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古南极区域发现白垩纪早期“怪异恐龙”残骸是怎么回事,是真的吗?2020年05月20日是本文发布时间是这个时间。下面一起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吧。
远古南极区域发现白垩纪早期“怪异恐龙”残骸
科学家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一处遗址发现1.1亿年前外形怪异的恐龙物种,它被命名为“伊拉夫罗龙(elaphrosaur)”,远古时期该地区位于南极区域。
这种恐龙长着较长的脖颈,前肢短小,爪子较小,身体小巧灵活,其体形在恐龙家族中非常怪异。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一处遗址发现1.1亿年前外形怪异的恐龙物种,它被命名为“伊拉夫罗龙(elaphrosaur)”,远古时期该地区位于南极区域。这是在澳大利亚境内首次发现蜥脚类恐龙的证据,也是迄今全球发现第二具白垩纪时期蜥脚类恐龙化石。
工作人员在维多利亚州奥特韦海岬发现该遗址,暗示着至少在白垩纪早期(1.1亿-1.07亿年前)该区域曾存活着伊拉夫罗龙,同时表明恐龙能够在类似极地的环境条件下幸存,尽管当时极地没有冰层覆盖,远比现代更加温暖,目前澳大利亚较接近赤道,但在1.1亿年前却更接近南极。
这种恐龙长着较长脖颈,前肢短小,爪子较小,身体小巧灵活,其体形在恐龙家族中非常怪异。伊拉夫罗龙(elaphrosaur)的名称意思是脚步轻快的蜥脚类恐龙,它与霸王龙、迅猛龙和现代鸟类是近亲物种。但与近亲不同的是,这种恐龙的遗骸相对罕见,该恐龙在化石记录中很少出现的一种解释是:它们是隐藏在人们眼皮底下的秘密,而且经常被误认为是其他恐龙分支,最初该具恐龙化石被误认为是翼龙。
对数量不多的恐龙头骨分析来看,古生物学家推测认为,年轻伊拉夫罗龙长有牙齿,伴随着年龄增大,牙齿将逐渐脱落,取而代之的是角质喙。年轻伊拉夫罗龙可能捕食小型单孔目动物(鸭嘴兽和针鼹的祖先),同时以昆虫和水果为食。
伊拉夫罗龙体形较小,体长仅2米,依据研究报告显示,最新发现的伊拉夫罗龙骨骼分析显示这是相对较年轻的骨骼,它的近亲物种包括:坦桑尼亚和中国境内发现的轻巧龙骨骼化石,它们的历史可追溯至1.6-1.45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相比之下,维多利亚州境内发现的伊拉夫罗龙遗骸历史可追溯至白垩纪早期。
经过认真分析,考古学家们推翻了最初的判断——属于翼龙骨骼化石,古生物学家很快意识到这块恐龙颈部骨骼可能来自一种兽脚亚目恐龙,是一种食肉恐龙,与霸王龙、迅猛龙和现代鸟类是近亲。
伊拉夫罗龙骨骼化石发现推翻了之前的猜测,并有助于解释未来更多的发现,该发现与之前的考古发现相吻合,表明在更多意想不到的地区可能发现白垩纪早期至中期的恐龙骨骼化石。(叶倾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