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67|回复: 0
收起左侧

无线充电行业的深度投资分析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1-9-16 15: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线充电技术实际上并不能算得上新鲜,但是自2012年起,这项颇有历史的技术开始逐渐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市场对于其商业化进程的期待也逐渐高涨。在2013年的CES上,无线充电在智能终端尤其是智能手机上的应用使得各方对其的热情更为高涨。然而,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无线充电并没有像多数人所预期的那样在智能手机上推广开来。尽管无线充电的长期前景得到几乎所有人的认可,但是对于其为何在2013年表现的低于预期,而其在2014年又会如何发展等等这些核心问题,市场上并未形成统一意见,而本报告针对这些问题将给出明确的答案。
在这篇报告中,我们首次系统分析了无线充电对于消费电子行业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了在2013年无线充电技术表现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目前无线充电产业的格局,我们认为在行业巨头纷纷加入的2014年,无线充电行业将有望迎来拐点。
报告的主要观点和逻辑如下:
首先,我们认为应当从一个更高的视角来看到无线充电对于消费电子行业的意义,无线充电实际上是整个电子产品“无尾化”进程的一部分。从有线到无线,是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移动互联时代的自然需求。包括3G/4G等在内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解决了数据交互的无线化,而能量传输的无线化作为“无尾化”发展趋势的重要组织部分,必须通过无线充电技术来完成。在数据传输无线化进入高潮的今天,能量传输的无线化将得到更多的重视。而“无尾化”趋势的最终发展方向则是无线数据传输和无线能量传输的融合。
其次,我们认为2013年限制无线充电技术推广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
1、成本因素。过高的价格阻碍了无线充电技术在中低端消费电子市场的渗透
2、标准因素。多标准并存使得终端巨头们在使用这项技术时面临很大的兼容性风险,因此无线充电技术在高端市场的渗透路劲也受到很大阻碍。
3、技术因素。由于充电效率问题,使得采用无线充电产品所需的充电时间大幅度增加,这无疑将大大损害产品的用户体验。
而在2014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多模方案的成熟,上述制约无线充电产业发展的瓶颈逐渐突破,无线充电技术推广的市场环境大幅改善。
再次,我们认为在市场环境改善的情况下,行业巨头的态度将直接决定无线充电产业何时启动、并且以何种方式启动。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大巨头对于无线充电技术开始给予实质上的重视,相关产品纷纷面世,这让我们看好无线充电在2014年的发展前景。
最后,在相关的投资机会判断上,我们认为目前几乎没有电子类上市公司真正涉足无线充电产业,因此相应的投资机会可能将以主题性为主,但是考虑到无线充电产业的巨大发展前景和国内电子产业链的成熟度,A股相关公司进入该领域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我们建议投资者可以进行一些前瞻性的布局。沿着无线充电产业链分析,我们认为天线和模组制造是国内企业最有希望切入的两个领域,建议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
无线充电是电子产品无尾化的一部分
数据流和能量流是电子产品完成特定功能的基础。电子产品通过网线等线缆与外界实现数据交互,通过电源线缆从外界获取能量。在电子信息产业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时期以后,电子产品的设计重点逐渐向提升用户体验之一目标倾斜。而在能量流与数据流交互方面,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就是,电子产品开始逐渐摆脱有线线缆对于用户使用体验的束缚,我们可以将这个过程成为“无尾化”设计,其即包括能量传输的无尾化也包括数据传输的无尾化。

无线充电行业的深度投资分析80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8122

数据传输的“无尾化”进入高潮

无线充电行业的深度投资分析12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8122

在数据传输部分,从蓝牙到Wifi,尤其是近几年3G/4G技术进步带来的无线互联网大发展,使得电子产品的数据传输正在快速实现无尾化。人机交互可以通过无线鼠标与无线键盘完成,机器之间的交互则可以通过无处不在的无线互联网进行。
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彻底颠覆了消费电子的产品形态和设计理念,对于产品移动性、便携性、续航力等用户体验的关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时随地实现数据互联是消费电子产品对数据流的终极需求,而实现这一目标不仅仅需要无线通信网络的支持,还需要改变通过线缆进行能量传输的传统,这就为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土壤。
能量传输的“无尾化”正在启动
通过各类无线通信网络和技术,电子产品之间数据交互的无尾化进程正如火如荼,在这个过程中,催生了许多大规模的产业投资机会。相比之下,电子产品的能量传输仍受到线缆的限制。

