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08|回复: 0

清帝退位诏书是谁起草的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1-1-28 06: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溥仪以朝廷的名义,颁布了皇帝退位诏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篇退位诏,也是最后一位封建帝王的结局。此诏是如何出笼的呢?

          清朝末年,昏庸腐朽的清朝政府丧权辱国,把中华民族推向国将不国的危亡境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公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这一年的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清帝退位诏书是谁起草的782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4718


          当时袁世凯是清政府的内阁总理,内阁经过他的要求,经清政府同意,改组后已经掌握了全国的实际权力,而且当时清政府只有袁世凯的北洋军有战斗力,袁世凯在得到孙中山的只要让清帝退位,就保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的承诺后,决定劝幼帝退位,以国让民,另拟优待皇室条件,征南方同意。

          袁世凯之前对清廷一直信誓旦旦,表示其个人始终主张非君主立宪政体不可;受国世恩,一定主持君主立宪;虽时势至此,岂忍负孤儿寡妇乎;始终忠于朝廷,终身不为共和党所用。此时总统之位有了保证,他立马转而加紧逼宫。

          为了达到目的,袁世凯采取了多种手段:内部贿买近臣奕劻、那桐、太监小德张等,不断危言耸听恫吓隆裕太后;外部密令北洋将领公开电奏反对帝制,赞成共和,明示清廷已无兵可依。

          1912年1月16日,袁世凯与内阁大臣联衔上折,软硬兼施,劝逼清帝逊位。袁世凯鋳躇满志而外表上却是以一副沉痛无奈又痛心疾首的样子来到紫禁城,进入养心殿,拜见6岁的皇帝溥仪和年迈的隆裕太后。

          溥仪后来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道,当时他幼小无知,只见一个陌生的矮胖老头跪在红毡垫上与隆裕太后相对流涕、伤心欲绝,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更不知夠似忠心耿耿的矮胖老头袁世凯,哽咽说出的竟是一派逼他退位的劝诱恫吓之词:

          环球各国,不外君主民主两端。民主好比尧舜禅让,是顺民心之所归,非历代亡国之可比。我朝继继承承、尊重帝系。然孔孟之道是民重君轻。且民军欲改民主。况此次战祸东西友邦贸易损失已非浅显,尚居中调停,是因我只是政治改革而已,再发展下去,则难免不无干涉,民军亦会更恨朝廷。

          读法兰西革命史,如若路易王室早顺民情,何至被杀无遗!民军所争的是政体而非君位,所要的是共和而非宗社。我皇太后、皇上何忍使列祖列宗震惊,被赶出紫禁城?必能俯鉴大势,以顺民心!

          袁世凯为逼清室就范,给予最后一击,指示曾通电誓死反对共和的段祺瑞等通电清廷,要求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几十名将领也联名致书王公贵族和清廷,要求他们交出资财以供军需,否则,非但财不能保,杀身之祸且在眼前。隆裕太后乖乖交出大量内库资财,王公亲贵们也被逼疏财赡军。2月初,段祺瑞再发通电,历数皇族败坏大局之罪。王公亲贵们阅视通电之后,无不惊愕万分,面面相觑。

          民国政府代表、司法总长伍廷芳发出最后通牒:如果三天内清廷不退位,即收回优待条件。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即公元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率宣统皇帝溥仪在养心殿正式发布清室退位诏书,这也是清王朝颁发的最后一道诏书: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遴员与民军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睽隔,彼此相持,高綴于途,士露于野。

          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恶因一姓之尊荣,拂万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袁世凯前经咨政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内欠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 未解之谜www.laijiemi.com

          据说,这篇诏文是张骞的幕僚杨廷栋写成的。杨廷栋,字翼之,江苏吴县人,清末举人,曾有过留学日本的经历。杨廷栋学识渊博,思维敏捷,文笔流畅,颇有城府。回国后,他得到了张骞的器重,遂留在张骞身边,做一些代笔公文、函牍的工作。杨廷栋完成起草诏文的工作后,张骞对之加以润色、修改,后经袁世凯审阅,最终由隆裕太后发布。

          至此,绵延了两百年多年的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也结束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7 07: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