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14|回复: 0

隋文帝杨坚简介:隋文帝杨坚的一生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1-6-28 18: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坚(公元541604年),即隋文帝,弘农华明(今陕西华阴)人。他的父亲杨忠帮助宇文觉建立了北周政权,为北周的元老功臣。杨坚20岁时即承父爵,晋封为隋国公。后来又娶了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为妻,并将长女嫁给当时的太子。周宣帝继位后,杨坚就以外戚的身份居柱国、大司马等要职,地位显赫。由于宣帝暴虐,不理朝政,杨坚乘机广为结交,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政治集团。公元580年,周宣帝死,继位的周静帝年仅8岁,杨坚入朝辅政,掌握了军国大权。此后杨坚又逐一消灭与他为敌的宗室和地方势力,彻底控制了北周的政权。公元581年,周静帝退位,杨坚取而代之登上皇帝的宝座,建立了隋朝。在政权基本稳定之后,杨坚便开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并于公元590年灭亡南方的陈政权,结束了南北对峙,完成了统一大业。
杨坚怎么当上皇帝的?
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政权的开国元勋,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战功赫赫,官至柱国,封随国公。杨坚十四岁就开始了仕途生涯,杨忠死后,杨坚袭父爵。后来娶大将军独孤信之女为妻,使他又多了一个雄厚的政治后盾。女儿为周宣帝的皇后。由此可见,杨坚不仅是关陇集团上层强有力的军事统帅,还是皇亲国戚,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

隋文帝杨坚简介:隋文帝杨坚的一生453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6065

建德中,率水军三万,破齐师于河桥。明年,从帝平齐,进位柱国。与宇文宪破齐任城王高湝于冀州,除定州总管。先是,定州城西门久闭不行,齐文宣帝时,或请开之,以便行路。帝不许,曰:当有圣人来启之。及高祖至而开焉,莫不惊异。寻转亳州总管。宣帝即位,以后父征拜上柱国、大司马。大象初,迁大后丞、右司武,俄转大前疑。经过二十多年经营,公元580年,杨坚已爬升到骠骑大将军、大兴郡公的位置,其女也成为北周宣帝皇后。
北周宣帝病死后,年幼的静帝继位,杨坚勾结近臣作伪诏,以「入宫辅政」为由,取得了辅政大臣之职,总揽朝政,总揽军政大权,号称「假黄钺左大丞相」,都督内外军事。这时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已成骑虎难下之势。他安插亲信,部署力量,积极做准备。在果断地铲除了北周宗室中最有实力的五王之后,又镇压了尉迟迥、司马消难等人的兵变。581年,杨坚迫使北周静帝禅位,二月甲子日,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杨坚由继承父亲杨忠的随国公起家,其家族曾被赐姓普六茹,进称随王,故把自己新王朝的国号定为随,他又感到随字有走字旁,与走同义,不太吉利,便改随为隋。杨坚登基当天,长安城出现了八百年一次的祥瑞天象----庆云。
隋文帝结束了自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4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的又一次统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使隋代获得了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的赞誉,为我国封建社会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隋文帝可以说是位杰出的好皇帝。
隋文帝杨坚:中国最伟大的帝王一生只睡一个人!
你没听错,中国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帝王是隋文帝杨坚,这是西方史学家封的。
其中,在被公认为最权威的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的榜单里,只有两位中国皇帝入围,秦始皇和杨坚,而且,杨坚排名在秦始皇之前!
恐怕很多人对这个排名不服,认为老外不懂中国。确实,在我们的教育中,最伟大最开明的皇帝应该是唐太宗李世民,或者是秦始皇、汉武帝,甚至是宋太祖赵匡胤。怎么也轮不到杨坚啊!且不说他的皇位是抢外孙的,就凭有隋炀帝杨广这样一个荒唐儿子,也轮不上伟大二字啊!
看起来这的确是硬伤,不过,这不能怪杨坚,而杨广也不是史书写的那样不堪。要知道,隋朝的历史是唐人写的,泼点脏水是难免的。

