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误解根源颇深。在欧洲,藤壶的起源困扰了许多“原科学家们”(protoscientist)至少几个世纪。即便到了 1661 年,成立不久的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第一任主席还提出过最不合常理的藤壶起源故事。罗伯特·莫雷爵士(Sir Robert Moray)站在威严的学会前,神情严肃地阅读自己关于“类鸟生物”的论文,这种生物生活在依附于船上的藤壶壳里,他认为,藤壶鹅生活在不列颠群岛上,从这种样貌奇怪、黏附在船体上的生物形态发展成鹅。是的,他提出,鸟是藤壶里长出来的。科学的核心是用新信息改变结论的过程。经过充分地调查之后,我们可以百分之百确定地说,藤壶不会变成鸟 [3]。
[3] 在他的论证过程中,藤壶和幼鸟的联系存在于一个欧洲遥远小岛的海岸上。很可能是因为看到了像羽毛般的刚毛(藤壶的八条腿),虽然当时并不清楚这其实是藤壶伸出了自己的长阴茎,所以让人以为是毛茸茸的小鸟。
也许你听说过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甚至还能够说出一群研究者口种描述的那部“里程碑式著作”的名字。如果你想到的是《物种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4] 这本广受赞誉的巨著,那你就错了。我们描述的是达尔文关于藤壶分类学的大热畅销书 [5],那是他经过七年研究之后写下的作品。达尔文这个名字就是销量的保证,他将自己的研究分为四本专著进行发表,这让读者们每读完一本专著,都在翘首期盼下一本。通过上述文字我想要表达的是,博物学家碰上藤壶,都会犯傻 [6]。
[4] 这里更准确的书名是《自然选择下的物种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或者是《生存斗争中优势种族的留存》(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因为维多利亚时代流行这么长的书名。
[5] 其实并非如此。
[6] 公平说来,公众碰到博物学家也会犯傻。和达尔文一起提出自然选择是演化机制的小伙伴是阿尔弗雷德·罗素·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但是,19世纪真正让华莱士声名大噪的是他那本当之无愧的畅销书《马来群岛》(The Malay Archipelago),讲述了他在马来西亚附近的冒险和探险经历,于1869年第一次出版,并一版再版直至今日。华莱士被广泛认为定义了生物地理学这一领域,而且他发现甲壳虫比藤壶更令他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