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了疫苗却不愿接种,“疫苗犹豫”应如何应对?是怎么回事,是真的吗?2021年04月12日是本文发布时间是这个时间。下面一起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吧。
有了疫苗却不愿接种,“疫苗犹豫”应如何应对?
在美国,当新冠疫苗的产能跟上后,许多人对疫苗的抵触情绪却成了新的问题……
撰文 | 克劳迪娅·沃利斯(Claudia Wallis)
翻译 | 贾明月
像世界上很多其他人一样,我迫切地等待着轮到自己接种新冠疫苗。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热情。我丈夫的姐姐是一名替代医学从业者,她说她不相信“大药厂”已经造出了安全的疫苗,而是更愿意通过服用营养补充剂、健康生活来增强免疫系统。“我要避开一切疫苗。”她告诉我。
像她这样的人还不少。在人们关于疫情的日常交谈里,已经出现了“疫苗犹豫”(vaccine hesitancy)这样的词,在它之前,是“压平曲线”和“社交距离”。2020年12月的一项调查显示,约有30%的美国人对接种新冠疫苗心存怀疑。如果这一比例稳定不变,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就会构成新冠病毒的致命储备池,可能重新使疫情暴发。
专家估计,要达到群体免疫级别的保护,需要人群中有60%~90%的人接种疫苗或因感染病毒而拥有抗体。而要想解决疫苗接种的问题,就应该基于这些人群的特殊顾虑,使接种疫苗的益处和风险信息更加透明。以下是应对犹豫的7条主要思路:
1. 对于坚定的反疫苗者,没有必要去改变这些人的想法,他们只占整个人群的极小部分,我们可以在他们不接种的情况下达到群体免疫。例如,在2018-2019学年,美国幼儿园儿童中仅有2.5%被免除疫苗接种。“我们对那些中间派更感兴趣。”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的健康传播科学家胡柏丽·利马耶(Rupali Limaye)说。
2. 事实本身无法说服怀疑论者。2014年有一项研究,研究对象是担心疫苗可能引起自闭症(这是一个已经被破除的观点)的人。结果发现,纠正事实对于他们为孩子接种疫苗的意愿并无影响。实际上,这个信息在反疫苗最强烈的人中反而坚定了他们的负面看法。“相比扔给他们一些事实和科学原理,更有说服效力的方法是,通过他们信赖的信息传递者解决信任缺失的问题。”达特茅斯学院政府学教授、研究的主要作者布伦丹·奈恩(Brendan Nyhan)说。
3. 非裔和印第安人等少数群体对卫生当局的怀疑态度,有着强烈的历史原因。专家倾向于与这些群体中受拥戴的本地领袖、被崇拜的运动员等得到信赖的人物密切合作。这种技巧的第一次应用,是在男同性恋群体中推广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后来这个技巧也在其他场景中用于其他人群。
4. 低接种率,尤其是低收入社区的低接种率,经常源自现实的障碍。延长接种时间和确保群众知晓接种免费,是两种提高接种率的方法,凯泽家族基金会(Kaiser Family Foundation,KFF)主管族群平等与卫生政策的萨曼莎·艾缇嘉(Samantha Artiga)如此表示。
5. 谈谈疫苗有多流行。“‘因为有半数美国人不会接种疫苗,所以,接种吧,’这么说可能听起来很炫酷,但这强调了拒绝接种疫苗有多普遍。”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行为科学家凯蒂·米尔克曼(Katy Milkman)说。关于选举时出席人数的研究表明,更有效的方法是强调每个人都在做这件事,她解释道:“人们会追随能看到的规范。”
6. 克服人类拖延的天性。罗格斯大学2009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相比于发送一个链接让人们自行安排流感疫苗接种,直接提供一次可选择性退出的接种预约时,人们去接种的可能性提高了36%。一旦新疫苗可以广泛接种,利马耶建议,对那些因为其他常规原因来到医疗机构的人,医务人员可以说:“顺便去接种新冠疫苗吧。”
7. 有些人仅仅是健忘,那么通过短信或者语音信息提醒他们就很有用。2019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频繁提醒人们完成结核药物治疗,能显著改善结局。“你可能会认为这很烦人,但它的确有效。”米尔克曼说。因此,当接种新冠疫苗第二剂的时间到来,她提议:“让我们不停唠叨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