隋文帝杨坚简介:隋文帝杨坚的一生55 / 作者:UFO来啦 / 帖子ID:66065

先说开拓,中国历史上真正从乱世统一华夏的皇帝,只有秦始皇、杨坚二人。秦始皇统一中国,还是借了老祖宗的光,是顺势而为,而杨坚却真是靠自己。
而且,除了统一华夏这一功绩外,两人还是中国历史上对国家管理体制改革力度最大的皇帝,且隋文帝要比秦始皇的改革意义更大。
秦始皇撤封建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钱币和度量衡等,都是影响至今的大事件。
杨坚呢,先说最重要的。秦、隋都完成了统一大业,但真正实现多民族统一的是隋文帝。可以说,华夏文明和汉族能够存活下来,多民族能够和平共处,功劳都在于杨坚。秦始皇时代,还是汉人时代,是单一的民族。但杨坚生存的时代,却是汉人濒临灭亡的时代,正是他于危难之际拯救了汉人,拯救了华夏文化,而且开创地施行了多民族和平共处政策,有效保证了中国自此统一才是大势,分裂就是逆流。
再来粗略看看他还开创了哪些影响后世的制度或举措:
1)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开创中国社会三权分立体制。该制度直至清末才亡。
2)简化地方行政机构,将州郡县三级政区简化为州县两级。这不但大大节省了国家开支,减轻了百姓负担,而且提高了行政效率。诚如学者钱穆所言:开皇之治的成功,简化地方行政机构是一个基本因素,使朝廷开支减省三分之二,地方官府开支减省四分之三,为隋国库的丰积打下良好基础。
3)开创科举制度,不但为之后朝代继承,而且还影响了西方国家政府文员的聘选制度。
4)废除酷刑,修订《开皇律》,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尤其是死刑复奏制度,天下死罪,诸州不得便决,皆令大理复治,且需三奏而决,具有划时代意义。
5)实行均田制度,于当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国家赋税;于后世,成为王安石、张居正、雍正等诸多改革者实现的目标。
6)设置义仓,以备饥荒时赈济灾民。史载,隋朝屯粮都够唐朝用五六十年的。这一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成为历朝历代稳定社会的重要制度之一。
7)颁布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战亡之家,给复一年等仁政措施,直接造成人口快速增长,国力迅速增强。隋文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去世时已达890万户,不下5000万人,这个数字大约直到唐玄宗时才达到。
8)开凿广通渠,拉开修建大运河的序幕,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大文明逐渐融为一体。
类似开创性的制度和举措还有很多。可以说,杨坚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几个既会打江山又会治江山的皇帝之一。由于他把基础打得非常牢靠,直接带来之后唐朝的辉煌。
我们再来看下《剑桥中国隋唐史》的评价:隋朝消灭了其前人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中华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影子。
论人品,杨坚也不输于任何一个帝王:且不说一生只娶一个老婆,仅他执政24年,每餐都只一个荤菜,一辈子只一处行宫,就没有哪个皇帝能够做到。
当然,话又说回来,无论能力,还是年龄,杨坚得皇位的机会本来微乎其微,但是,历史却不小心选择了他:
说文的,杨坚文化水平不高,只上了一年学,《隋书》都说他素无学术、不悦诗书。
论武的,杨坚也不咋的,虽也曾几次独立带兵打仗,但基本都是打酱油,没什么值得炫耀的战绩。
至于人格魅力,杨坚更是严重缺乏,为人严肃刻板,从不开玩笑,既不风趣,也不风流,更不风骚。
还有,人品也不能说好,因为皇位都是从外孙手上夺来的。清代著名学者赵翼就曾很不以为然地说: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妇翁之亲,安坐而登帝位。
总之,杨坚看起来既没有高尚的道德,也没有出众的才华,更没有迷人的魅力,典型的德才兼不备、文武全不精、品貌都不行。
但历史却让时间证明,杨坚实际并不差。
按孟子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杨坚是遭受了这样地磨砺的。
在人生的前32年,杨坚一直是夹着尾巴做人的;32岁后,有幸成为皇亲国戚,依旧夹着尾巴做人,因为作为皇帝的亲家太厉害了。
但是,历史就是这么吊诡,比杨坚还小两岁的皇帝居然壮年驾崩了。继位的皇帝,也就是杨坚的女婿,不但是个草包,还荒淫无道,也早早身亡。瞬间,杨坚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外戚兼辅政大臣。
就像当年的王莽一样,在夹着尾巴做人大半辈子后,一朝得势的杨坚顺势成为皇帝,而且一下子成为中国最牛掰的皇帝:结束近三百年的大分裂,完成统一华夏的伟业,实现复兴中华的梦想,把历经劫难的中华民族带入了繁荣富强的隋唐盛世!
我们就从那乱世说起。
杨坚生活在南北朝,那是一个汉人备受欺凌、政权动辄更替的乱世,但杨坚的生活却显得平淡寡味,没有啥大故事可讲。
杨坚的父亲叫杨忠,是当时北魏政权的一位武将,隶属于武川老乡、鲜卑人独孤信。
当时,华夏大地,北方的主要政权是北魏,南方就是梁朝了,大家最熟悉的或许是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他异常地信奉佛教,曾多次在位出家,每次都害大臣花重金把他赎回来,继续做皇帝。
那时,北魏相对混乱,南梁相对强大,如果这梁武帝不是有动不动就出家的爱好,说不定能统一华夏的。但没有如果。最终,这梁武帝因错用东魏降将侯景,导致内乱,最终饿死。
