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不久前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发出警告,人工智能(AI)的发展可能使人类灭绝。“当人类开发出能自主运作的人工智能,它们会以越来越快的速度重新设计自己。人类被缓慢的生物进化所限制,无法与之竞争,将会被超越取代。”
世界著名的霍金科学家深陷在轮椅中,不得不依赖最先进的现代通讯技术,用声音合成器说话。他说人工智能技术会迅速进化,超过人类,就像《终结者》电影中那样。“我们已经有了人工智能的初级形式,经证明它们非常有用。但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灭绝。”
这让霍金再次登上英国各大媒体头条,激起人们对人工智能黑暗的、反面乌托邦式的假想。从上世纪60年代末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一个名叫哈尔9000(HAL 9000)的智能机器人发生错乱,在前往木星的太空船上对人类发起攻击;《我,机器人》中,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形机器似乎有了心灵;直到《终结者》系列,未来世界由机器人统治人类,反抗机器人统治的人类领袖被未来机器人追杀。
仁者见仁——面对风险要慎重
人工智能全面发展后会不会威胁人类?对此,其他专家的观点也分为两派:一些人同意霍金,认为那种威胁即使还很遥远,也应当慎重对待;而另一些人认为,他的警告似乎过于杞人忧天。
“我很高兴来自‘硬科学’的科学家能发出声音。多年来我就一直在说这事儿。”瑞士洛桑大学人类学家丹妮拉·瑟奎说,人工智能的增长正在造出各方面表现都优于人类的机器,这一趋势最终将把维护人类生命的责任交付给机器。“这听起来好像科学幻想,但当你看到正在发生的事,这一切只是程度问题。”瑟奎说,“我们正沿着他说的这条路,一步一步地走过去。”
而牛津大学影响未来技术项目主管尼克·波斯托姆说,人工智能优越性的威胁并不急迫。他指出,从人工智能的趋势和近期应用来看,仍在人类掌握之中,如军用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工厂机器工、互联网自动监视等。但是他说:“我认为机器智能将最终超过生物智能,而且这一过渡将伴随着巨大的生存风险。”
疑者存疑——没有证据支持
另一派专家指出,要造出“真正的”人工智能——宽泛的定义是一种能像人一样复制自己的机器,或能创造性地思考——至少还要几十年的发展,要小心一些人危言耸听。
牛津大学研究员斯图尔特·阿姆斯特朗说,人工智能这一领域在上世纪50年代兴起。“除非我们忽略了每日新闻中的重大事件,否则有关的报道不会逃过人们的眼睛。”阿姆斯特朗在他的书《比我们更聪明:机器智能的风险》中说。
法国皮埃尔与玛丽·居里大学人工智能专家与道德哲学家简-加布里·加纳希亚说,霍金的警告有些“过头”。“人工智能中的许多事物触发了人们的情绪和担忧,因为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霍金说自主性技术将会发展到能独立于人类,但他没有证据支持,没有数据来支持这一观点。”
“这多少有些启示性。”法国南部蒙彼利埃大学人工智能语言专家马修·拉弗凯德说,“在许多事情上,机器已经能比我们做得更好。”他说,比如国际象棋软件,“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的智力比我们更高。”
智者见智——机器总归是机器
英国布鲁奈尔大学高级讲师阿兰·塔克看到了人工智能面对的障碍。他说,近几年来,数据处理速度大大提高,也刺激更加灵活的软件开发,让机器能从错误中学习。平衡加上反应能力,带来了巨大的进步。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是这方面研究的先锋。在五角大楼高技术研究武器的资助下,他们设计了一类叫做“大狗”和“野猫”的四脚机器。
“这些东西是不可思议的工具,真的能适应环境,但仍要有人来指导它们。”塔克说,“在我看来,这些都没有接近真正的人工智能。”
北英格兰利兹大学自动推理教授托尼·科恩说,完全的人工智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我有生之年不一定能看到,我会说可能还要几十年,按照目前发展的速度。”
科恩认为,虽然在认知程序和语言认知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那种有许多噪音干扰、运动、物体和面孔的开放而混乱的环境,机器人的表现还是很差劲,这些情况要求机器具有人类所具有的天生本能,还要有大量的“常识知识”才能弄清事物的含义。
塔克说,最终人工智能时代所面对的最大障碍是,机器总归是机器。“然而,我们已经进化了几千年才成为现在这个样子,进化的动力是生存。”他说,“动力是我们内在的硬线路,也是人工智能的关键,这在人工智能中是很难实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