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1594|回复: 3

证实 UFO确实被商家炒作

[复制链接]
online_admin 发表于 2011-8-31 00: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来自《国际金融报》

UFO,又称不明飞行物,也称飞碟。资料显示,UFO是指不明来历、不明空间、不明结构、不明性质,但又漂浮、飞行在空中的物体。有些人认为,UFO属于“自然现象”;但也有人相信,它是“来自其他行星的太空船”。但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发现确实可信的证据。
尽管连是否真的存在都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认,每次UFO出现,都会引发国人对不明飞行物的强烈关注。《国际金融报》记者也通过查阅资料和采访发现,在国内,部分商家早就借UFO之名在寻找潜在的商机;在国际上,甚至有说法认为UFO的出现实际上是“各国军备竞赛的产物”。
掘金篇
商机:推动眼球经济
■ 本报记者 陈偲 实习生 李慧 发自上海
一时间,人们对UFO(又称“不明飞行物”)关注的热潮再度兴起。日前,不少天文爱好者在北京、上海、内蒙古、山西等多地观测到了罕见的“巨型气泡”,某航空公司机长还通过微博爆料,“8月20晚21时,上海区域高度1.07万米发现巨大球状发光天体,有小变大,规则几何圆体,比正常月亮大几百倍,目测直径50海里以上,持续20分钟后变暗变淡,直至消逝。”
对此,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将这些现象定义为“重大的ufo事件“。他通过初步分析确定,UFO确曾出现在内蒙古西部上空,高度约在300公里至400公里,直径约为400公里,“从不同角度看都是圆形,表明它是球状”。“这些用人类的火箭等飞行器很难解释。”王思潮表示。
不过,北京UFO研究会理事章云华对媒体表示,“本次巨型气泡可能是与8月18日俄罗斯发射卫星有关,该通信卫星升空后,因额外增加的附件出现失常,造成与卫星失去联系。但确定原因还需进一步论证。”
中国造UFO之梦
在分析人士看来,UFO的出现不仅带来了人们对太空无限的遐想,还给机械制造业带来了“新气象”。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自“二战”之后,前苏联、德、美、英、加、法等国政府就开始成立机构研制飞碟,并取得初步成功。比如,前苏联研制出的“伊基普”人造飞碟,法国研制出的“磁流动力飞行器”人造飞碟等。
相比而言,中国飞碟研究工作起步比较晚,且对飞碟进行开发研究的大多是民间人士。目前,比较专业研究制造飞碟的是江西科学工作者董长军和北京中科博大创新科技中心的高级工程师王思九。
据了解,王思九2000年试制成功了一架人造飞碟,可垂直升降、进退和空中悬停,最大时速1000公里,已试飞成功,并获得国家专利。董长军提出了“不利用空气飞行”的“反引力物理机制”新概念,研制的圆形人造飞碟同样试飞成功,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同专业人士相比,农民杜文达和舒满胜显得更为“悲壮”。据报道,安徽萧县农民杜文达2003年开始陆续投掷70余万元进行飞碟制造工作;武汉东湖高新[8.79 0.00% 股吧 研报]区大舒村农民舒满胜自掏3万余元做出红色飞碟,计划于本月底试飞。
但不少专家表示质疑,造飞机和飞碟是“系统工程”,搞发明出于个人兴趣无可厚非,但“自己要量力而行”。也有专家认为,人造飞碟具有优越的飞行性能:既能全速前进,又能高速逆行;既能垂直上升,又能直线下降。这是飞机等人造飞行器所不具备的。专家认为,今后必然会有越来越多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投入到这个产品的开发中。
商家借名上位
商家借UFO之名往往也能引起公众关注。2006年,《华西都市报》记者段旭因中国记者代言汽车品牌第一人的身份而红遍大江南北,其所代言的汽车品牌——飞碟汽车·UFO也名声大震。
UFO汽车是浙江永源汽车公司2005年6月研发的,是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款旗舰车型。推出不久,UFO2006年1月就荣获“2005中国车市最具影响力十大事件”奖,去年更是获得新能源汽车公司ZAP的青睐,与之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
实际上,方便面也能借用UFO“上道”。如先前日清企业就推出了UFO系列,并请著名女子团体twins演唱《我的UFO》及生田斗真等明星来广告造势。
玩具市场中的飞碟商品更是“比比皆是”。世界各地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纷纷把飞碟产品的开发研制纳入经营范畴,各种形式的飞碟玩具、各种形式的外星人、各种功能的外星模样的机器人[26.90 -2.85% 股吧 研报]纷纷问世。
“UFO的品牌属性是神秘、科技、超能力、能量,以公众猎奇的‘UFO’冠名,可作为某些特定产品(如高科技、仿生态类等产品)的宣传噱头,有利于产品的推广。”西安火腾品牌设计公司高级合伙人李先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
旅游趁势“作浪”
在市场上UFO标签宜少不宜多,因为它是不确定的模糊事物,暂时能吸引消费者眼球。而过度商业化,也就失去了以往的神秘感。”
记者还发现,飞碟在第三产业上有巨大的市场,特别在旅游业方面,拥有巨大潜力。比如,美国有不少飞碟爱好者都会跑到罗滋威尔参观飞碟的陨落场。
国内也有城市拿UFO做噱头。大连曾召开首届世界UFO大会,为大连“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衣”。现在,到大连的游客往往也会被“世界第一个海底飞碟”游玩点所吸引。贵阳市在“都溪林场事件”发生以后,来自海外及全国各地的参观者一直络绎不绝。在黑龙江省五常市的红旗林场,自出现“孟照国三类接触事件”后,这个偏僻的深山林场就接待了不少专程来访的旅游者。