之后,南梁大将陈霸先在干掉侯景后,篡位建立陈朝,史称南陈,中国历史上唯一朝代名与皇帝之姓重合者。
再说这北魏,由于内部势力错综复杂,于534年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东魏由权臣高欢把持,不久篡位建立北齐。
西魏则由权臣宇文泰把持。宇文泰虽权倾朝野,倒没篡位。
这是一位比较厉害的主,打破北朝一直以来只重用鲜卑人的老规矩,创建府兵制,顶端是八柱国: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
八柱国中,宇文泰统管全局;作为皇室代表的元欣是个花瓶。其余的六柱国每人督帅两位大将军:元赞、元育、元廊、宇文导、侯莫陈顺、达奚武、李远、豆卢宁、宇文贵、贺兰祥、杨忠、王雄。
就这样,一个接连建立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被史学家称为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军政力量横空出世。
作为十二大将军中的一位,杨忠也由此成为了这一集团的重要成员。
为了强化鲜卑的正统性,宇文泰对部分汉族出身的高级将领赐予鲜卑姓,杨忠被赐姓普六茹。
所以,当杨坚于公元541年农历6月13日的晚上在同州(今陕西大荔)一座名叫般若寺的寺庙内降生后,名字并不叫杨坚,而是叫普六茹那罗延。那罗延就是金刚不坏的意思,翻译成汉语就是坚了。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还是用其汉名杨坚。
因为杨忠是中年得子,那时普遍信佛,又多战乱,所以杨坚生下后就寄养在寺院,由一位叫做智仙的尼姑抚养。
转眼13年就过去了,杨忠已凭战功封爵随国公。随后,他把杨坚从寺庙接走,送进太学读书。这应该只是镀镀金,因为只读了一年,杨坚就毕业入仕,成为京城长安最高行政长官京兆尹的助理(功曹)。
一年时间,杨坚没学到什么,却结识了不少官二代同学,后来很多都成为他执政的重要班底。
子凭父贵,从此,杨坚走上仕途的快车道,两年内就升迁为骠骑将军。
同时,爱情也大丰收:杨忠的老上级独孤信看中杨坚,将14岁的小女儿独孤伽罗嫁于他。要知道,独孤信的大女儿嫁给了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y,后来的周世宗),三女儿嫁给了柱国李虎之子李暎╞ǐng,李世民爷爷)。这种联姻,对杨坚来说,是多么大地荣耀,会给他带来多大的机会啊。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杨坚最踌躇满志的时候,政治大气候变了!
公元556年10月,一代枭雄宇文泰突发疾病去世,年49岁。随后,宇文泰41岁的侄子宇文护成为监国。但宇文护没啥大的政绩,降不住几位柱国,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借着宇文泰的余威,逼西魏恭帝拓跋廓将帝位禅让给宇文泰15岁的嫡子宇文觉(宇文泰第三子,也是唯一的嫡子),建立周朝,史称北周。
江山都是他家的了,宇文护自然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凌驾于各柱国之上了。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服。此时,李虎已死,李弼重病,于谨和宇文护结成同盟,侯莫陈崇骑墙,剩下表示不服的赵贵和独孤信便成为宇文护的眼中钉,先后被逼死。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宇文觉不甘心做傀儡,欲干掉宇文护,结果被宇文护干掉了。随后,宇文护立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为皇帝。而这宇文毓也不甘于当傀儡,结果被宇文护毒死。
看着权倾天下的岳父和不甘做傀儡的连襟皇帝,转眼间被干掉,年轻的杨坚第一次感受到了政治的残酷。
不过,由于杨忠父子是汉人,且地位不够高,对宇文护没啥威胁,所以暂时没事。但并不代表宇文护不打压他们。
独孤信死后,杨忠就断定宇文护太过跋扈,难得长久,要求儿子只埋头做事,不要管其他闲事,更不要去巴结宇文护。
惨痛的教训,使杨坚深刻地意识到:在政治的舞台上,低调才是硬道理,开始了漫长的缩头乌龟生活。不过,家庭还是温馨的,妻子独孤伽罗既有鲜卑女子的英气妩媚、大胆率真,又有汉家女儿的优雅聪慧、柔情体贴,成为杨坚事业失意时的最大慰藉。
不久,他们的长女杨丽华也出生了,这又带给杨坚初为人父的喜悦。
当然,这个时候,保持低调的不只有杨坚,还有新一任皇帝宇文邕(yōng)。
不知道这宇文护是怎么想的,在搞死两任皇帝后,自己仍不当皇帝,而是又立了宇文泰的第四子宇文邕为皇帝,也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北周武帝。
宇文护开始对宇文邕也不放心,紧紧抓住大权,大有随时处死新皇帝的劲头。
宇文邕是能干大事的人,而能干大事的人也能装孙子,就像当年汉宣帝对待霍光一样,甘愿做儿皇帝。(可关注微信公号读史,回复霍光查看相关文章)
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这宇文邕还一副只贪恋风月不问政治的样子,宇文护哪还有疑虑?
宇文护没有疑虑的时候,宇文邕的机会就来了。
公元572年3月的一天,宇文邕趁宇文护进宫谒见的时候,做好了埋伏,用宫中的香炉、烛台活生生将他砸死!
自从560年登基,已经整整12年过去了,业已30岁的宇文邕终于等来大权在握的日子,终于可以大展宏图了。
业已32岁的杨坚也笑了。因为他知道,宇文邕被压制这么多年,没有自己的班底,而杨坚一直与宇文护保持着距离,宇文邕一定会启用他。
超过杨坚预期的是,宇文邕不仅开始重用他,还将杨坚12岁的女儿杨丽华选为太子妃,嫁给了14岁的宇文赟(yū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8 12:0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