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28|回复: 0

2020年11月26日环球科学要闻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1-11-1 12: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11月26日环球科学要闻是怎么回事,是真的吗?2020年11月26日是本文发布时间是这个时间。下面一起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吧。
                                2020年11月26日环球科学要闻
                               
                                猎鹰9号实现首次一箭七飞,SpaceX“星链”卫星已有955颗上天;太阳能量的来源;剑桥大学图书馆呼吁公众帮助寻找达尔文记录“生命之树”的笔记本……
                               
                               
· 航空航天 ·
猎鹰9号实现首次一箭七飞,SpaceX“星链”卫星已有955颗上天

11月24日,SpaceX第16批60颗“星链”卫星搭乘猎鹰9号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并得到部署。发射约8分40秒后,一级火箭着陆在大西洋里的回收平台上。执行本次任务的猎鹰9号一子级此前执行过6次发射,分别是2018年9月份的Telstar 18 VANTAGE任务,2019年1月的Iridium-8任务,以及2019年5月、2020年1月、6月和8月的4次“星链”任务。这是SpaceX首次尝试让同一枚火箭第7次参加飞行。此外,两瓣整流罩中,其中一瓣此前也执行过一次任务,而另一瓣执行过两次。“星链”作为宽带互联网系统由近12000颗卫星组成,计划今年在美国北部和加拿大提供服务,到2021年将服务扩展到全球人口覆盖范围。(科学网、澎湃新闻)


· 天体物理学 ·
太阳能量的来源

2020年11月26日环球科学要闻271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75494
图片来源:Borexino Collaboration/Maxim Gromov

恒星的能量来自于氢到氦的核聚变,通过两个过程发生:质子-质子链反应(proton–proton chain)和碳氮氧循环(CNO cycle),前者是太阳大小类似的恒星产生能量的主要方式,约占99%,这一点已得到广泛研究。但碳氮氧循环的研究更具有挑战性,而测量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中微子,或可以确定恒星中碳氮氧的丰度。据发表于《自然》的一篇论文,博瑞西诺合作组织通过具有高灵敏度、能够排除大部分背景噪音源的博瑞西诺检测器,检测到了太阳碳氮氧聚变循环期间发射出的中微子,且具有高统计显著性。这些结果作为第一个已知的关于碳氮氧循环的直接证据,证明这一过程贡献了1%左右的太阳能量,与理论预测相符。


· 科学事件 ·
剑桥大学图书馆呼吁公众帮助寻找达尔文记录“生命之树”的笔记本

2020年11月26日环球科学要闻933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75494
图片来源:剑桥大学

11月24日,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发出呼吁,请求社会公众提供帮助,寻找“进化论鼻祖”达尔文遗失的笔记本手稿。据剑桥大学官方网站消息,遗失的笔记本手稿共两本,其中一本包含了查尔斯·达尔文1837年标志性的“生命之树”(The Tree of Life)素描,特意在11月24日发出此呼吁,缘于这一天是纪念《生命起源》巨著在1859年当日发表的“进化日”。据介绍,为了方便拍摄照片,这些笔记本曾于2000年9月被从保存最具价值物品的特别收藏室移出。在隔年的一次例行检查中,发现装着两本笔记本的小盒子没有放回原处。其后多次搜索查找,仍未寻得其踪影。今年1月,剑桥大学图书馆组织了历史上最大规模搜查,专家小组日前得出结论,最初在2001年登记为“遗失”的这两本笔记本手稿疑似被盗。


· 生理学 ·
太空旅行导致宇航员患病的原因

最近,《细胞》杂志及其子刊在其网站的“宇宙航行中的生物学”专栏中,发表了众多宇航生物学研究。在其中一篇论文中,科学家们比较了送入太空的老鼠肌肉组织与地球上的小鼠组织。结果发现,太空中小鼠细胞内的线粒体功能发生了显著改变。他们还将NASA 59名宇航员的飞行实验数据与小鼠实验结果联系起来,发现太空旅行确会导致宇航员出现某些新陈代谢问题:单个细胞受到的不利影响比整个器官要大,肝脏的变化比其他器官更明显,而线粒体会由于重力变化、辐射暴露等因素而发生功能障碍。由于在宇宙航行中,动物会被暴露在高水平的辐射中,这些研究有助于了解辐射对线粒体的影响,对基础研究、医疗和未来的太空航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 演化 ·
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演化与肱骨密切相关

