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笑并非都源于快乐,而多是为了生存
在全世界范围内每种文化中,笑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我们并不清楚为什么有笑存在。虽然很明显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社会现象——因为人们聚集起来时,发笑的几率比独处时会高出30倍。但对我们而言,笑是如何发挥其交流的作用仍旧神秘。
《美国科学院院报》发布了一项新研究,是由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Gregory Bryant带队的研究团队组织进行的。调查显示,笑声可以向听众表明友谊状况。研究人员通过播放陌生人组与朋友组同时发出的笑声短片段,让听者来判断其中的友谊关系。从24个不同的分组中,他们发现通过笑声特点,听众能够清晰地区分出朋友和陌生人。
为了了解其中奥妙以及笑的真实涵义,我们需要对笑的早期起源进行深入研究。
笑的进化史
我们自发的笑声,是因为某个对话或者事件无意识地引发的行为,这在我们婴儿时期就产生了,甚至聋哑儿童也不例外。笑不仅跨越了人类的文化界限,还超越了物种差异:在其他类人猿中也有类似的现象。事实上,人类笑的进化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千万至一千六百万年前。
虽然笑和更强的疼痛忍耐性以及社会地位有关,但它的主要功能似乎是建立和增强社会纽带。当我们的祖先开始生活在更大、更复杂的社会结构中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质量就成了生存的关键。进化的过程也有利于认知策略的发展,而这种策略则有助于形成和保留这些合作同盟。
笑声可能起源于玩耍中一些吃力的呼吸,比如在挠痒痒的时候。这就鼓励了年幼的哺乳动物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行为。在玩耍中,表达这种共同激动的经历可能有效增进“友谊”。而且笑确实能延长儿童以及黑猩猩游戏的时间,也能直接有意或无意地引发人类听众积极的情感回应。
笑——一种社会工具
笑声以及其他原始发声的出现,首先是与我们的感受密切相关的:因为只有在产生积极的反馈时我们才会笑,正如难过的时候才会哭,生气的时候才会咆哮一样。自主发声意味着无需经历某些潜在的疼痛、愤怒或者积极的情绪,而这种能力还引发了一系列关键性的发展。由于我们的大脑变得更复杂,使声音控制能力逐步增强,这也成了语言发展的关键。但是,这也让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模仿笑声(或者其他声音),继而以一种欺骗性的方式来人为地增进和扩展社会关系——因此来提高我们的生存几率。
而这种有意识的笑也有其进化起源,这种观点尤其体现在成年黑猩猩身上,即用模仿笑声回应其同伴自发的笑声。人类和黑猩猩的这种假笑产生于童年时期,虽然声音上有别于同伴自发的笑,但同样也能增进社会关系。
现在,在人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论是自发的还是有意识的假笑都非常普遍——有时是和同伴讲一个笑话,有时是和同事礼貌地闲聊。但这两种笑声在听众耳中却是不同的。和有意识的笑声相比,自发的笑声音调更高(表明真实的兴奋感),持续时间更短,笑声爆发时间也更短。研究人员最近表明,人类可以区分这两种笑声。令人惊讶的是,如果你有意识地假笑时,放慢节奏并调整音调(让人的声音更难以辨别),听众仍然可以和动物的发声区分开来。但他们却无法区分自发的笑声与动物的笑声,因为自发的笑声其声音结构和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的笑声极其相似。
看看现在谁在笑。来源:dariagarnik/shutterstock.com
朋友还是陌生人?
Bryant及其同事在研究中证明了真笑和假笑在听觉上的差别:朋友更可能自发地笑,而陌生人因为缺乏一种情感上的关联,则更可能是有意识地假笑。
事实上,我们能准确地判断这些差别也意味着笑其实是一种“诚实的”信号。在永无止境的生存竞争中,这种欺骗性的自适应策略倾向于与发现这种欺骗的策略共同进化。而真实的笑的声学特点也因此成了确认组内成员关系以及身份地位的有利线索。这在以前可能有助于我们做出一些决策。
然而调查发现,这种判断的准确率平均只比偶然情形下高11%。也许这是正常的,因为一些陌生人可能真正地笑,而某些朋友却是有意识地假笑。但很明显,这种模仿的笑也是有利于社交的一种有效欺骗手段,正如“罐头笑声”(是指在观众应该笑的片段插入事先录音的笑声)的感染性效果。
在现代复杂的社交互动中,笑声常常混杂着剧烈的自发的笑以及深沉却连贯的假笑,这也再次模糊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但抛开这些,其目标却是一致的。而且我们很有可能会越来越喜欢那些和自己一起“咯咯咯”怪笑的家伙。
John Cleese曾经说过:“笑声链接你我他。当你开怀大笑时,你几乎没有任何距离感,没有任何社会阶级感。”事实上,他可能一语中的——即使你在假笑也一样。
(翻译:夏雪 审校:张玲)
原文地址:
https://theconversation.com/the-evolutionary-origins-of-laughter-are-rooted-more-in-survival-than-enjoyment-577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