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21|回复: 0

三星堆: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最神秘的那颗星辰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1-9-29 11: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遗址是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最神秘的那颗星辰。

       
三星堆: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最神秘的那颗星辰650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70900

          2020年,考古工作者重启对三星堆遗址的深入调查、勘探与发掘,新发现6个“祭祀坑”。

          在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实施的大背景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为解决三星堆遗留的众多学术问题,在三星堆遗址开启多点位考古勘探,最终在祭祀区发现了新的6座祭祀坑,祭祀区新一轮发掘由此在去年10月正式启动。经过5个多月工作,又一批沉睡3000多年的宝藏从沉睡中苏醒。

          大口尊、青铜罍、顶尊跪坐人头像、青铜面具……在此次发掘的3号祭祀坑中,发现了数十件造型奇特精美、保存相对完整的青铜器,又是一座青铜器的宝库!

       
三星堆: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最神秘的那颗星辰914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70900

          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1986年出土时,神树、纵目面具、大立人等造型高大奇诡的青铜器震撼着公众眼球。此次重启发掘,出土文物和新的发现究竟有何价值?

          “连续把国之重器掩埋入坑,可以说古蜀国的富庶和强大超越想象。”本次考古发掘领队雷雨感叹。他直言,3号坑目前发现的青铜器无论从种类、造型都要比中原青铜器丰富许多,“尤其它们奇特的造型,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水准。”

          走近3号祭祀坑,尚未完全出土的顶尊跪坐人头像,极可能是未来的国宝级文物。

       
三星堆: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最神秘的那颗星辰263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70900

          这件文物的尊是正常大小,却在肩部四周装饰了4条飞龙。它们从尊的口部游动而下,栩栩如生。再往下,便可见铜人双手做拱手状,头部和尊的底座连接在了一起。

          雷雨透露,在这件文物仅仅只露出铜人双手和尊的上半部时,考古人员便暗暗期待“最好不是单独的铜人,而是和尊连在一起,这样就是罕见的青铜器型。”没想到最终果然如此。

       
三星堆: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最神秘的那颗星辰313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70900

          雷雨说,“这件文物,完全表现了古蜀人把中原地区青铜文化为我所用、进行天马行空改造的风格,古蜀人的浪漫和艺术创造力,由此可见一斑!”
     
  
        

          文物堆积异常丰富的3号坑,一件方尊上也隐约饰有羊头,可能是三星堆版的“四羊方尊”;青铜圆尊,高约70多厘米,体量巨大、超过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同类器;尚未提取出的青铜面具,目测也有三星堆博物馆展出的差不多大、且保存完整。

       
三星堆: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最神秘的那颗星辰39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70900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认为,3号坑出土的器物不仅具有非凡的艺术价值,对了解古蜀国时期的祭祀活动、复原当时的祭祀行为也很有意义。

        三星堆新国宝:集中发现象牙超100根,还有象牙制品
       
三星堆: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最神秘的那颗星辰262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70900

          文物名片

          古象牙,是动物硬组织中一种特殊的生物材料,主要由无机矿物碳羟磷灰石和有机纤维蛋白组成质地坚韧,色泽华贵,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它常作为特殊的装饰和艺术雕刻材料,在古时还成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古象牙能为巴蜀乃至中国古地理、古气候、古生 物、古环境以及矿物学、材料学、地质学、地球化学等研究提供极其重要的信息,但与此同时,古象牙保存也是公认的世界难题。

          ——节选自《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韩非子·解老》记载:“人希(通“稀”)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战国时期北方人很难见到大象,只能看到大象死去的骸骨,想象着它到底有多大,有学者认为,这就是最初的“想象”一词的由来。

          2021年3月15日,韩非子的时代已过去2000多年,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发掘,联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等33家科研单位的考古人员赴三星堆遗址现场,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掘进入发布会前的最后清理阶段,不少祭祀坑中发现了象牙和象牙制品。考古人员试图最大程度保存它出土时的模样,以窥见它们传递给我们的远古秘语和时空想象,寻找它们沉睡时的梦境。

        梦醒:集中发现象牙超100根,还有象牙制品
          走进发掘现场的3号坑附近,可透过工作舱玻璃,望见长5.8米,宽2.5米左右的长方形祭祀坑位,祭祀坑四周是深褐色的泥土。目前该坑发掘深度为1.8米,预计深度约2米。在坑内约15平方米的空间里,集中发现了100多根象牙和圆口方体铜尊等,由于保护的需要,它们的外表均用保鲜膜全覆盖,然后在裹上一根根湿毛巾,因此只能看出大致轮廓。

       
三星堆: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最神秘的那颗星辰45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70900

          三星堆考古工作站供图

          距离3号坑不到5米的地方,是长约3.1米,宽约2.9米的4号坑,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员许丹阳从去年10月起就一直参与这个坑发掘工作,4号坑在今年1月份开始暴露出灰烬层,平均有20厘米厚,随着灰烬层往下发掘,发现了30多根象牙,平均长度在1.2米左右。不过4号坑的象牙整体呈炭灰色,可能被焚烧过,又被包含大量竹木炭屑的灰烬层所覆盖。

          总体来看,此次发掘3号坑和4号坑的象牙较为集中,考古人员初步判定是三星堆文化末期距今3000多年前的遗物,至于所属的大象种属,最终结果还将在鉴定后才能完全确定。

       
三星堆: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最神秘的那颗星辰682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70900

