱窗,烧毁了托特纳姆历史性建筑。
今天的托特纳姆和汤普森成长的那个地方已经相去甚远,每当他向这一代年轻人炫耀自己当年的丰功伟绩时,他们不无例外地摇着头表示不相信。“那太弱了。如果在今天,你活不过五分钟。”
那么,英国年轻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周围全是些灰心丧气、心烦意乱的年轻人,”广告主管洛根.威尔蒙特反映道,他来自贝尔法斯特,那里也不太平。“这年头他们生活中一无所。我们也不好过。”
虽然英国首相作出了强硬表态,但在其它场合,人们却在质问这场动乱背后的社会和经济因素。有100万年龄介于18到24岁的英国人处于失业状态,自 1980年代以来比例最高。暴动发源地托特纳姆区是伦敦失业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几乎是这个国家失业率的两倍。而经合组织(OECD)2008年的一份调查发现英国的贫富差距高于该组织四分之三的国家。
但经济背景似乎又只是一方面原因。正如首相卡梅伦所谴责的,英国社会有些部分出现了“疾病” ,而在这个法庭上,我们第一次清楚的看见了暴乱者的脸:他们扯掉了兜帽和面具,穿上白色的监狱T恤,用手铐和健壮的保安警察拷在一起。他们与我们期待看到的人有相当的不同。在受指控的人中,有成功商人的子女,有在校就读的大学生,甚至还有11岁的小男孩。
如此看来,如果英国社会真的像首相所言患上了“疾病”,那也远非经济低迷引起的“伤风感冒”那么简单。蔓延英伦的暴乱,为我们展开的是一张“综合症”患者的面庞。

所有形形色色的社会不平等,都源自有者和没有者之间的区分。现代社会不然不会像旧时,仅为温饱的所有和不所有揭竿而起。然而现代社会却在某种程度上,将消费视作神明顶礼膜拜。
英国几十年来都对其社会问题秘而不宣,用残暴的武装纠察队掩盖问题。到现在,房租节节攀升,曾由国家提供并为当地带来财富的工作岗位正在“社会转型”的借口下削减。本来就囊中羞涩的人们如今一无所有,在消费社会中成为不合格的消费者。对他们,当代的没有者来说,不购物是一种不完满的生活,甚至会成为自身虚无和一无是处的污名。
有意思的是,书店反而成为了席卷英国的暴乱中的避风港。尽管暴乱四起,书籍却仍可以安然置于架上,它们那微妙的力量被人置之脑后,而能高枕无忧。在成为抢夺者的目标方面,书籍之于高端牛仔裤及苹果制造的小配件总是相形见绌。据传,曼彻斯特一家书店员工不无戏谑地说道:“偷书的话,他们或许还可能学到点东西。”
暴乱过后,必然会有不少作者挥洒笔墨撰写新作,一究本次诸多暴乱的根源事由。但是,以下这段针对书店的潜台词却鲜有成为头条新闻的可能:就像更多常规消费者一样,趁火打劫者乐于对他们的商品视而不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23 06: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