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98|回复: 0

李自成的宝藏之谜 李自成的宝藏藏哪了?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1-12-29 11: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自成宝藏之谜:抢到的宝贝都藏在了哪?
曾经的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推翻大明王朝后,急于享乐,内部腐败层出不穷。结果,大清铁骑推翻摧毁了这只农民起义**伍。
  在推翻大明王朝时,他抢夺了很多宝贝,兵败之后,李自成宝藏都藏在了哪些地方?
  1644年1月,李自成东征北京,3月10日在沙涡口造船三千,渡过黄河,攻下汾州(今汾阳)、阳城(今晋城市阳城县)、蒲州(今永济),隔日攻下怀庆(今河南焦作),杀卢江王载堙。初五日(3月13日)攻克太原,牛勇,王永魁等督兵五千人出战尽殁,初八日以守将张雄作内应,炮轰破城,蔡懋德自缢死。在太原休整八天。十六日,克忻州(今山西忻州),官民迎降,代州(今属忻州)守关总兵周遇吉凭城固守,双方大战十余日,遇吉因兵少食尽,退守宁武关(今山西宁武境)。周遇吉悉力拒守,最后火药用尽,开门力战而死,全身矢集如猬毛,夫人刘氏率妇女二十余人登屋而射,全被烧死。三月初一日(4月7日)李自成克宁武关,前后死将士七万余人,伤亡惨重,《罪惟录》记“后贼陷京师,多有手足创者,皆经战宁武者也。”,李自成下令屠城。当晚,大同总兵姜瓖投降,宣府总兵王承胤降表亦到,又连下居庸关、昌平。三月初八日,兵至阳和。十一日,大顺军开进宣府,“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崇桢急调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入卫京城,并号召在京勋戚官僚捐助饷银。
  三月十五日(4月21日)农民军抵达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同时,刘芳亮率领南路军,东出固关后,真定太守邱茂华、游击谢素福出降,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三月十六日,李自成部过昌平,抵沙河。十七日进高碑店、西直门,以大炮轰城,入午攻打平则门,彰义门,西直门。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监曹化淳率先打开外城西侧的广宁门,农民军由此进入今复兴门南郊一带。
  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所部军,中午,李自成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步入内殿。此时崇桢带著太监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又返回乾清宫,大臣皆己逃散,最后崇祯前往景山自缢,史称甲申之变。
  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封宫女窦美仪为妃。大顺军入北京之初,兵不满二万,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有二贼掠缎铺,立剐于棋盘街。民间大喜,安堵如故”。
  但从二十七日起,农民军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城中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牵魏藻德、方岳贡、丘瑜、陈演、李遇知等,勋戚冉兴让、张国纪、徐允桢、张世泽等八百人追赃助饷。”谈迁《枣林杂俎》称死者有1600余人。
  李自成手下士卒抢掠,臣将骄奢,“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大顺军于占领区皆设官治事,首为追饷,例如在城固县,“贼索饷,加以炮烙”;在汾阳,“搜括富室,桁夹助饷” ;在绛州,“士大夫惨加三木,多遭酷拷死”;在宣化,“权将军檄征绅弁大姓,贯以五木,备极惨毒,酷索金钱”四月十四日,西长安街出现告示:“明朝天数未尽,人思效忠,定于本月二十日立东宫为皇帝,改元义兴元年。”十三日,由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奔赴山海关征讨吴三桂,留守北京者为刘亮与李侔。
  据说李自成入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镌有永乐字”(《明季北略》卷二十)。时人许重熙在《明季甲乙两年汇略》借谈迁之口谓曰:“损其奇零,即可代两年加派,乃今日考成,明日搜括,海内骚然,而扃钥如故,岂先帝未睹遗籍耶?不胜追慨矣。”但可信度并不高。计六奇认为:“予谓果有如此多金,须骡马一千八百五十万方可载之,即循环交负,亦非计月可毕,则知斯言未可信。”据梁方仲估计,1390年至1486年,中国内地白银总产量只有三千万两上下。明亡前,虽有大量西班牙银元与其他外籍银元流入,但也只有四千五百万两。
  不敌清兵,仓皇出逃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与驻守山海关将领吴三桂进行一片石战役。战至四月二十二日,吴军渐渐不支。吴三桂乃降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主将刘宗敏受伤,急令撤退。