          “5号坑的象牙雕刻残件多数呈碎片状,保护修复难度较大。”蒋璐蔓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所的工作人员,一直参与本次三星堆祭祀区象牙的保护工作。此外在5号坑和8号坑,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小件象牙制品,有的饰品表面还刻有精美的云雷纹。

       
三星堆: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最神秘的那颗星辰35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70900

          “从目前这批象牙整体状况来看,还是离2001年金沙遗址出土的那批象牙存在一定差距,不过集中出现象牙,在全国来说确实比较罕见,在四川比较突出,这可能还是与祭祀习惯有关。” 荆州市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顺清现场工作完说道。
     
  
        

        入梦:低温高湿,睡美人需要“保湿面膜”
          “这次象牙的数量和集中程度,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副主任王冲说道,这有些让团队“喜忧参半”。由于本次发掘中象牙分布较为集中,因此工作人员在清理象牙时“无处落脚”,为了不破坏象牙本体,团队只能悬空架起“吊篮”,1-2位工作人员趴在吊篮工作台上,向下伸手才能清理象牙周边的泥土。

       
三星堆: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最神秘的那颗星辰24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70900

          另一方面,集中分布的象牙层层叠压,经过时间的流逝,象牙在彼此堆叠的过程中受重力影响,一根搭着一根,产生了弯曲变形,不少象牙甚至从圆筒形变“扁”了不少,为文保人员单独提取分离象牙增加了难度。

          如何妥善保护象牙器、骨器等质地脆弱的有机质文物,一直以来都是考古界和博物馆界的难题,这次4号坑的象牙遇上了20厘米的灰烬层,也让大家为象牙的状况捏了一把汗。

          “灰烬层吸附了大量水分,土层含水量为60%,比正常情况下土壤含水量多出40%,象牙长期浸泡在湿润的环境里,牙釉质减少,整体质地都显得比较‘软’。”许丹阳说道,他打了一个比方,如果把象牙看作是一只夏天吃的巧克力雪糕,那么牙釉质就像是雪糕外面的巧克力脆皮,牙釉质损坏以后,外部环境的大量水分、泥土就会渗入到象牙内部,甚至接近饱水状态,开始腐朽泥化。“太湿润了不行,太干了也不行。若是象牙出土后,外部环境过于干燥,就容易产生开裂,进而粉化,因此象牙保护难度较大。”蒋璐蔓说到。针对这种情况,目前团队最紧急的任务就是给象牙“保湿”,减少出土环境与埋藏环境的差异,与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合作研发的象牙保湿新材料也将运用到三星堆象牙的“保湿”中。

       
三星堆: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最神秘的那颗星辰40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70900

          王冲介绍,目前如何保存潮湿的象牙,还没有公认成熟的技术。由于这次发现的象牙还与青铜器等其它遗物堆叠,因此无法让它们回填保存。至于象牙提取后的的后期作为研究的保存方式,团队也在商量对策,一是可能会用装氮保护箱在“低温高湿”的情况下存放,4℃左右的情况下隔绝空气,防止象牙保存中最容易出现的霉菌、细菌。二是将象牙埋在湿润沙土中,保持湿度,减少开裂,但这种方式不利于展览。未来,这批象牙可能抽样封存在透明有机硅内,与文博爱好者们见面。

        梦境:青铜立人像手里拿的是什么?
          其实,这已不是四川第一次集中发现象牙,在2001年成都金沙遗址也曾集中发现过数以吨记的整根象牙,最长的有1.85米。如今三星堆博物馆里,还摆放着一根象牙,这是此前三星堆祭祀坑里已经发现的80多根象牙之一,它们都是雄性亚洲象的长长的牙齿。

          三星堆博物馆特邀讲述人赵弘文解释,根据研究,商代气候比现在更为湿润,年平均气温比现在要高出2℃左右,不仅成都平原能够生活生活大象,就连黄河流域也有大象,所以象牙、象牙制品、带大象图案的文物,在商代发现得还挺多,甚至有些古人还有训象的传统。当然,有学者提出,南亚文明具有交流的特点。

          另一方面,从金沙遗址出土的象牙情况来看,学者们发现了幼象其他部位的骨骸,如果说象牙仅仅是作为文化交流物品,那么就不必引入幼象生存,因此也加大了成都本土在古代是存在大象的可能性。并且据史书记载,当时距离成都更远的地方河南,简称“豫”,就有对大象的记载,因此成都地区是极有可能存在本土大象的。

          赵弘文补充,值得一提的是,三星堆发现的象牙,都是整根整根的,很少经过加工。在3000年,人们获得象牙是非常麻烦的,好不容易弄到了这么多象牙,不把他们制作成器物,是否有点“浪费”?一些专家认为,三星堆使用象牙的方式比较奇特,一般是整根扛着,也有可能是握在手里。

       
三星堆: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最神秘的那颗星辰900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70900

          三星堆考古工作站供图

          这个观点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段渝不谋而合,段渝在《古蜀象牙祭祀考》一文中认为,商周时期,在古蜀文明神权政治中心的大型祭祀礼仪中,象牙祭祀盛极一时。他具体分析,在金沙遗址10号祭祀遗迹内的一件玉璋上,还刻有四组对称的肩扛类似象牙的跪坐人像,并且从大家熟知的三星堆镇馆之宝青铜大立人的双手看来,两手所握之物并不在一个同心圆上,是一个呈曲线状的物体,有专家说是玉琮,也有专家认为可能是象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11 21: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