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现在人们认为这首诗表达的是难舍难分的离愁,死生不渝的相思,重见无期的悲凉,以及体贴入微的宽慰,都真切而又感人。
![李商隐无题诗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544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4321 李商隐无题诗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544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4321](https://www.ufoao.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001/06/1-140G922233X04.jpg)
但是,来揭秘吧仔细分析一下,这首诗又寓意隐晦,难以解释。从字面来看,首联写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次联写对女子的相思,三联设想女子也在日夜思念,末联想象青鸟传书帮他探看意中人。很好理解。但,女子是谁?蓬山喻指何物?长期以来,注释层出不穷,但并无定论。
有人说,这首诗根本不是什么爱情诗,而是借用诗的形式,寄寓自己的政治失意的苦闷和不甘沦落的心情。
李商隐的无题诗成了中国诗坛中最迷人的诗,也是最难理解的诗。时至今日,《无题》诗依然是一组可望而不可及的美丽的谜团。
据说,李商隐本人也否认这是爱情诗。他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楚雨含情皆有托,巧啭岂能无本意。那么,他的寄托是什么呢?还是看看他的生平吧。
李商隐生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是怀州河内人。他才华出众,17岁就受到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三次资助他赴长安科考,25岁时,经令狐楚推荐,终于考取了进士,在朝中任校书郎。他和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绚是很要好的朋友。
后来,令狐楚病逝,他在政治上失去了依靠,就投靠了经原节度使王茂元,并娶了王茂元的女儿做妻子。当时,朝廷里的官员分为势不两立的两大派,即两大党。一派是李党,以李德裕为首;另一派是牛党,以牛僧儒为首。牛李党派给李商隐埋下了烦恼的种子。
因为令狐楚和他的儿子令狐绚都是牛党的重要成员。他们都对李商隐恩重如山。按一般人的想法,李商隐应无条件地忠于恩人。可是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却是李党中人,于是牛党的人不分青红皂白,纷纷骂他忘恩负义,并处处排挤他。到了他34岁那年,李党被牛党打了下去,令狐绚作了宰相,李商隐就开始倒霉了。
为了自己的前程,他曾到相府去求拜令狐绚,但令狐绚置之不理,竟下令他来求见不准通报。此后,在令狐绚当政的十年里,他始终像压在石板下的一棵小草,一直无出头之日。李商隐郁郁终生,46岁病逝于郑州家中。
李商隐的诗,流传下来的有600多首,有政治诗、咏史诗、抒情诗、咏物诗、无题诗五大类。他的无题诗独具一格,成就卓然。因不便标题或难于标题,以无题代替标题,或以篇首二字作为标题。这类诗约占总数的十分之一以上。这些诗,表面上看,都是以婉转的情思、精丽的词藻、和美的声调,抒发缠绵悱恻的爱情和相思的痛苦,但又寓意深远,令人费解。那么,到底怎样看他的这些无题诗呢?大致有三种看法:
一种是寄托说,清代的朱鹤龄认为,《楚辞》就是借芳草、美人来表达君子之义的。李商隐因为党祸之故,身处逆境,沉沦于幕府。讲话不能直抒胸臆,说明他确是用心良苦。因此,不应该把他的诗当成帷房昵亵之词来看待。吴乔更是认为,李商隐的无题诗是写令狐绚的,借男女情爱来表达对令孤绚的怨望之情。冯浩也认为寄托者多,直作艳情者少,只是夹杂不分,令人迷乱耳。
第二种是区别对待说。这种意见以《四库全书》提要为代表。提要指出,有确寄托的,如来是空言去绝踪等;有戏为艳体的,如近知名阿侯等,有实属狭邪者,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等,还有失去本题的,如万里风波一叶舟等认为一概以美人香草来理解也不对。但是一涉及到具体篇章、怎么分类,又其说不一了。
第三种,就诗论诗说。这种意见以清人屈复为代表。他说:凡诗有所寄托,有可知者,有不可知者,如月中霜単斗婵娟,终遣君王怒偃师诸篇,寄托明白,且属泛论,此可知者,若《锦瑟》、《无题》、《玉山》诸篇,皆男女慕悦之词,知其有寄托而巳,若必求其何事何人实之,则凿矣。今但就诗论诗,不敢附会牵扯。
从原则上看,这种主张也是对的。但一涉及到具体篇章,哪些寄托是可能的?哪些寄托是不可能的?就又各执一词了。
到底怎么解读李商隐的无题诗竟无统一意见。有人提议,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姑且把它当作爱情诗来读,领略他的笔触细腻,辞精韵美,情感的深沉隽永,很不错;至于有无寄托,寄托了什么,留给专家学者们去挖掘那深微的寄情和丰富的寓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