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96|回复: 0

实录张作霖人生最后时刻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0-9-18 06: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月9日,两份78年前出版的《泰东日报》在沈面世,它记载了1928年奉军撤回东北始末,实录张作霖人生最后时刻。记者采访这些报纸的收藏者,揭秘鲜为人知的往事。

实录张作霖人生最后时刻389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3569

一份进步报纸
《泰东日报》为对开版面,创刊于1908年10月8日,为190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大连后,由日本人最早创办的中文日报,金子雪斋任社长。
在金子雪斋任社长期间,《泰东日报》发表了一些有益的文章,首次将俄国“十月革命”介绍到大连,歌颂了革命精神;颂扬列宁的卓越功勋及其革命理论;对“五卅惨案”、大连纺织厂罢工等爱国反帝运动,都做过正面报道,并对统治当局予以抨击,博得社会各界的信誉。金子雪斋去世后,1928年8月16日,编辑长傅立鱼被殖民统治当局驱逐出境。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泰东日报》被日本帝国主义控制。1945年10月,《泰东日报》停刊,前后出报37年。
奉军离京出关
张作霖率领奉军撤回东北,实出无奈。《泰东日报》1928年6月1日一版头题报道:“见形式不利,张作霖决意出关”。标题为“冯蒋阎联名通电/促张速辞职出关/以杨与吉张善后”的报道,披露了当时关内各路军阀,逼迫张作霖撤回东北的史实:“北京三十日发电:冯、蒋、阎三名联名有电致奉军各将领,劝告如左:一、张作霖宜速辞任;二、张作霖宜速退关外;三、杨宇霆、张作相暂时担任北京善后处置;四、实行以上各项,南军停止攻击。”
1928年6月4日的《泰东日报》,在二版以半版篇幅,刊登了张作霖返回沈阳的相关报道。该版面左上角,刊登了张作霖戎装半身照片;右上角大字号头题:“昨朝一点十分/张作霖离京回奉!!!/各国代表均到车站送行/军乐声中列车出发。”这篇“北京三日发电”报道十分简洁:“张作霖今早1时10分乘军用列车,军乐队奏乐里离京回奉。又电:张作霖从容离京,各国代表均到站送行。”
题为“下令全线总退却”报道仅仅一句话:“张作霖于二日下令全线奉军退却。”而“专车警护森严/前后甲车中挂花车”报道,则描述了张作霖离京列车的气派:“对于张作霖退出北京之警戒,现已完妥,前后以18车辆之卫队列车,各一警护之。张所乘列车于机关车之次,及最尾联挂铁甲车各一辆,头等车7辆之中央,联挂军用花车一辆,警护綦严。”
1928年6月4日《泰东日报》报道:“最后召别全体阁员/大模大样出北京以示整暇/专车直放潘复同行”该“北京二日发电”报道:“张作霖于本日下午,引见引见全体阁员,为大元帅最后谒见礼,定于3日上午2时出京就归奉之途。”又电:“张作霖观于北军大势已去、无可奈何,遂对于全线北军下总退却令。2日下午引见全体阁员,是为最后之引见式,定于3日午前2时,由东车站乘车离京,现在准备妥当,乘车为特别军用列车,中途不停车,直驶奉天。国务总理潘复亦同车赴奉。随后奉军兵车亦源源北下退出关外。”
具有史料价值
收藏家、近现代史学者詹洪阁认为,这两份分别于1928年6月1日、6月4日出版的《泰东日报》,以第一时间真实记录了张作霖人生最后旅程。因为1928年6月4日清晨5时30分,张作霖在沈阳皇姑屯火车站附近的三洞桥被炸罹难。同时,《泰东日报》有关奉军撤回关外前、撤退途中等报道,均为鲜为人知的秘闻,改写了以往张作霖被炸前后的一些传闻和记载。据介绍,这两份《泰东日报》已成孤本,具有珍贵的文物史料价值。
站长点评:张作霖也并非一无是处,他治军有方,且对待日军寸土不让。这其中还有个故事:一次出席日本人的酒会,酒过三巡,一位来自日本的名流力请大帅赏字,他知道张作霖出身绿林,识字有限,想当众出他的丑。但张作霖抓过笔就写了个虎字,然后题款,在叫好声中,掷笔回席。那个东洋名流瞅着“张作霖手黑”几个字笑出声来。随从连忙凑近大帅耳边提醒,“大帅写的‘手墨’的‘墨’字,下面少了个‘土’成了‘黑’了。”哪知张作霖一瞪眼睛骂道:“妈那个巴子的!我还不知道‘墨’字怎样写?对付日本人,手不黑行吗?这叫‘寸土不让!’”在场的中国人恍然大悟会心而笑,日本人则目瞪口呆。这个“寸土不让”的故事也一直流传到现在,正是因为这些生动活泼听来过瘾的故事让张作霖的名字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家喻户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6 06: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