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72|回复: 0
收起左侧

旧东西舍不得扔?你可能病了……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1-9-22 12: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旧东西舍不得扔?你可能病了……是怎么回事,是真的吗?2021年05月12日是本文发布时间是这个时间。下面一起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吧。
                                旧东西舍不得扔?你可能病了……
                               
                                如果一个人获得新物品时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愉悦感,而试图丢弃物品时则会内疚、恐惧和悲伤,那他就可能发展成了囤积症。
                               
                               

旧东西舍不得扔?你可能病了……42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9406
图片来源:pixabay

有人会把物品视为人,向它们寻求安慰。还有人会把物品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认为自己的部分本质渗入了物品中。实际上,这是一种正常的情感需求,物品不仅能补充情感缺失,甚至还可帮助我们成长。但是,如果一个人获得新物品时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愉悦感,而试图丢弃物品时则会内疚、恐惧和悲伤,那他就可能发展成了囤积症。

撰文丨弗朗辛·拉索(Francine Russo)
翻译丨刘大明

在一间色彩斑斓的教室里,研究者请一位五岁男孩说说他最喜欢的东西。男孩兴致勃勃地谈起他那件印有恐龙图案的T恤,当天早晨他才在妈妈强迫下把那件衣服放进了洗衣机。然后,男孩玩了两个简单的电脑游戏。他当然努力争胜,不过游戏结果是注定的:研究者已经安排好,让男孩赢一局游戏,输掉另一局(为了照顾他的感情,他会在实验最后赢得第三局、也是最后一局游戏)。在获胜和失败后,研究者会问他是否愿意将这个最喜欢的东西借给另一个孩子玩一晚上。在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的心理学家吉尔·迪森德鲁克(Gil Diesendruck)和同事在2015年做的实验中,其他男孩和女孩也接受了相同的测试。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对儿童自我意识的伤害,是否会导致他们更加强烈地依恋对自身有特殊意义的物品。实验结果很惊人,在赢得游戏后,儿童愿意分享他们最珍贵物品的可能性几乎是输掉后的两倍。而对照组考察的是儿童不太在意的物品,在这种情况下,之前游戏中的胜败并不影响他们分享这些物品的意愿。

进化心理学、人类学、消费者研究和神经科学等其他学科,也都证实了这样一个理论:我们的个人物品可满足许多情感上的需求。它们会在寂寞中给我们以安慰,增强我们对自身能力的信心。事实上,我们拥有的物品不仅仅可以替代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而让我们感到安全,我们还会将这些物品视为自己的延伸。我们会认为(或者表现得像是这样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本质会渗透到我们拥有的物品中。如果这些东西损坏或丢失了,我们自己也会感到受伤或失落。

旧东西舍不得扔?你可能病了……8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9406

说白了,我们与自己的物品之间的关系听起来可能有点疯狂。但这是完全正常的。“我们都保存着某些东西,可以从中获得极大的慰藉。”英国诺桑比亚大学的进化心理学家尼克·尼夫(Nick Neave)说,“这是我们进化结果的一部分。”他解释说,保存食物,尤其是保存那些很难获取的食物,从古至今一直是个关乎生存的重要任务。对武器和工具的保管也是如此。“如果让某人一无所有地进入这个世界,他们会感到脆弱。他们需要拥有一些东西才可能生存下去,”他说。

四种依恋类型

精神分析学说把依恋类型分为四个主要类别。如果在孩提时代,你觉得照看你的人常常陪在身边,并且总是可以满足你的需求,你就会成为安全依恋型。但是如果照看你的人在需要的时候离你而去,你可能会发展成为回避依恋型,你会逐步学着独立,在感情上与他人保持距离。而如果你感到照看你的人不是总能满足你的需要,你可能会形成焦虑依恋型,你会一直缠着或不停监视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确保他们不会离你而去。那些在幼儿时期被看护人以某种方式伤害的人会形成恐惧回避依恋型,他们害怕与他人亲近。1987年,美国丹佛大学的研究人员辛迪·哈赞(Cindy Hazan)和菲利普·谢弗(Phillip Shaver)进行的一项著名研究发现,56%的人是安全依恋型,约20%的人为焦虑依恋型,约24%的人属于回避依恋型。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饱受不安全依恋型的困扰,从物质中寻求情感慰藉的行为也可能会增加。南密西西比大学心理学家卢卡斯·A·基弗(Lucas A. Keefer)和同事进行了一项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有趣研究,结果发现,当人们对其关心的人缺乏信心时,他们就会更加依恋自己的所有物。

当亲近的人让我们失望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会移情到物品身上?一件破旧的运动衫不是人类,并不能对我们报以同情,玩具熊或咖啡杯也一样。但是,心理学家指出,这些物品是完全可靠的,始终存在并归我们控制,所以可以依赖。

没有生命的物品不具备人的能力。然而,我们许多人都将它们视为人。你给自己的车取过名字吧?当它载着你安全到达某个地方后,你是否拍了拍引擎盖?我们会为自己的物品、动物、工具和机器赋予人格,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探讨此类行为的原因和机制。人类需要人际关系,即使周围没有其他人,也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满足这种需求。