无线充电行业的深度投资分析452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8122

实际上,利用无线技术进行能量传输从技术上将并不新鲜。从2000年初香港城市大学许树源教授开发的接触式无线充电平台,到2007年麻省理工学院的非接触式无线充电技术,无线充电技术近年来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尽管各个厂家应用的技术在细节上有诸多不同,但是基本原理都大同小异,即都是通过发射线圈将电力转化为无线电波,接收线圈则将接收到的无线电波转化为电力。

无线充电行业的深度投资分析72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8122

图4:无线充电基本原理
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无线充电这一并不算新鲜的技术迅速从实验室迈入商业应用,其下游涵盖了家电、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诸多领域。在诸多现有的无线充电应用案例中,不管是从市场容量、技术成熟度,还是厂商动力等角度看,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消费电子市场是最有希望首先实现无线充电大范围应用的下游。
无线充电在消费电子领域大有可为
消费电子的体量能够为无线充电带来巨大的潜在市场
根据isuppli的数据,2013年全球无线充电设备的出货量预计将在1.6亿台左右,而其中约20%应用在了以智能手机为主的消费电子领域。以此作为基础来计算,2013年无线充电智能手机的渗透率不足4%。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分析,isuppli的预测数据可能过于乐观,无线充电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渗透水平要低于其预期。
实际上,相比于其他领域,无线充电在消费电子方面的应用相对成熟,从无线充电手机,到无线充电移动电源,再到无线充电手表,各种支持无线充电功能的消费电子产品种类丰富。技术的成熟和众多的商业化应用案例,为无线充电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的进一步渗透提供了先决条件。

无线充电行业的深度投资分析41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8122

图5:无线充电在消费电子领域拥有诸多成熟应用范例
除此之外,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体量规模巨大,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突破9亿部,平板电脑的出货量也将突破3亿台。贴近个人用户的消费电子产业创新活跃,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度要高于其他相关行业。另外,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进入成熟期以后,竞争越发激烈,厂商对于产品差异化的追求被提升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些因素都为无线充电产品在消费电子领域率先实现产业突破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接下来,我们将从消费者和厂商两个角度来分析无线充电技术对于消费电子产业的重要意义,以坚定投资者对于无线充电在这一领域普及推广的的信心。

无线充电行业的深度投资分析544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8122

无线充电行业的深度投资分析284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8122

从消费者角度:无线充电能够带来产品用户体验的提升
有线充电最大的问题在于对移动性的干扰和接口不兼容近几十年IT产业的高速发展使得各类电子产品迅速融入到人们的生活,我们在感受这些产品所带来的全新用户体验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由于产品种类过于丰富所带来的麻烦。这种麻烦体现在电源充电器上就表现为各种电源线所带来不便和电源接口的不兼容,而这两项缺点恰恰与移动计算的大趋势格格不入。

无线充电行业的深度投资分析41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8122

无线充电行业的深度投资分析34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8122

在移动互联的背景下,设备的移动性是电子产品的核心元素,而目前电池续航能力成为影响电子产品移动性的主要瓶颈。在储电材料研发没有重大突破之前,电子产品必须经常性的通过外接电源充电,而现有的有线充电器对于产品的移动性是一个重大阻碍。
另外,由于在目前包括手机在内的许多电子产品中,电源接口同时还是数据接口,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国际大厂希望通过控制数据接口来维护自己的硬件生态系统,因此电源接口标准迟迟无法统一,这直接导致了消费者不得不面对各种不同的电源产品。
我们认为无线充电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以上两个问题,通过进一步强化消费电子产品的移动性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无线充电技术是对电子产品移动互联的又一次解放由于不需要通过线缆来传输能量,无线充电产品直接将用户从众多纷繁复杂的电源线缆中解放出来。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无线能量传输可以和无线信息传输分隔开来,因此无线充电标准相对于有线充电标准更容易统一。在技术成熟后可以做到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都通过相同的无线充电节点进行充电,在提升移动产品续航能力的同时极大的方便了消费者。当人们可以像连接wifi热点一样的使用无线充电产品时,电子终端的移动互联将得到又一次的解放。
由此来看,发展和应用无线充电相关技术的确能够极大提升消费者对于各种智能产品的使用体验。
从厂商角度:无线充电功能是不能回避的产品创新
智能化风潮发端与智能手机,迅速向各类电子产品蔓延开来。到目前为止,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基本成为消费电子产业的三大基石。在这三大下游市场,尤其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的支撑下,整个消费电子行业呈现出一派荣景。但是,在出货量节节攀升的繁荣背后,行业中还是出现种种令人担忧的现象。
在经历持续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近达到了70%以上,在未来留给智能手机厂商的空间在逐渐缩小。与此同时,智能手机的设计范式日趋固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大厂商不太可能在现有的产品基础上给出颠覆性的创新设计。

