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变色龙是人们发现的最善于伪装的一种生物,但是在远古时期,科学家也发现了一个神秘生物,他的伪装能力同样出色,这就是鹦鹉嘴龙。科学家通过对它研究,发现了许多有意思的地方。
![白垩纪的伪装大师:神秘的鹦鹉嘴龙712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6725 白垩纪的伪装大师:神秘的鹦鹉嘴龙712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6725](https://www.ufoao.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001/06/e8c0dcc2223a10d734141b991c8754d6.jpg)
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人员们已经重建了白垩纪时期鹦鹉嘴龙身上的着色图案,他们不仅揭示了它的颜色和不同的底纹图案,还找到这种恐龙生存时生命与环境的线索。
在一项发表于《当代生物学》期刊上的新研究中,布里斯托大学的古生物学者Jakob Vinther 和 Innes Cuthill向人们展示了,已灭绝的鹦鹉嘴龙(有着鹦鹉一样的嘴巴)侧边的颜色很亮,而顶部的颜色却要暗一些。这种图案的存在意味着鹦鹉嘴龙生活的环境有着散射光,比如某个森林;并且它会利用它的伪装来躲避捕食者。
当光线落在某个颜色均匀的物体上时,它会让顶部变得比底部更亮。对于捕食者而言,这是有可辨别的固体物的象征。但有了反荫蔽之后,这种图案能够平衡光,让某个物体难以被察觉到。
![白垩纪的伪装大师:神秘的鹦鹉嘴龙73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6725 白垩纪的伪装大师:神秘的鹦鹉嘴龙73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6725](https://www.ufoao.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001/06/ac8289d7b6a80bdec031584a7f5dc057.jpg)
Vinther表示:反荫蔽的工作原理是让身体阴影造成的三维形状与照明线索相抵消。通过让这些较暗的区域变亮,某只动物就能够让它自己变得不那么引人注目。
陆地和海洋动物都会采用这种策略,包括鹿和鲨鱼在内。我们现在从最新的研究中了解到,恐龙也会采用这种方法。
为了证明恐龙利用了反荫蔽,研究人员们在古艺术家Bob Nicholls的帮助下,打造了鹦鹉嘴龙的3D仿真模型。这使得他们能够观察鹦鹉嘴龙身上的的图案在它身体上变化的方式以及鹦鹉嘴龙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外表变化的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