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561|回复: 0

地震专家建议建立“首都圈”地磁预警系统

[复制链接]
online_admin 发表于 2011-10-18 12: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网站消息,这次地震震源深度为5000米。 海淀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的部分居民有震感。

北京市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主任邢成起称,这次地震属北京地区正常的地震活动。目前,北京市地震局的各项检测指标未见突出异常,希望广大北京市民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

据了解,北京地区一般每年都会发生几次局部有感地震,平均每4年左右会发生1次里氏3级至4级的地震,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和损失。但是,自汶川地震之后,华北地区一直是地震界关注的焦点区域。

近日,在北京市地勘局和北京市科协主办、北京地质学会承办的“北京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坪宣读了《首都圈抗震减灾方略》一文。他说:“地震虽然可怕,却并非无迹可寻。我主张把 ‘首都圈’区域内的强震发生断层一条一条找出来,确定其分布范围,在今后规划建设居民区、公共建筑及重要工程时,尽量避开断层。”

据了解,北京市此前在建设高层建筑、地铁等重要项目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地球物理勘探,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北京市地勘局对北京6300多平方公里的平原区断裂带进行了普查,曾经让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水立方成功避让活动断裂带。

李坪认为:“不是所有地方都会发生强震,只有极少数地方可能发生。因此要关注强震发生断层,也就是未来可能发生强震的断层。在地下它是一个有一定宽度的板状体,断层内外界限分明。强震只发生在断层内,断层外不会发生强震。”

勾画出强震发生断层的分布范围,则有望确定强震发生地点;根据强震发生断层的不同结构特点,也可大致对未来强震的震级大小作出判断。李坪认为,震级确定了,立足于有震,可以有充分时间采取抗震措施。所以强震发生断层的划分,对于城市地震安全评估、地震预测预警和采取抗震措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坪向透露,我国第一代至第四代地震烈度区划图和地震动参数,由于采用概率法,在多次大地震中证实其有效性不高。

为此,他建议采用确定性方法,在首都圈首先勾画出强震发生断层分布范围,范围内应避免建筑或采取特殊的抗震措施。范围外按烈度的衰减规律勾画出不同的烈度区,以期在强震发生之前,使抗震设计所采用的参数恰如其分,既能减轻伤亡,又能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李坪表示,强震断层的勾画可大致预测地震发生的地点和震级,而局部地区极强烈地磁紊乱是大地震即将发生的预警信号,抓住磁异常信号可以实现临震预警。

李坪介绍说,目前,一个由中美研究者联合组成的“临震磁异常小组”研究认为,地磁巨变是强震来临前的突出前兆。该研究证实汶川大地震前震中区有异常强烈的地磁变化,并经分析计算发现,8级地震在巨大能量爆发前的一小时至数分钟,震中局部磁紊乱强度之大,已经达到地磁场的量级水平,足以解释震前北川中学曾经出现的指南针偏向甚至转圈的怪象。这是警醒人类的“震前信号”。

150年前,《纽约时报》报道了葡萄牙地震前出现磁异常的现象。《自然》等科学杂志也曾报道过世界上其他地区在大地震前局部磁场的剧烈变化。世界不同地区和不同震例一再重复着大地震前地磁巨变的现象,李坪表示,大震前短暂的磁暴现象,理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当前地震部门所采用的测震手段,预测的地点偏大,常达数万平方公里;时间偏长,有的数年、有的数月、有的数天,尚难准确解决地震预报的难题。”李坪表示,“地磁预测法是一个可喜的亮点。若能与强震发生断层的鉴定相结合,当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坪表示,目前地震形势严峻,应开展首都圈临震预警系统的研发,通过地磁预警装置的联网监测,对6级以上地震,在强震前几小时至数分钟内提出预警,可以极大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11 00: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