无线充电行业的深度投资分析3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8122

图10:在iPhone4以后,苹果的创新空间越来越小
一方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不同厂商产品的差别在逐渐缩小,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各个厂商只能通过细节的改进来尽力实现产品的差异化。从历代iPhone的变化来看,苹果对于iphone的设计主要集中在屏幕、机身重量和厚度、摄像头像素、处理器这些方面。
但是目前屏幕分辨率和材质的提升以及接近极限,机身厚度也很难再有突破。而摄像头和处理器性能的提升对于用户体验的边际效用相对较小。近两年来,苹果公司对于产品的重要更新主要还是集中在系统和服务层面。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能够在市场中掀起波澜的创新点都将成为各大厂商的必争之地。而实际上,包括苹果、三星、LG、诺基亚等在内的主要终端厂商在无线充电上的布局从未停止。
无线充电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广阔、路有险阻
不管是从厂商角度还是消费者角度,无线充电都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技术创新。对于这项技术的长期前景,业界都持乐观态度。根据isuppli的预测,到2015年世界无线充电产业的市场规模将突破240亿美元,未来连年年均增长率在50%以上。

无线充电行业的深度投资分析97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8122

图11:无线充电设备出货量预测(单位:百万台)

无线充电行业的深度投资分析25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8122

图12:无线充电市场规模预测(单位:百万美元)
实际上,如果从一个更长远的角度看,无线充电产品的潜在市场规模可能远不止于此。在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成熟之后,无线充电可能全面取代有线充电产品,长远来看,其市场潜力难以估计。
但是,我们不得不注意到,从2013年CES大会开始,不管是资本市场还是产业舆论,对于无线充电在2013年的市场前景都抱有极大的期待,比较普遍的观点是无线充电将在2013年实现突破。然而实际情况是,整个2013年无线充电产业的发展都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状态,此前被寄予厚望的无线充电智能手机也未能远低于市场预期。
对于此,我们认为目前无线充电产业所面临的尴尬境遇并不影响其光明的市场前景,反观行业和技术本身,以下三个因素是制约无线充电产业突破增长瓶颈的主要原因。
三大因素阻碍无线充电产业突破增长瓶颈
成本过高是限制无线充电行业启动直接因素
实际上早在10年前,配备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动牙刷便已经上市,但是由于潜在市场空间有限并没有得到市场的重视。无线充电器真正得到业内外广泛关注应当是始于在手机领域的应用。然而从第一款无线充电手机发布到现在已经两年多时间,其渗透率始终不理想,成本因素是限制其普及的直接原因。
近年来,智能手机价格不断下降,尽管无线充电模组的价格中枢也在不断下移,但是相对来说价格仍然过高,其占智能手机整机价格的比例接近15%。在中低端智能机市场上,价格战愈演愈烈,多数手机厂商的净利润率普遍在10%以内,甚至更低。在中低端市场,消费者价格十分敏感,这部分成本难以向消费者转移,因此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下中低端智能手机难以为无线充电提供市场土壤。

无线充电行业的深度投资分析990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8122

图13:无线充电器价格与智能和手机价格变化(单位:元)
相比之下,高端智能机市场对于无线充电产业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但是以苹果和三星为代表的高端品牌厂商对于无线充电功能的引入必须综合考虑产品性能、未来产线的兼容性等众多因素,而在充电效率和统一标准方面都还不能让这些厂商满意。
标准之争阻碍无线充电产品渗透
目前市场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无线充电标准,现存的大三标准各自有特点和阵营,在短期内还没有统一的趋势。从技术特点来看,Qi,PMA和A4WP这三种标准都有自己的优势,同时也有较为明显的短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难判断那种标准能够最终胜出。对于品牌大厂来说,必须要考虑产品配件未来的兼容性,在明确的无线充电标准趋势出现之前,不会冒险在自己的产品线中大规模普及某一技术标准的产品。因此,无线充电业界悬而未决的标准之争成为制约无线充电产品在高端智能机市场快速渗透的关键因素之一。

