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18|回复: 0

唐朝风流定安公主死后为何引起轩然大波?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0-5-19 06: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朝时的公主们大多都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其中不少人更是性解放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与其叫这些公主们金枝玉叶,不如叫 她们金枝欲孽更恰如其分一些,尤其是到了唐中宗李显主政的时候,他的诸多女儿们多是一些不省油的主儿,对待婚姻如同儿戏,为所欲为,私生活荒淫糜烂。 当然这与她们的爹中宗的懦弱和教育有关,但是中宗一生都生活在母亲武则天的淫威之下,战战兢兢,几起几落,哪有心思和时间搞好早期家庭教育?

唐朝风流定安公主死后为何引起轩然大波?512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2923

自然,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这些公主们生活在后武则天时代,她们的祖母则天女皇和高她们一辈的庶母上官婉儿和韦皇后也都是一些风流成性,惯养小白脸, 雌性荷尔蒙分泌过剩的主儿,公主们耳濡目染,想做个端庄贤淑的大家闺秀也难,再加上唐朝社会思想自由,风气开化,这些公主们哪还有什么禁忌?唐中宗李显的 女儿国里,至少四女儿长宁公主,七女儿安乐公主,以及八女儿成安公主都是先后嫁过两个男人的,更离奇的是三女儿定安公主一生竟然嫁过三个男人,这不,掀起 玄宗朝轩然大波的这场闹剧就是由这位姑奶奶引起的。               
                       
               
定安公主先后嫁过,不,先后娶过三位男 子做过丈夫,这第一个叫做王同皎,官拜朝散大夫,因迎立中宗即位立过大功,但这位爷生性耿直,做人又老实,根本不是定安公主心里蠢蠢欲动,梦里风度翩翩的 情郎,后来王同皎暗中蓄养勇士,想趁武则天灵柩入敛之时劫杀权倾朝野的武三思,不幸被人告发,这位忠直勇猛的王同志出师未捷身先死,定安公主第一次守寡, 不过定安公主并不难过,相反还有点庆幸,这样以来,她可以心无旁鹜由着性子胡来,天上人间春风几度的日子没过多久,定安公主迎来了她人生中的第二次婚姻。

唐朝风流定安公主死后为何引起轩然大波?746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2923

她的第二任丈夫叫做韦擢,韦哥们儿是韦皇后的同宗亲戚,论起来名义上算作是定安公主的堂舅。很明显,这是野心极大的韦皇后亲自安排的一场政治婚姻,你让 这心灵最隐秘的窗户已打开的定安公主如何能爱得上木瓜一样的韦擢?甚至让曾经短暂在美男中流连往返的定安公主很是恼火,但嫩胳膊拧不过韦家强势而为的大 腿,定安公主只能虚与委蛇,好在这韦哥们儿也是一个短命的鬼,韦后恃宠专权,骄恣专横,中宗不明不白暴卒,被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后砍了头,韦氏一族尽被 诛杀,韦擢作为附逆也完事了,定安公主第二次婚姻嘎然而止。               
                       
               
被放出婚姻牢笼的定安公主焕发了人 生第三春,虽然已经徐娘半老,容颜不再,然而喜欢美少年的风流心思却变得更加迫切,她和她的妹妹史上最为放荡的皇家女子之一安乐公主争风吃醋,同时爱上了 美姿仪,又擅长音乐和诗书的小知识分子崔湜,小鸭哥崔湜太火爆也太抢手了,经常被那些权势熏天的贵妇人藏于家中,安定公主众里寻他千百度,总是找不见踪 迹,后来定安公主在贵族沙龙中不经意的碰见了崔湜的弟弟崔铣,发现崔小二既年轻又会事,还会时不时的做害羞状,定安公主心痒难禁,情不自禁的陷入了情网, 说什么也要嫁给小崔,于是崔小二崔铣摇身一变就成了定安公主第三任丈夫。

唐朝风流定安公主死后为何引起轩然大波?974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2923

可惜自忖找到真爱的定安公主好花不长开,好事不长在,或许是老妻少夫由着性子逞能,或许是因为乐极生悲,定安公主与她的少年 郎君生活了不到五年的时间,一声充满无限幽怨的撒油啦啦,生病死掉了。本来一个公主死掉了,千万个公主站起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何况是一生陷于 纷争之中的定安公主?可是定安公主之死却在朝廷下葬的礼仪之争中掀起了巨大争议,一切皆源于定安公主一生有三个丈夫,那么究竟定安公主该与谁合葬在一起比 较妥当呢?总不至于让风流成性的定安公主一个人孤零零的入土落葬吧?这也太没人性了。               
                       