  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到京城,仅三万余人,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怒杀吴三桂家大小34口,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两路彻退。临行前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七月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由于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顺军的节节败退,很多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领复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于是疑心日盛,终于妄杀李岩等人,致使人心离散。
  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清军攻陷太原,随即分兵南下晋东南,大顺军长治守将刘忠抵敌不住,被迫率部转入河南。至此,山西全省仅剩西南一角为大顺军控制,李自成山西防线基本瓦解。十月下旬,清军兵分两路攻打陕西,一路由英亲王阿济格率领吴三桂、尚可喜等军由大同向榆林进兵,然后从陕北南下西安。一路由豫亲王多铎率领孔有德、耿仲明等部,从河南怀庆攻击潼关。李自成闻讯,勿忙率军增援潼关。十二月,清军出击潼关,大顺军列阵迎战,刘宗敏先战不利。
  顺治二年(1645年)正月初四日,刘芳亮统兵出战,受到挫折,李自成亲率马步兵拒战,又被清军击败。初五、初六两日夜间,大顺军连袭清营,俱败。初九日,清军的红衣大炮运至,进逼潼关口。大顺军凿重壕,立坚壁,堵截清军。十一日,清军先用红衣炮轰击,接着大举进攻,相继攻入大顺军阵。大顺军仍顽强奋战,以骑兵300反击,又分兵迂回到清军阵后攻击,但都失败。这时,北路清军由阿济格率领,从山西保德州渡过黄河,进入陕北,围攻榆林。
  经十三天激战,潼关失守。李自成见清兵两路夹攻,陕西陷落已成定局,遂被迫放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退入襄阳,“声言欲取南京,水陆并进”。三月,大顺军逼走南明将领左良玉,占领武昌,李自成计划乘舟东下,夺取东南作为抗清基地。但大顺军尚未准备充分,清军分水陆两路突然袭来,李自成仓促弃武昌向东南进发。四月,清军在湖北阳新、江西九江接连大败大顺军,切断其东下去路。李自成见东下已无可能,便掉头向西南进军,准备穿过江西转入湖南。五月初,大顺军到达湖北通山九宫山麓时,李自成率轻骑20余人登山探路,遇害。李的死因成谜。
  抢来的财物藏在了哪?
  李自成把明朝二百七十年积累几乎搜刮尽,留下不只有一个宝藏。那么,李自成宝藏都藏在了哪?
  【1】广东韶关乐昌
  李自成被吴三桂赶出北京城后,曾经留下多个神秘宝藏。
  2001年,广东韶关乐昌坪石镇遭遇暴雨袭击。肆虐山洪竟从一座深山中的凑云仙庙附近冲出了大量的银锭、银元等物,“足有数十斤之多”。附近村落大量民众家中至今仍保存着当年找到的银物。
  乐昌凑云山发现的李自成宝藏,只是李自成财富的一部分。
  从1985年开始便潜心研究大顺王朝历史的丘陵在22年间走遍了湘粤交界处的千山万水。
  经过多年的深山实地考察,他有了惊人的发现:在二省交界的险峻之处,镌刻着许多石刻、岩画、造像,其主要的神像都包括一男一女的“曹国公”夫妇画像。他认为:“打着南明勋爵‘曹国公’旗号长期活跃于粤湘边境地区的抗清将领,便是清军在中原苦苦搜寻而不得的大顺帝李自成!”
  他解释说:“众多‘建像、藏像’都是头戴通天冠或多宝式皇冠,非皇帝不能为之。曹国公头像在一些画像中标有‘天子’二字,冠冕与袍服都有龙的标志,在万古金城的四方寨(曹国公部队指挥部)刻有‘天子石’字样,这些都示意主人为‘天子’。”岩画上的曹国公像有的标有“李”字,与当地民间记载“曹国公姓李而非曹”一致。而在明末清初,李姓之真龙天子,只有李自成。
  从山西到广东都有李自成宝藏被发现。
  山西
  有日本学者研究,晋商的第一桶金来源于李自成
  关外
  金庸先生的《雪山飞狐》说:李自成的宝藏在关外,长白山脚下。
  男方诸省都有
  中央电视台和一些文史学家深入调查,发现南方诸省均有李自成宝藏,其中湖南,湖北和广东乐昌发现的李自成大顺文物最多
揭秘闯王李自成宝藏到底藏在哪里
 李自成的宝藏到底藏在哪里?投降清兵的吴三桂四处寻找。江西省幕阜山发现大顺军后裔居住地,李自成的宝藏是否最终隐藏此地?
  在《永历实录》一书中记载:1645年南明川湖总督何腾蛟与大顺军商谈联合事宜时,李自成的夫人高桂英,带着老营正好在湖南常德一带,老营正是管理大顺军物资机构,而大顺军的宝藏就归老营保管。
  这时的大顺军,被南明川湖总督何腾蛟收编为忠贞营,防守荆州襄阳与常德一带,由于分为十三个防区,后来又被称为荆襄十三家。从此湖北西南部和湖南北部,成为清朝投入兵力最多,消耗最大的地区。据史料记载,清顺治初年清朝的赋税收入,一大半被消耗在与大顺军的拉锯战役中,清朝国库经常告急。清军统帅多尔衮不得不再次启用,原明朝辽东总兵吴三桂。这时的吴三桂已经被清朝冷落了四年之久,为了向清朝表示忠心,他把大本营设置在陕南汉中,派遣多路精兵翻山越岭背后袭击荆襄十三家军。
  吴三桂对他的部将们,还有一条秘密指令:查访李自成财物所匿之处,一旦核实,不得泄露。顺治十年期间,吴三桂已经打探到,大顺军老营驻扎在湖南澧水一带,派遣二十万精兵进行围剿。但高桂英与老营官兵却一夜之间全部转移,不知所踪。至今澧县一带还流传着,高桂英丢弃刚刚生育的婴儿,护送老营物资的故事。
     