无线充电行业的深度投资分析36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8122

充电效率掣肘产品用户体验
从2010年到2013年,随着手机硬件配置的不断提高,对电量的消耗也在快速增加,带来的结果便是手机电池容量的快速提升。目前,主流厂商的重点机型其电池容量普遍在2500mAh以上,这对于充电效率和充电功率普遍不高的无线充电产品来说,意味着充电时间的大幅增加。

无线充电行业的深度投资分析31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8122

图14:智能手机电池容量不断增加
而目前,由于技术和工艺等方面的原因,市场上的无线充电产品的整体充电效率最高只有70%左右,普通产品一般只有60%以下,而有线充电器件的充电效率则普遍在90%以上。充电效率低意味着更长的充电时间。因此,当前主要的三大标准阵营的无线充电产品都无法在这方面满足用户要求。

无线充电行业的深度投资分析40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8122

行业启动的坚冰正在逐渐消融
尽管受到三大因素的制约,但是今年以来行业中的一些趋势表明,阻碍无线充电产业启动的坚冰正在消融。
无线充电模块成本持续下降
技术工艺的进步和越来越多厂商的加入促使无线充电模块产品价格中枢快速下降。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百元以内的模组产品。而根据我们从产业链中得到的信息,2014年手机无线充电模组价格中枢有望降至百元附近,而低端产品的价格可能进一步下降到50元左右。
实际上,从另一方面讲,成本因素在高端智能机市场上并能成为限制无线充电产品应用的主要因素。对于售价动辄3000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来说,只要能真正带来产品附加值和用户体验的提升,不管是厂商还是消费者,对于200元左右的价格增量都不会排斥。

无线充电行业的深度投资分析85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8122

多模单芯片方案破解标准僵局
前面我们分析了,对于处于行业金字塔顶端的高端品牌终端厂商来说,对于产品零部件的选择必须考虑其与未来产品的兼容性。就无线充电来说,目前现存的三大主流标准各有特点和拥趸,很难判断那种标准在短期内能顺利胜出。大概率来看,多标准并存可能是无线充电领域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常态。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厂商无论选择哪种标准,在未来等可能面临标准被淘汰而带来的产品兼容风险,这也是终端巨头们面对无线充电举棋不定的主要原因之一。

无线充电行业的深度投资分析444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8122

从目前情况来看,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使得一个无线充电模组同时支持多种标准方案。沿着这个思路,多数供应商早期的做法是在发射端嵌入多个控制IC分别支持不同的标准。这一方案在解决标准兼容性的同时带来了两个新问题:一方面,多模多芯片方案将大幅度拉升模块的整体成本,由此降低产品的市场接受度;而另一方面,多模多芯片方案同时也使得厂家需要预留更多的空间用于新增加的芯片。
而2014年,这一行业僵局有望通过多模芯片方案打破。2013年5月,IDT推出世界首款兼容WPCQi和PMA的多模IC,此外,NXP、TI、高通等IC巨头也纷纷表示将推动多模IC的发展。实际上,不管是TI、高通、IDT这样的上游芯片供应商,还是三星、LG、诺基亚这样的终端厂商,都同时加入了多个技术标准阵营。
在2014年的CES,各大巨头们都纷纷将多模IC方案作为其主推的无线充电产品,因此,我们认为在今年将有越来越多的多模IC产品投放市场,其价格也将进一步下降。在多模IC的支持下,终端企业对于无线充电产品标准的疑虑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消除。
技术进步和中大功率方案突破充电效率瓶颈
2013年,无线充电技术在充电效率方面进步很快,以IDT公司的产品为例,其IDT9020系列产品的整体充电效率达到80%以上。随着越来越多公司加入到无线充电的研发大潮中来,市场上的无线充电产品整体性能、尤其是充电效率提升明显。目前,主流厂商无线充电模块的整体充电效率都在70%左右,有些深圳更高。
除此之外,7.5w中大功率方案的推出与成熟,为加快解决无线充电充电时间的瓶颈提供了有利条件。2013年6月,无线充电联盟(WPC)在台北电脑展发布了10-15W的中功率方案,PMA和A4WP相应的中大功率方案也相继推出。通常情况下,中大功率方案主要用于拓展无线充电在PC、家电、厨房、汽车电子等方面的应用。但是,在适当的电路设计调整下,也可以用于智能手机领域。相同充电效率下,更大的功率意味着更短的充电时间。
因此,总体上看,充电效率和充电时间的问题在2014年将不再成为影响无线充电产品在智能手机领域普及的障碍。
无线充电行业有望在2014年启动
多标准并存将是无线充电产业短期内的常态