随着UFO研究的扩大深入,图书出版市场、美术、电影、音像制品市场等也呈现繁荣之势。西方影视界以UFO为题材拍摄了不少好的影片,吸引了大量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说穿了,UFO经济是‘眼球经济’。”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昨日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在市场上UFO标签宜少不宜多,因为它是不确定的模糊事物,暂时能吸引消费者眼球。而过度商业化,也就失去了以往的神秘感。”
猜想一
与资本市场有共性
■ 本报记者 史燕君 实习生 杨颖君 发自上海
人们对于UFO的态度可分为“信”、“不信”和“将信将疑”三种态度。在心理学家和基金经理看来,这与人们对资本市场的看法大体一致,也影响着相关人群对职场的态度。
人心咨询管理公司的职场咨询专家杨沐昨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时表示:“对于不相信UFO的人群来说,这类人或在职场承担比较重要的职位或充当核心力量。因为,从对UFO的态度可以发现,他们比较逻辑化,重视真实的证据,而不去道听途说。如延展到投资心理方面,这类人在投资决策上相对更求稳,投机机会稍显隐性。”
对于相信UFO的这类人群,杨沐分析,“这类职场人士新奇感强,对世界的认识未必会逻辑化和机械化,在职场中,他们也会表现得比较自信。如果做投资决策的话,他们不会选择四平八稳的投资方式,投资的冲动性会比较强。”
对于UFO持半信半疑态度的人群,杨沐称,“这类人群对事物的研究程度不够,往往不愿意下功夫去询证真相,自己也不会那么在意,但往往也会在职场中表现得不是那么自信,或职场追求的目的性不太明确。表现在投资决策上,他们可能会相对盲目,随大流投资,易听从‘权威机构’或‘权威者’的意见。”
私募基金经理孙伟强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对于UFO不同态度和心理,确实可能影响投资者每天的市场操作。同样,在孙伟强看来,人们对UFO的态度与投资者对未知事物的判断、预测和处理存在共同的心理。
“‘未知的不确定性’是市场的魅力所在,恰恰也是生活的有趣之处。”孙伟强说。
猜想二
或源自军备竞赛
■ 本报记者 黄烨 实习生 杨颖君 发自上海
“在普通消费者将飞碟当作茶余饭后谈资的时候,不少国外知名媒体却在传言“不少国家在明里暗里地研制与飞碟有关的军事技术”。
记者昨天查阅资料发现,早在2007年,俄罗斯《真理报》就报道,“冷战”时期,美、苏两个当时的超级大国曾成功研制出飞碟。据报道,“美国飞碟多次入侵苏联领空,且仍活跃在世界各地,进行侦察活动。”
《真理报》披露,他们并没有凭空捏造该信息。他们通过公开“一名参与过飞碟研发的俄罗斯工程师讲给他们的故事”,对外揭开了“美苏研制飞碟这一鲜为人知的秘史”。。
实际上,早于《真理报》之前,1997年,美国媒体就报道,美国空军当时利用纳粹德国的技术制定了两个美国飞碟计划:“银虫计划”寻求建造可以垂直起降的飞机;“派·威斯科特计划”准备建造可发射空对空导弹的碟形飞行器。美国当时第三个秘密计划是建造一个直径为12米的飞碟,专门用于从55万米的宇宙空间对苏联进行核攻击。
一些军事论坛和揭秘网站则披露,20世纪60、70年代,苏联也曾成功研制出军事用飞碟。同时,美国向苏联派遣的飞碟都“由靠近苏联海岸的潜艇”发射,结果就是“引发了有关不明飞行物从海中升空的目击报告”。
目前,更为“震撼”的说法是,“新一代飞碟不再使用电磁场以使驱动膜产生振动。”据称,新一代飞碟飞行器的机体由压电陶瓷材料制成,借压电效应(即某些介质在力的作用下产生形变时,在介质表面出现异种电荷的现象),振动便自然而然产生了。采用压电陶瓷材料的第二代飞碟,已不再是碟子形状,而是变成了球形、椭圆形或其他三维形状。
而现在,军事专家担心,一旦上述报道和猜想属实,甚至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全球军备竞赛。因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并不缺军费开支。数据显示,美国2009年军费开支为6120亿美元,2010年为6980亿美元,2011年更高达7250亿美元。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8-31 12: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唉。。。还是一句话。看到过飞碟的人不能质疑事实。至于在里面找商机那也只是依附于这个事实产生的商业行为。
人们研究UFO不是为了赚钱,用我的话说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至于有没有被商业炒作,其实一点不重要。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1-8-31 12: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唉。。。还是一句话。看到过飞碟的人不能质疑事实。至于在里面找商机那也只是依附于这个事实产生的商业行为。
人们研究UFO不是为了赚钱,用我的话说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至于有没有被商业炒作,其实一点不重要。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12: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DFvagina 的帖子

能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4-12-26 15:2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