               
显然,定 安公主的第二位丈夫韦擢是没有资格的,这位被定上耻辱柱的倒霉男人只是定安公主生命中一个匆匆的过客,与他合葬,只会丢尽公主的皇家身份。那么只能在第一 任丈夫王同皎和第三任丈夫崔铣之中选择了。问题是小白脸小崔还活着,但这并不妨碍小崔竞争百年之后配享皇家陵园的权利。

唐朝风流定安公主死后为何引起轩然大波?420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2923

首先公主和王同皎的亲生儿子王繇发言了,小王理直气壮的说,我老爸才是正宗的驸马爷,应该和公主也就是我老妈一起合葬。皇帝一听,有道理啊,想起了王同 皎当初拥立自己登极的事情,天秤于是倾向了王繇。可崔铣不干了,崔铣说凭啥呀,合着我只是一个面首,别忘了我才是公主最后的丈夫,公主这么不明不白的与王 同皎合葬了,那我以后咋办?这又算怎么一回事?皇帝为难了,小崔的话也不无几分道理呀。               
                       
               
于是皇 帝下令朝中大臣详加讨论,究竟是与王同皎合葬呢?还是与公主的最爱崔铣以后一块在阴间继续做恩爱夫妻?这时一个叫做夏侯銛的给事中开始为崔铣说话,这位夏 侯先生说话之刻薄和艰酸旷古未闻,夏侯说,公主最早确实嫁给了老王家,但谁让王同皎命不好,早早就抛弃了公主呢?公主活着时就已经与老王家恩断义绝了,公 主生是崔家的人,死是崔家的鬼,理应和后来的丈夫合葬。如果按照王繇所请,与前夫所葬,但恐王同皎地下有知,必定不会纳公主于幽壤(潜台词是,象公主这么 放荡的人,谁会愿意和他同穴呢?),而崔铣死后,也一会控诉于冥府的,所以啊,公主应该和他的最爱小崔合睡墓穴。

唐朝风流定安公主死后为何引起轩然大波?544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2923

王繇的鼻子都快气歪了,你诽谤我老娘不要紧,可别忘了我老娘可是皇帝的女儿,你这是往皇家脸上泼脏水呀。王繇哭哭啼啼的找到皇帝,一边哭诉一边指责夏侯 銛的居心叵测,皇帝想了想是这么回事,于是既火又燥,下旨让专管祭祀的官员按照国家典章依例办事,一面严旨斥责多管闲事说话刻薄的夏侯先生,说你夏侯銛一 派胡言,竟然刨制了如此荒唐可笑的理由,这种牵强附会的理由就能改变国家约定俗成的礼仪典制吗?你的言行深深伤害了尸骨未寒的定安公主,你要为你不负责任 的言行承担公主的名誉损失费。               
                       
               
结果这位出力不讨好,咸吃萝卜淡操心的夏侯先生被贬到基层当了地方官员。夏侯先生这是何苦呢?只图嘴巴快活,并为此而付出惨重代价。

唐朝风流定安公主死后为何引起轩然大波?14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2923

那么定安公主最后究竟是与谁合葬在一起?想必大臣们从夏侯先生的杯具经历中受到了启发,干涉皇家隐私,犯得着吗?反正最后定安公主还是与她最不待见 的第一任丈夫王同皎在地下合睡一起,在陕西富平县凤凰山的狮子窝村北唐中宗李显的定陵中,有陪葬墓,中宗李显的好女儿定安公主和首任丈夫王同皎配享陪葬, 而小白脸崔铣生前争了半天死后则不在其中。
有时想,古代男人死后,不管娶几个女人,死后都可同穴陪葬,那么定安公主死后,为什么就不能让她的几个丈夫一起入棺陪敛呢?看来,即使是在开放的唐朝,女人的地位还是一样低下,即使是皇帝的女儿又能怎样?               
                       