  
        
  在近年发现的大顺军文档抄件中,有一道密旨,在大顺国皇后高桂英执行特殊任务时,有一位随从叫尚炯,他不仅是大顺军中很有名的医生,而且善于随机应变。在那危机四伏的岁月,李自成派遣尚炯跟随高桂英,一定与那批巨大的宝藏有关。而这位尚炯后来成为小闯王李来亨的谋士,据史料中记载,大顺国宝藏从西安转移南下时,护送的大将就叫李来亨。后来李来亨统帅大顺军余部在湖北兴山,坚持抗清达十三年之久。
  是不是高桂英与那批宝藏,转移到了崇山峻岭的兴山?张家界永定区是湖南通往湖北省兴山,最为偏僻的一条捷径。在永定区观音山还发现了14件元明时期宫廷用品,这是不是高桂英的老营在撤退中丢失的呢?
  兴山,在长江上游西陵峡的北侧,与神秘的神农架林区相邻,这里山高水急,形势险要。大顺军李来亨的部队就驻扎在这里。
  位于百羊寨东端的半山腰,还保留着李来亨建的圣帝行宫碑,碑文中注明了李来亨的籍贯是陕西清涧人氏,被南明永历皇帝晋爵为临国公封号。他是大顺军统帅李过的养子,也就是李自成的侄孙。至今,陕北大顺军的后裔们,经常千里迢迢,来这里祭拜祖先。
  公元1661年,南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被清朝平西王吴三桂,杀害于云南昆明后,湖北省西部以李来亨大顺军为主的夔东十三家,就成为当时全国最后的反清基地。
  在茅麓山百羊寨有一间老屋,据说就是大顺军的藏宝库,高桂英和老营人员就驻扎在这个村里。由于当时清兵密探经常混入大顺军营部,所以在老营金库的大门入口,设立七步半台阶,如果来人迈步登阶,不知玄机,就会被哨兵抓获。
  专家猜测,高桂英最终把大顺国的宝藏转移到这里,可能考虑到茅麓山形势险要,万无一失。而且这里距离陕北故乡不太遥远。但她们没想到,大顺军最为悲壮的一幕,即将上演。
  1662年,清政府集中四川、湖北和陕西三省清军,共十万大军在靖西将军穆里玛的指挥下,围攻茅麓山。李来亨率领大顺军奋起迎敌,在李来亨的炮火、檑木、滚石的打击下,清兵伤亡惨重,高级指挥官穆里玛之子苏尔马均被击毙。
  当年大顺军的炮台遗址还保存完整,对面山沟就是清兵进山通道。那么高桂英与大顺国宝藏是何时从茅麓山撤退的呢?应该在公元1664年以前,因为从此以后,茅麓山就被清兵围得铁桶一般。这时,高桂英却留在了茅麓山上,她知道这是大顺军与清兵的最后一战。  敌我双方相持数月,大顺军粮食物资消耗殆尽。统帅李来亨两次组织突围,虽拼死奋战,但无法突出清兵的重围。此时,大顺军很多将领投降了山下清兵,包括高桂英的侄子。这位受到清朝重用的侄子,上山劝降高桂英。但高桂英决定与山上将士一起以身殉国
而统帅李来亨却另有安排,他早就挖通了一条下山暗道,以备万一。史料记载:李来亨在1664年8月4日,他安排祖母高桂英和其他将士安全下山后,自己却与妻子儿女一家人举火自焚。他为什幺不逃走呢,后人猜测,他觉得反清无望,万念俱灰,不如舍生取义。
  距李自成失踪之年过去二十一年。清兵曾经在这里掘地三尺,寻找大顺军的宝藏,可惜一无所获。当地村民在这里,也只是找到一些铜钱和用具。
     
