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国故学
#西方哲学史#
恩培多克勒,大概生活在公元前492年到公元前432年间。他曾住在西西里的阿克拉加,据说在他家乡参与过为了民主政府而进行的斗争。他的著作传承下来150个残篇。
从时间上来看,恩培多克勒是继赫拉克里特和巴门尼德之后的自然哲学家,他一方面继承了古希腊前辈的学问,同时也传承了他们的问题。赫拉克里特认为“万物皆流”,巴门尼德认为“万物恒定不变”。这令恩培多克勒陷入了两难,一种比较合理的想法是:他们都错了,而真理正处于二者之间。
恩培多克勒似乎主张万物处于流动状态之中,又主张变化是不可能的。或者是说某些事物处于流动之中,而某些事物处于静止之中。西方哲学史称他为“居间立场的调和派”。
恩培多克勒为了更好的解释“变化/运动”的问题,他详细考察了前辈们的说法。泰勒斯曾认为宇宙的基本成分是水,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是空气,赫拉克利特认为是火,齐诺弗尼斯认为是土,而恩培多克勒想出将这一切揉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看法。虽然他没有提及“元素”,但是他的讨论范围已经拓展到“四元素”说了。
恩培多克勒认为,宇宙是由不可变化的原始实体——火、水、土、气,再加上两种属性不同的力量——其分裂作用的力量(恨)和起统一作用的力量(爱),共同构成的。这四种原始实在,在质和量上都是不变化的。他们不生不灭,不可能更多,也不可能更少,且永远可以保持自己的特质。
那么变化/运动是怎么来的呢?恩培多克勒创造性地提出了“糕饼说”。不同量的四元素有可能彼此结合,借助于起统一作用的力量,创造出不同的元素。不同量的元素,在不同情况下的结合,组成了一个个的“团块”,像房屋、树木,等具有区别的物体就产生了。而当起着分裂作用的力量,在两种力量的抗争中占据上风的时候,这一切物体都分解成原始形态了。
“四元素”好比是四种不一样的原料——面粉、盐、糖、麦片。他们在一个厨房中总量是不变的,原料的属性也是不变的。但是高超的厨师把他们按照不同的量混合起来的时候,就可以做出各种“糕饼”。“糕饼”在另外一种力量的作用下,有可能重新消解成为他们各自的成分。恩培多克勒这种“四元素-两力量”的哲学,不仅调和了爱菲斯学派和爱利亚学派之间关于“变”和“不变”的争论,还创造性地给出了一种复合元素的世界观。
西方哲学史:泰勒“水是万物之源”
西方哲学史: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
西方哲学史:巴门尼德“万物恒定不变”
原文地址:今日头条 ,无意在网上看到这篇文章,深有同感。所以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