               
据记载,届时,帝先卧,被不复脚。妃子赤身由被脚逆爬而上,与帝交焉。敬事房总管与驼妃之太监,皆立候于窗外,如时过久,则总管必高唱曰:是时候了。帝不应,则再唱,如是者三。帝命之入。则妃子从帝脚后拖而出。驼妃者仍以氅裹之,驼而去。

唐朝风流定安公主死后为何引起轩然大波?427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2923

这就是说,每逢临幸妃嫔时,皇帝先躺在御榻上,被子下端散开。驮妃太监将其上下衣全部脱光,用大氅裹住胴体,背到御榻前,去掉大氅,赤身裸体的妃子必须 由被子下端逆爬而上,以让皇帝临幸。而且敬事房总管与驮妃太监都在窗外立候,如时间过长,总管则高唱:是时候了。皇帝如不应则再唱。如此三次。
事毕,皇帝命太监进入寝处,太监即从皇帝脚下把妃子后拖而出,仍用大氅裹好,驮之而去。因此妃嫔们很可怜,必须从被子的下端逆爬而上,皇帝尽兴之后,再 从皇帝脚下被太监拖出。如从被子的上端进出,则被视为玷污龙颜,甚或杀头之罪。虽然,这些清宫侍寝的规矩如此严苛,让嫔妃们难以忍受,但是,清宫嫔妃们还 是日复一日地这样生活下去。真是可悲,可叹,又无奈!
               
                       
               
清宫有多少让嫔妃难以忍受的侍寝规矩?
在漫长的封建宫廷之中,留下来的除了波诡浪谲的政治风云,就是污秽不堪的后宫春秋了。纵观历朝历代,皇帝的后宫都是美女如云,佳丽荟萃,说不完的荣耀,道不尽的光彩;但是,也说不完的寂寞,道不尽的凄凉。
众多妃嫔之所以处心积虑争取后位,不只因皇后的荣华富贵和威仪万端,更有在侍寝方面的优待和特权。

唐朝风流定安公主死后为何引起轩然大波?535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2923

后宫嫔妃进御侍寝之事,是内廷的一件要务,如在外廷皇帝上朝一样重要。对于皇帝来说,后者可以免去,而前者一日不可或缺。有清一朝,后宫有专人负责办理、记录寝妃进御之事,皇帝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妃子侍寝。               
                       
               
清宫有词云:盈盈十五不知春,偏惹君王注视频。愁煞宫中诸女伴,一方红绵束腰身。一方红绵束腰身,怎么就能愁煞宫中诸女伴呢?这是因为皇帝如与皇后 宿夜,专司皇帝性事的敬事房太监,只把年月日时记之于册,作为受孕的证明就可以了。但皇帝临幸妃嫔就大不相同了。每天晚膳时,敬事房太监即将所有备幸的妃 子每人准备一面绿头牌,上边写着妃子们的姓名。

唐朝风流定安公主死后为何引起轩然大波?292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2923

牌子的样式与京外官引见之牌相同。太监把这些牌子放在一只大银盘中,晚膳时呈进,所以也叫做膳牌。待皇帝吃完晚饭以后,太监即托盘跪呈于皇帝面前。皇帝若无所幸,则曰:去。若有所属意,即取牌翻转,使牌背向上。太监退下,把此牌交给驮妃太监。
据记载,去后,总管必跪而请命曰:留不留?帝曰:不留。则总管至妃子后股穴道微按之,则龙精皆流出矣。曰:留。则笔之手册曰:某月某日某时,皇帝幸某妃。亦所以备受孕之登也。此宫禁中祖宗之定制也。               
                       
               
这就是说,每次皇帝临幸后,总管太监的职责是跪而请命,问皇帝留不留? 皇帝如说不留,总管就将被临幸的妃子的住处,轻按其后股穴道,精液随之尽皆流出。
皇帝如说留,总管太监则执笔记之于册:某月某日某时,皇帝幸某妃,以此作为受孕证明,以备查考。封建社会母以子贵,哪一个嫔妃不想在幸后受孕。但她 们却无法把握自己,而只能被动地侍寝承欢,充当皇帝纵欲的工具,至于需要不需要她受孕,全在皇帝留还是不留一句话。

唐朝风流定安公主死后为何引起轩然大波?763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2923

此乃其一,其二是后妃之间侍寝的待遇差别很大。皇帝如果与皇后和风流一夜,并不受外来任何干扰。若临幸妃嫔,则是禁忌多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5 19: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