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62|回复: 0

北魏为什么有四位皇后出家为尼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1-9-24 11: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起皇后,人们脑海里出现的都是“母仪天下”“雍容华贵”等词语,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在政权更迭的北朝时期,竟然出现了多位尼姑皇后!这些皇宫中最尊贵的女人纷纷落发为尼为哪般?

       
北魏为什么有四位皇后出家为尼674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9838

          近读《魏书卷十三皇后列传第一皇后》,看到北魏有四位皇后先后出家为尼,而且出家的地方都是洛阳的瑶光寺。

          这四位皇后当中有两位是北魏世宗宣武帝元恪的皇后,宣武帝先后立有三位皇后:

          第一位顺皇后于氏;

          第二位皇后高氏;

          第三位是灵皇后胡氏,

          这三个女人在残酷的后宫争宠和权利争斗中或互相残害,或为他人所害,最终全都死于非命。

       
北魏为什么有四位皇后出家为尼11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9838

          皇后于氏是孝文帝时的重臣洛阳侯于烈的弟弟于劲之女,名门之后,宽容娴雅,《魏书》称其为高氏所害。据《魏书卷十三皇后列传第一皇后》,“后(于氏)静默宽容,性不妒忌,生皇子昌,三岁夭殁。其后暴崩,宫禁事秘,莫能知悉,而世议归咎于高夫人。”于皇后与自己的幼子先后暴亡,而且原因不明,说什么“宫禁秘事”,这是写史的人不便直说,其实就是为高氏所害。

          于皇后死,杀人的高夫人取代了于氏的位置,拜为皇后。这位高皇后不仅毒妒,而且行为霸道。据《魏书卷十三皇后列传第一皇后》说,高皇后“性妒忌,宫人希得进御”;又说 “世宗暮年,高后悍忌,夫人嫔御有至帝崩不蒙侍接者”。就是说,高皇后凶悍妒忌,把持后宫,不让这些宫人接触皇帝,以至于后宫有人直到世宗死都没机会见皇帝一面。

          高皇后虽然霸道,但还是百密一疏,终有一胡姓女子为世宗宣武帝诞下一子,即后来的北魏肃宗孝明帝元诩。这是世宗当皇帝二十余年,首得一男,而且仅此一男。据《魏书卷十三皇后列传第一皇后》,“由是在洛二世,二十余年,皇子全育者,惟肃宗而已。”世宗除了高兴之外,还特别小心。
     
  
        

          据《魏书卷十三皇后列传第一皇后》,“先是,世宗频丧皇子,自以春秋长矣,深加甚护。为择乳保,皆取良家宜子者。养欲别宫,皇后及充华嫔皆莫得抚视焉。”就是说,由于世宗一再丧子,怕再出什么意外,看护的很严,不仅高皇后不能抚视,就是其生母胡氏也不得抚视。

       
北魏为什么有四位皇后出家为尼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9838

          世宗二十余年没有生男,高后悍忌只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按当时的魏制,后宫生男,如果这个孩子被立为太子,那么其生母就要自裁。后宫的这些嫔妃都相视祈愿,愿生诸王、公主,不愿生太子。谁都不愿成为第一个生男孩的人,不是生不出,而是都给弄死了。

          这位胡氏独与众夫人不同,说:“天子岂可独无儿子,何缘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育冢嫡乎?”胡氏怀孕之初,后宫众嫔妃仍以“子生母死”的旧制劝其早早采取措施,然而胡氏却在夜半独自对天发誓:“但使所怀是男,次第当长子,子生身死,所不辞也。”由此,我们也能看出这位胡氏不同凡响的个性。北魏永平三年,即公元510年,胡氏果然产下一男。胡氏母以子贵,她的身份从承华世妇进为充华嫔。延昌元年,即公元512年,元诩被立为皇太子时,胡氏并未被赐死。

          延昌四年,即公元515年,宣武帝死,胡氏的儿子元诩即皇帝位,时年只有五岁。皇帝年龄太小,由其生母胡氏代为临朝听政。据《魏书卷十三皇后列传第一皇后》,“及肃宗渐阼,尊后为皇太妃,后尊为皇太后。临朝听政,犹称殿下,下令行事。后改令称诏,群上书曰陛下,自称曰朕。”

          胡氏临朝,所有的规制都与皇帝没有区别,她正经八百当起了女皇帝。女皇之下主要有两位辅政大臣,一是清河王元怿(yi),是宣武皇帝的二弟,胡太后的小叔子;二是禁军总兵元叉,是胡太后的妹夫。

          胡太后临朝第一件事,就是将宣武皇后高氏打入瑶光寺,幽禁起来。据《魏书卷十三皇后列传第一皇后(宣武皇后高氏)》,“及肃宗即位,上尊号曰皇太后。寻为尼,居瑶光寺,非大节庆,不入宫中。”被管制的高氏非大节庆,不得入宫。胡太后将高氏幽禁在瑶光寺后,她仍不放心,三年后,即公元518年,竟将其害死。