当我们关心的人不在时,我们可以设想他们就在身边。在一项研究中,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要求一组受试者想到自己亲近并且可以信任的人,然后想象与他(或她)在一起的场景,并写下几句描述这种体验的话。研究者要求另一组受试者也做同样的事情,不过想象的是一般的熟人。

2016年,心理学家珍妮弗·巴茨(Jennifer Bartz)、克里斯蒂娜·特查洛娃(Kristina Tchalova)和坎·费内尔西(Can Fenerci)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上发表了这项研究结果,证实了以前的研究结论,即一些人试图通过将人的属性赋予物品来增强自己的社会联系感。

基弗的一项研究表明,对重要物品的人格化,可能不仅仅是我们对亲密关系缺乏信心时的一种补充。他说,有些人是在特定情况下从物品中看出人性的,比如想念或怀疑自己关心的人时,正如巴茨和同事在2016年研究中发现的那样。

还记得本文开头那个男孩输掉一场游戏的实验吗?因为游戏中的失败让他对自己信心减弱,所以他需要确保最喜欢的T恤毫不含糊地属于自己。大量研究显示,当成年人缺乏自信时,也会用自己的“玩具”来弥补信心。

我们的东西即我们自己

早在1890年,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就提出,一个人的自我不仅包括他的身体和意识,还包括他拥有的和与他有关的一切,包括他的家人和朋友,“他的土地、马匹、游艇和银行账户”。无论有意或无意,我们许多人都认为财产是扩展的自我的一部分。一个更深层的甚至是潜意识中的想法是,通过身体接触,我们的物品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我们的本质。

有意思的是,最近几项脑研究提供的证据表明,我们确实将自己的物品视为延伸的自我的一部分。在2013年发表于《社会认知与情感神经科学》(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的一项实验中,当时在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金庆美(Kyungmi Kim)和马西娅·约翰逊(Marcia Johnson)发现,功能磁共振成像显示,一个人在想象一件属于自己的物品时,激活的脑区与他想象“自己”时相同。

现在很清楚,焦虑依恋型的人可能更倾向于将物品视为人。这些人可能更容易出现囤积症。我们大多数人想要保存具有情感价值的物品。但珍惜东西有时会成为一种心理疾病,大约有4%~ 5%的成年人存在这种问题,他们会不断地收集物品,舍不得丢弃任何物品,不管它们有无价值和用处,即使这些东西会危害健康、生命及人际关系。2013年,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临床囤积综合征被确认为一种复杂疾病,与强迫症不同。研究人员几十年来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该病的病因。

旧东西舍不得扔?你可能病了……60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9406
图片来源:pixabay

对于那些身患此病的人来说,物品与人和事件之间产生了更为强烈的情感联系。研究人员告诉们,当一些患者放弃珍视的物品时,曾表示“想死”或将其比喻为“失去了一部分自我”。尽管对此病的大部分研究工作都在美国和欧洲进行,但一些研究表明,此病也可能出现在东方文化中。不过,一项关于中国台湾儿童的研究表明,集体主义社会中的人,与物品的关系可能与个人主义社会有所不同。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7年间,史密斯学院的研究者兰迪·弗罗斯特(Randy Frost)和波士顿大学的社会工作研究人员盖尔·斯特克蒂(Gail Steketee)认为,囤积症是三个基本因素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抑郁和焦虑等疾病的存在,这会让人感情脆弱。囤积症的受害者使用物品来维护自己的身份,“抚慰他们的恐惧”,并建造“堡垒”,让他们感到更安全。第二个因素是持有对物品的错误观点。例如,囤积症患者觉得自己要负责照顾自己的物品,仿佛它们是活着的生物一样。他们相信,一堆小册子和旧报纸可能包含着自己有朝一日会需要、而且必不可少的重要信息。

最后,囤积症患者在获得和丢弃物品时会经历极端的情绪反应,例如获得新物品时强烈的自豪和愉悦,以及试图丢弃物品时的内疚、恐惧和悲伤。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发现,囤积症患者和他们物品间的关系复杂而棘手。2015年的一项综合分析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只对约35%的囤积者患者有临床上显著的疗效。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均表示,要帮助大多数囤积症患者,他们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把整个人群看成一个连续谱,如果说那些有着无法控制的需求,想保留一切物品的人处于一个极端的话,那么另一端就是怀有普通欲望的人,想保留那些纪念有意义的时刻和人的物品。加拿大约克大学的消费者研究人员、心理学家拉塞尔·贝尔克(Russell Belk)说:“情感上的依恋是正常的,而且可能是好事。”

贝尔克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曾做了一些奠基性的研究,探讨财物如何成为了我们扩展自我的一部分。他记录了自然灾害的受害者是如何因失去他们的东西而感到心灵受伤的。我们在新闻中常可以看到这种事情,遭遇飓风或火灾的人因失去了宝贵的东西(比如他们孩子自制的咖啡杯,或是他们祖父用过的破旧工具箱)而伤心哭泣。我们都拥有纪念自己、自己的经历和挚爱之人的物品。失去它们的确令人心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6 02: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