2020年11月26日环球科学要闻468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75494
图片来源:Davide Bonadonna

脊椎动物从水域向陆地的演化大约发生于3.9亿年前,这一转变为生物多样性和现代陆地生态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一项发表在《自然》上的研究发现,这一转变或许与脊椎动物的肱骨(humerus,其上附着了四足动物运动的关键肌肉)的演化密切相关。研究人员共观测和分析了40块3D肱骨化石,涵盖了水生鱼类过渡到陆地四足动物的整个过程,结果显示肱骨形状的改变与生物从水中移动到陆地的过程相吻合,能在环境压力的转变下帮助动物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


· 医学 ·
全球气温变化和细菌耐药性有关

据近期一项发表于Eurosurveillance的论文,研究人员分析了2000年至2016年,在欧洲28个国家感染400多万患者的3种常见耐药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数据,并结合气候数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即使考虑人口密度和抗生素使用模式的影响,在最低气温上升了10℃的南欧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等)相较于气温变化更少的北欧国家(如瑞典,芬兰等),抗生素耐药性增长速度也要更快。气温上升可能和抗生素耐药性上升有密切的关系。虽然,这一结果并不能说明两者之间的因果性,但他们也提出了一些温度影响细菌耐药性的可能途径,如较高的温度会加速细菌生长和耐药性基因在细菌间的转移。


· 航天 ·
嫦娥五号顺利完成第二次轨道修正

11月25日22时06分,嫦娥五号探测器两台150N发动机工作约6秒钟,顺利完成第二次轨道修正。截至第二次轨道修正,嫦娥五号探测器已在轨飞行约41小时,距离地球约27万公里,探测器各系统状态良好,地面测控通信各中心和台站跟踪正常。(中国探月工程)


· 气候科学 ·
北极冰川融化会对南极产生影响

2020年11月26日环球科学要闻40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75494
图片来源:Thomas Ronge

冰原之间能通过海洋连接,因此相隔很远的冰原也能互相影响。在发表于《自然》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数值模拟和大量地质记录,发现了在地质时间尺度上推动南极冰原变化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最后一个冰河期,气候变冷,水被冻在北半球陆冰中,导致南极洲海平面下降,南极冰原也随之扩大;而随着气候变暖,北半球的冰消融,导致南极洲海平面上升,促进了南极冰原缩小。这一发现体现了地球各个冰原系统具有相互关联性。


· 新冠疫情 ·

截至北京时间11月26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昨日新增新冠病毒确诊病例587613例,死亡病例11098例;累计新冠确诊病例60258815例,死亡病例1418640例。

美国儿科学会和儿童医院协会联合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新冠疫情暴发至今,美国已有近120万名儿童确诊感染新冠病毒。近期,美国儿童感染病例快速增加,一周内新增超14万例。

近日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新冠病毒有可能在很早时候,就在世界不同的地点和时间感染了一批人。病毒可能有不止一个首例病例,因为该疾病很可能源于好几种动物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信息表明,新冠病毒最初分布在全球各地。目前不确定是人还是动物传播了新冠病毒,只是该病毒在武汉的海鲜市场被发现了。

11月25日,中国国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表示,中国国药集团已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了新冠疫苗上市申请。此前11月6日,国药集团董事长谈及新冠疫苗相关话题时透露,目前已有数十万人紧急接种国药集团旗下两款新冠灭活疫苗,没有一例严重不良反应,接种后离境人数达5.6万人,目前无一感染。

11月25日7时至11月26日7时,内蒙古报告满洲里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例,其中2例为之前的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

11月25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2例(上海5例,广东4例,江苏1例,福建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9例(均在内蒙古);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例(均在上海),本土病例1例(在内蒙古)。新增无症状感染者5例(境外输入4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4例(境外输入2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5例(均为境外输入);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321例(境外输入317例)。

文:杨心舟、王昱、石云雷、曾欣欣、谢汝雨、张国荣
编辑:罗丁豪、石云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16 01: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