          据《魏书卷十三皇后列传第一皇后(宣武皇后高氏)》,“神龟元年,太后(高氏)出觐母武邑君。时天文有变,灵太后欲以后当祸,是夜暴崩,天下冤之。丧还遥光佛寺,嫔葬皆以尼礼。”高皇后死,以僧尼之礼葬于瑶光寺。
     
  
        

          也是造化弄人,高太后死于瑶光寺十年以后,灵太后胡氏自己也入瑶光寺削发为尼。事情是这样的,武泰元年,即公元528年,国家发生变乱,晋阳军阀尔朱荣攻入洛阳,灵太后胡氏带领后宫嫔妃为避祸,入瑶光寺削发为尼。据《魏书卷十三皇后列传第一皇后(灵太后胡氏)》,“及武泰元年,尔朱荣称兵渡河,太后尽召肃宗六宫皆令入道,太后亦自落发。”在这些入瑶光寺削发为尼的女人当中包括北魏孝明帝肃宗的皇后胡氏,孝明皇后是灵太后族兄胡盛之女。据《魏书卷十三皇后列传第一皇后(孝明皇后胡氏)》,“武泰初,后既入道,遂居于瑶光寺”。有意思的是在此之前,孝文帝废皇后冯氏被孝文帝废掉以后,也是入瑶光寺出家为尼,后死于瑶光寺。

       
北魏为什么有四位皇后出家为尼161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9838

          由此,北魏的四位皇后即孝文帝废皇后冯氏、世宗的两位皇后高氏和胡氏、肃宗皇后胡氏都先入瑶光寺出家为尼。

          这里我们看到这座瑶光寺与皇室贵族妇女有密切的关系,那么这座瑶光寺是一座什么样的寺院?据《洛阳伽蓝记》,“瑶光寺,世宗宣武皇帝所立,在(洛阳)阊阖城门御道北,东去秋千门二里。”寺内有五层佛塔一座,尼房五百余间,规模不算大。《洛阳伽蓝记》里又说瑶光寺乃“椒房嫔御,学道之所,掖庭美人,并在其中。亦有名族处女,性爱道场,落发辞亲,来仪此寺,屏珍丽之饰,服修道之衣,投心八正,归诚一乘”。

          就是说,在当时佛教兴盛的北魏,洛阳瑶光寺一向为宫廷嫔妃所青睐,贵族妇女也纷纷到这里落发为尼,成一时之时尚。不幸的是这座美女如云的寺院在公元530年遭军阀尔朱兆的荼毒。

          据《洛阳伽蓝记》,“永安三年,尔朱兆入洛阳,纵兵大掠,时有秀容胡骑数十入瑶光寺淫秽。”胡骑闯入寺院,这些美人嫔妃惨遭蹂躏。

          避入瑶光寺的灵太后胡氏并未躲过尔朱荣的追杀。据《魏书卷十三皇后列传第一皇后(灵太后胡氏)》说“荣遣骑拘送太后与幼主于河阴(孟津)”;又说“太后与幼主并沉于河”。
     
  
        

          北朝中后期,由于统治阶级的扶持,寺院势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一些皇帝修建的寺庵,不仅富丽堂皇,还有大量的宫女供皇后妃子役使,名为寺院,实是皇后优游享乐的另一处别宫。

       
北魏为什么有四位皇后出家为尼36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69838

          一些失势的皇后在这里只是失去了尊贵的名号和地位,而在物质生活上与宫内差异不大。与被残杀和被贬入冷宫相比,这无疑是最好的归宿,从客观上会刺激和吸引成为失败者的皇后入寺为尼。

          朝廷非常重视佛教,寺庙占有很高的地位。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来修建寺庙。仅洛阳就有1000多个寺庙,全国僧尼总数超过200万。当时,寺庙享有各种特权,奴役周围的农民,发放高利贷等等,可以说,生活质量非常好。

          这也是女王失去权力后选择成为修女的考虑因素。当他们掌权的时候,他们用大量的金银给寺庙祝福,他们也考虑离开自己的路回去,这样他们在成为僧侣后仍然可以享受他们的财富。除了政治庇护和美好生活之外,成为修女也有健康方面的考虑。因为后宫之间的斗争并不容易,也很累人,皇后们去寺庙说他们是僧侣。事实上,他们只是搬到另一个地方居住,并继续生活在特权条款中。

          就生活而言,这比陷入边缘状态好得多。因此,出于各种原因,尤其是在推翻王朝和谋杀丈夫之后,被废黜的皇后刚刚失去了他们母亲在这个世界上的权力,但是宫殿里的物质事务没有什么不同,即使没有朝廷的限制,他们的私生活变得更加放荡和混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11 09: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