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英在家是个勤劳的孩子,打水、洗碗等家务活全会干。一天,她打水时,无意中用耳朵听了听暖瓶,发现暖水瓶里有声音,她非常疑惑。她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水,灌暖水瓶的时候,热气腾腾,很难看清水是否灌满,但是几乎都听得出来,水是不是灌满了。
刚一开始水瓶是空的,水撞击瓶底发出低沉的“咚咚”声,随着水位的升高,声音变得尖细起来。因此,小英通过听声音的变化,就可以准确地知道暖水瓶是不是灌满了。
但这是为什么呢?为了寻求本源,小英找到了自己的物理老师,恰巧他们下周就要上声学课了,老师说:“下周做实验课,我给你解谜吧!”时间很快就到了做实验课了,老师开课前就和同学们说:“让我们先寻找一下这个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用一枝铅笔轻轻地敲一下玻璃瓶胆,瓶胆发出的声音和灌水时听到的完全不一样。看来,那声音不是玻璃瓶胆发出来的。”
同学们都议论纷纷,小英体会最为深刻,她很想得知这瓶胆里还有什么,空气和水?似乎也不像流水发出的哗啦哗啦的声音,“嫌疑犯”就是瓶子里的空气吗?老师说:“别看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空气是我们这世界中声音的主要发生和传播者。”
老师接着又说:“小英,你现在可以利用这个知识解释灌暖水瓶时听到的声音了。”小英说:“水灌进暖瓶里,扰动了空气,使空气振动,随着水位的增加,上方的空气柱变短,所以音调变高。”
老师说:“现在,我们进一步把这个道理推广开来,便可知道,这也是许多管乐器发声的原理。”
“其实,笛子是用一根竹管做成的,在侧面开了许多孔。吹笛子的时候,用手指堵住不同的侧孔,就能改变音调。堵住侧孔的作用,就是在控制笛子内空气柱的长度。笛子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是从吹口处到第一个被打开的侧孔计算的。如果用手指把侧孔全部堵上,空气柱最长,音调最低,把最靠吹口的一个侧孔打开,空气柱最短,这时候音调最高。你再想想,单簧管、双簧管等管乐器,不也是这个道理吗!
原始的号也是一样,这种乐器很长,西藏喇嘛寺举行庆典的时候,吹的法号有十几米长,发出的声音很低沉。如今把号管卷起来,这也是一个聪明的发明。”
一节课之后,小英和她的同学都增长了不少知识。
【眼界扩展】
有趣的是,中国古代学者曾经利用空气柱的长度和体积来统一全国的度量衡。他们选择十二个音律管中的第一根,即黄钟律管,作为度量衡的标准。把它的长度定为九寸,用它作为全国度量衡的基准。各地方都保存着由中央统一翻造的黄钟律管,好随时对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