无线充电行业的深度投资分析933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8122

前文我们提到,缺乏统一的标准是阻碍无线充电产业启动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市场上共存着大大小小近10种各类无线充电标准,这其中既有拥有众多拥趸的Qi,A4WP和PMA,也有像WREL这样由像intel这样的大企业独自推广的小众标准。尽管在过去的一年中,关于标准统一的争论与预期从未间断,但是我们认为,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无线充电行业仍将处于多标准并存的状态,支撑我们这一判断的基础主要有下面两个原因:
第一,现有的几大标准各自有自己的优缺点,没有哪种标准能够从技术指标和性能上占据绝对优势。以支持厂商最多的Qi标准为例,采用Qi标准的无线充电产品能够非常容易的实现线圈的小型化设计,从而更能满足消费电子小型化轻便化的设计需求,并且由于Qi标准所采用电感耦合技术,能够获得较高的充电效率。但是,Qi标准的缺陷也同样明显,主要是其空间自由度很小,通常情况下采用Qi标准的无线充电产品其有效充电距离不过几厘米,并且只能实现一对一充电。与Qi标准类似,包括PMA和A4WP在内的其他标准也存在优缺点并存的情况。
第二,各个主要的标准阵营中都拥有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这些企业处于各种原因不会轻易放弃自己多支持的阵营,因此每当自己所处阵营的标准处于明显下风的时候,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弥补,在多方力量加入角力的情况下,各种标准长期斗争的僵局在短时间难以被打破。
表格4:无线充电各频段特点

无线充电行业的深度投资分析353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8122

既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众多的无线充电行业标准难以实现统一,那么多模IC方案也就成为突破标准之争的唯一途径。实际上,我们从近期各大业界巨头的一些举动便可窥得一二,先是三星在参与建立A4WP之后,有宣布旗下GalaxyS4采用Qi标准的无线充电器,接着A4WP的元老之一高通在公开表示看好A4WP的同时,也加入了Qi和PMA阵营。由此看来,2014年主流的无线充电产品将以多模方案为主。尽管多模方案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无线充电产品的成本下降,但是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产业妥协,更为重要的是多模方案将提升无线充电IC的技术门槛,不利于国内企业进入这一领域。
行业巨头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无线充电产业的启动
无线充电产品能否突破临界点从而实现爆发式的增长,关键因素在于市场上能否出现具有领军意义的明星产品出现。比较PC和智能手机的市场过程可以发现,在其他市场条件相对成熟的情况下,具有示范效应的明星产品是行业爆发的必要条件。
回顾PC市场过去十年的发展,我们几乎无法从众多的机型中马上回忆起一款让人曾经激动万分的革命性产品,相应的全球PC的出货量从1.5亿台到3亿台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而反观智能手机行业,仅仅用了4年左右的时间整个行业就几乎完成了对功能手机的全面替代,而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清楚的记得iPhone以及GalaxyS3的发布推行业增长起到的巨大作用。

