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87|回复: 0

历史上真有潘金莲这个人吗?历史上有武松其人吗?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0-5-14 08: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上真的有潘金莲这个人吗?
有此人,
潘金莲(1098年02月04日--1120年04月08日)其实,历史上的潘金莲并不是小说中记载的那样。(在此,也说一下武大郎)武大郎本名武植,山东(今河北)清河县武家那村人。武植虽出身贫寒,但聪颖过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进士,出任山东阳谷县县令。而潘金莲乃知州家的千金,住在距武家那村1.5公里处的黄金庄。

历史上真有潘金莲这个人吗?历史上有武松其人吗?498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2663

史载,武、潘二人和睦恩爱,育有四子。武大郎的墓碑铭文就是最有力证据: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爱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似,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铭文中的孔宋庄即武家那村。从中不难看出,武大郎虽然出身贫苦、历经坎坷,但绝非沿街卖炊饼的平庸之辈。相反,他是造福一方的父母官;而本是名门淑媛、原本贤良的县令夫人潘金莲却被后世描述成裁缝家的穷苦女,九岁被卖做家妓,且以美女荡妇的形象背负千载恶名,遭到唾骂,实在是比窦娥还要冤!

历史上真有潘金莲这个人吗?历史上有武松其人吗?310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2663

据1946年武植墓的发掘者依据比例和经验推断,武大郎实际身高应在1.78米以上,算的上伟岸。另外,不容忽视的是,武植墓的规模比较大,并且棺木用料是珍贵的楠木,这岂是一般人家所能做到?又岂是一般人所能享有的丧葬待遇?
那么,武、潘二人的真实面貌为什么遭受历史残酷的毁容呢?据武植的24世孙武双福等武家后人介绍,这其中另有因由:
早年贫苦的武植曾经得到过一位王姓同窗好友的资助,武植做官之后,这位王姓同窗家境败落,便千里迢迢来投奔武植,希望能谋得一个职位。然而,在武家一直住了大半年,仍不见为官清正廉明的武植提拔他,他愤怒之下便不辞而别。为发泄心中怨恨,他在回乡的路上还四处编造、张贴武、潘二人的各种丑事,极尽污蔑损毁之能事(这或许就是后世各种故事的雏形)。而先前武植得罪过的当地恶少西门庆更是与之沆瀣一气,煽风点火,添油加醋,很快,有关武、潘的各种谣言便传遍街头巷尾,且版本颇多,令其声誉遭受极大损毁。               
                       
               

历史上真有潘金莲这个人吗?历史上有武松其人吗?419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2663

而王姓书生回家以后才发现,武植早已为他重修了房舍,并购置了家当。这时,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无比的懊悔,并发疯似地揭撕自己沿街张贴的污蔑言论,然而,谣言一旦传开,又如何能收回呢?
后世的文学作品,不论是《水浒传》还是《金瓶梅》,就文学创作本身而言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其价值和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也都举足轻重。但是,为了创作的需要或者剧情的安排,作者都不可能也没必要对这些道听途说的故事蓝本做史学家们一样的确凿考证。于是,在他们取得文学创作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对这些原本用以污蔑诋毁的谣言的流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历史上有武松其人吗?
提起武松,我想没有一个人不识不敬,水浒传》里武松的故事占据了很大的篇幅,景阳冈武松打虎、供人头武二郎设祭、武松醉打蒋门神、武松大闹飞云浦、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蜈蚣岭哪一段故事都是脍炙人口的。然而,这一切都是小说家言。               
                       
               

历史上真有潘金莲这个人吗?历史上有武松其人吗?228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2663

那么真实的武松是怎样的呢?
《临安县志》、《西湖大观》、《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记载了北宋时期杭州知府中的提辖武松勇于为民除恶的侠义壮举。上述史籍中,武松原系浪迹江湖的卖艺人,貌奇伟,尝使技于涌金门外,非盗也。杭州知府高权见武松武艺高强,人才出众,遂邀请入府,让他充当都头。

历史上真有潘金莲这个人吗?历史上有武松其人吗?746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2663

不久,因功高被提为提辖,成为知府高权的心腹。后来高权因得罪权贵,被奸人诬谄而罢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赶出衙门。继任的新知府是太师蔡京的儿子蔡鋆,是个大奸臣。他倚仗其父的权势,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声载道,人称蔡鋆为蔡虎。武松对这个奸臣恨之入骨,决心拼上性命也要为民除害。
一日,他身藏利刃,隐匿在蔡府之前,等蔡前呼后拥而来之际,箭一般冲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数刀,当即结果了他的性命。官兵蜂拥前来围攻武松,武松终因寡不敌众被官兵捕获。后惨遭重刑死于狱中。
当地百姓深感其德,葬于杭州西泠桥畔,后人立碑,题曰宋义士武松之墓。
这段真实的记载,想必作者施耐庵肯定是知道的,将其中的几个细节充分渲染,便成了小说中的武松。至于武松的最后结局,《水浒传》中写到他成了清忠祖师,得享天年,实在是一种符合老百姓心愿的美好的艺术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5 13: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