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85|回复: 0
收起左侧

三大体系之三应急救援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1-9-18 15: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建立了科学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地震灾害评估技术系统及抗震救灾指挥技术体系,大大提升了各级政府对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和救灾能力。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的设备武装起来的一专多能的地震灾害救援队,在多次国内外地震灾害救援中显示出力量。
  有组织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在我国自建国以来就已实行,但在2000年以前,地震应急工作一般都是临时性的,应急工作完成后相应的各种队伍、组织均回归原建制,没有形成一套针对地震应急特点的指挥-救援体系和常备机构与专业队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保障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政府将建立地震应急体系和管理体制提上了议事日程,2000年国务院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2001年成立了国家地震紧急救援队,2002年成立了国家地震现场工作队,2003年开始,开始兴建国务院和各省的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系统,到2007年底,已形成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系统为龙头的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格局,我国开始从组织体系上建设常备性的地震应急救援机制。
应急预案
  根据防震减灾法的要求,国家、省、市、县要编制本级政府的地震应急专项预案,其组成部门要制定本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乡镇、大型企业、生命线工程、重大工程要制定应急预案,大中城市的街道、社区以及学校、医院、大型商场、影剧院、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要编制应急预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
  建立健全科学实用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是实现有效减灾的又一重要环节,中国地震局是国内最早提出并制定应急预案的,对推动我国全面制定应对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已纳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目前已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包括政府和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近年来,几十次地震实践表明,地震应急各项工作的落实,保证了临震不乱,应急快速、高效、有序,救灾及时,取得了明显减轻震灾及其影响的实效。
应急工作
  提高对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和指挥能力是有效减灾的重要环节。已建成的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及技术系统,31个区域抗震救灾指挥部,60个重点城市地震应急决策反应系统,和现场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构成了全国一体化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体系。为保证地震现场工作的组织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使地震现场工作得以迅速开展,2002年9月在原“中国地震局地震与火山现场应急工作队”基础上组建了“中国地震局地震现场科学考察应急工作队”,分为30个工作小组,近年来共参加地震现场工作达40余次,有力地促进了地震现场工作的开展。
  1976年,受唐山地震的影响,北京地区部分民房、建筑物倒塌和破坏,震后,为了防震抗震的需要,市委、市政府有组织地安排城市居民避震疏散到公园、校园、城市绿地、道路、体育场等。但这种做法是临时性的,避震场所不具备配套的生活设施。2001年北京市颁发的《北京市实施办法》中第一次确定地震避难场所内容并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其后,一些地方法规也将避难场所列入了法律规定。2003年9月,第一个较科学的、规范化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即北京市朝阳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建成。此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都建有多个应急避难场所,并开展了避震演练。
救援工作
  2000年12月4日,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正式成立。救援队总人数222人,编为3个支队和总队部,每个支队配备搜索分队、营救分队、医疗分队、技术分队、保障分队和各种专业救援装备。救援队成立后,进行了艰苦的训练,并先后参加了2002年巴楚-伽师6.8级地震、阿尔及利亚6.7级地震、伊朗地震、印度洋地震海啸、巴基斯坦地震、汶川地震的紧急救援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相继组建地震基金救援队伍,目前已经成立了20多支省级地震紧急救援队和数十支地市级和大城市地震紧急救援队,在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五”期间,为满足地震紧急救援专业人员培训的需要,在北京建设了我国第一个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为我国地震应急救援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6 05: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