无线充电行业的深度投资分析97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8122

无线充电行业的深度投资分析47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8122

而不管在技术实力上,还是市场影响力方面,只有处于行业金字塔顶端的行业巨头厂才有能力推出具有强大市场带动作用的明星产品,因此巨头们对于无线充电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行业何时启动以及以何种方式启动。
巨头扎堆无线充电,产业启动前景光明
在今年的CES上,各大巨头纷纷加大了在无线充电技术上的投入和推广。Intel、高通、博通三大IC巨头不约而同地在本次CES上高调推出了最新无线充电产品。如此一来,包括TI,IDT在内,几乎所有的电源IC设计领域的主要厂商都推出了无线充电产品。
在本次CES上,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业界普遍对其在2014年的市场前景十分乐观,而可穿戴设备对于电池续航时间的要求要高于智能手机,因此对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接受度也较高。此外,智能家电概念在今年得到加强,而智能设备在汽车电子方面的应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这样一来无线充电产业的应用市场大大拓宽,相应的市场前景也更为确定,因此巨头们对于无线充电技术的观望态度在今年可能出现改变,转而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对待这项技术。
另外,据产业链传出的消息称,苹果正在开发的可穿戴设备也可能将无线充电作为标准配备,巨头们对于无线充电的积极态度使得打破行业僵局成为可能,有望在产业链中形成强烈的带动作用。

无线充电行业的深度投资分析38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8122

图19:CES上各家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无线充电设备
A股无线投资标的梳理:主题性机会为主
实际上,目前在A股的上市公司中真正对无线充电有所涉足的只有硕贝德一家,其它公司大多只是存在切入产业链的可能性,因此我们认为2014年电子板块与无线充电相关的投资机会将主要是主题性投资机会为主。
尽管如此,考虑到无线充电产业的巨大潜力和国内电子产业链的成熟度,A股相关公司的最终进入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我们认为投资者对于相关公司给予前瞻性的关注也是必要的。
天线设计和模组制造是国内电子企业最佳切入点
无线充电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分别包括电源芯片、传输线圈、电感材料、模组制造。其中电源芯片、电感材料以及传输线圈是整个无线充电产品最为关键的三大零部件,不管是技术含量还是产品附加值都相对较高。而相比之下,模组制造环节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与其他电子零部件的制造工艺相差不大,一旦行业启动,国内相关企业能够迅速切入。接下来我们将具体分析无线充电各个产业链环节的相关情况。
电源芯片,技术壁垒高,国内企业渗透难度大:在无线充电模组中目前通常有充电管理和身份识别两块芯片,其中充电管理芯片主要控制电路将输入电源转化为某一频段的无线电信号,将电能传送给发生方,而身份识别芯片的主要作用是对接收终端的身份和状态进行识别,从而安全高效的完成充电过程。电源芯片在大小、控制精度和稳定性上都具有很高要求,目前只有包括高通、TI、英特尔、IDT等在内的传统IC巨头推出了商业化的芯片方案,国内企业在技术实力上目前还难以开发出能够与之竞争的产品。此外,无线充电相关的核心专利及标准也主要控制在国外一些企业上,这也增加了国内厂商进入该领域的难度。
线圈设计与制造,国内企业有望切入的高附加值环节:无线充电产品的充电效率很大程度上与线圈的设计与制造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线圈的设计需要上下游的密切配合,并且具有很高的客户定制化特征,因此毛利率通常较高。而其主要的进入壁垒在于厂商的精密加工水平以及与上下游的衔接能力。而在这方面,国内包括立讯精密、得润电子、长盈精密、安洁科技、劲胜股份、硕贝德在内的企业在金属件的精密加工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同时在下游和众多终端厂商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尽管目前只有硕贝德推出了无线充电线圈产品,但是我们认为在市场环境成熟的情况下,上述这些企业都有实力和机会进入这一领域。
电感材料,短期内国内企业难以切入。电感材料的特性也直接影响了线圈的充电效率和电感性。无线充电线圈所使用的电感材料必须具有很高的磁通性,并且电磁特性要能够实现精准设定,技术要求很高。目前只有TDK、村田等传统领先公司能够生产符合要求的电感材料,国内企业在短期内难以大规模向这一领域渗透。
模组制造,国内企业最易切入的产业链环节。无线充电模组的封装制造环节的进入壁垒相对较低,与其它中高端消费电子器件模组的分装制造工艺差别很小,而在这个环节国内有很多可以直接参与竞争的企业,包括欣旺达、德赛电池、比亚迪电子、卓翼科技、环旭电子等在内的A股上市公司在模组制造方面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优势,这些企业不仅有着丰富的消费电子制造代工经验,同时与包括苹果、三星、联想、华为等在内的众多终端厂商合作紧密,因此有望在无线充电产业启动的过程中率先受益。

无线充电行业的深度投资分析760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8122

本文源自:华泰证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6 11: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