  
        
  高桂英与老营从此在历史记载中,永远消失了。大顺国的宝藏埋藏在何方,大顺皇帝李自成最后结局如何,这些成为360年来,最大的一桩历史疑案。
  李自成到底归宿何地,一直困扰着湖北通城县李自成研究会的学者们。他们四处寻找有关线索,却是力图解开另一桩争论了半个多世纪的公案。
  2007年一份武吉高速公路的工程汇报中,发现了大顺军余部的居住地。在大顺军后裔家中,他们发现各类大顺文物300余件,其中李自成玺印13颗,高桂英玺印8颗,还有30多位各级大顺军官员的印章40多颗,以及高一功担任通城县官的“通城县符”1颗。特别是大顺军碑刻的发现,为解开李自成到底归宿何地,这一迷团提供了有力证据。
  一块碑刻现收藏于通城县博物馆,其中四句诗文写道:亡吾闯王九宫山,血海深仇恨不消。灭绝通城县贼人,岂能还吾闯王魂?落款为永昌二年。
  这座石碑排除了李自成隐居当和尚的说法。说明李自成可能殉难于湖北省通城县九宫山。
  与此同时,他们还发现了李自成的继承者李过的日记,在日记中,记载了李自成被杀害的全部经过:
  1645年4月中下旬,大顺军与英王阿济格所率清军,在武昌城和九江附近激战,大顺军屡战屡败,李自成随主力南下撤退到湖北通城县城。5月17日,心中烦闷的李自成率二十余名骑兵,到距离县城仅一公里的九宫山求神拜佛。走到庙门,他令卫兵等候,独自进入玄帝庙,叩拜神像,祭拜完毕后就倒在庙里睡着了。这时,附近干活的姜家畈村民,从后门进入庙内休息,见神像下睡着一位蓬头垢面的大汉以为是山贼,慌乱中用锤头将李自成打死。第二天,李过闻讯率兵赶到,将玄帝庙和姜家畈村团团围住,凶手自知闯下大祸早已逃遁,姜家畈千余乡民因交不出凶手惨遭杀害。
  在大顺文档中,还保存一张永昌二年陨星图,上面画有李自成死亡和埋葬之地,是由大顺军统帅李过亲自绘制。
  李自成殉难后,李过率大顺军,进入了江西修水县与湖南平江县山区,十余万大顺军分扎在各个山寨,山顶白云寺就是大顺国宝藏的隐藏地。
  老营驻地选择于此,就是为了方便大顺军各营寨,军饷物资的供给。后来随着大顺军联明抗清行动的失败,老营保管的财宝也转移到附近的幕阜山区。
  在江西省幕阜山,就发现了大顺国文档和李过回忆录,约三千余件。它们完整记录了大顺王朝的历史过程。如果得到有关部门鉴定,将解开明清时期很多历史疑案,那段历史也将重新审视。
  李自成在遇害之前,就留有谕旨,指定李过为他的唯一继承人。后来大顺军的帅府,就一直设在江西修水县白岭镇的黄龙寺。但这支曾经叱咤风云的农民军,最后是如何覆灭的呢?
  在李过父子撰写的《西楼雄梦》一书中,记载得非常具体。顺治年间,十余万清军进山围剿,李过率四万大顺军,转移到附近的湖南平江县石牛寨。清军围攻石牛寨达八个月之久,由于大顺军弹尽粮绝,石牛寨被清军攻破。在清兵即将攻上山寨前,李过在这里劝说将士们,秘密下山隐居,并把军中财宝分散给将士们。他们在夜里四散而去,大顺军从此不复存在。
     
  
        
  清军撤离后,李过认为东山再起无望,回到修水县黄龙寺削发为僧,号黄龙真人,在黄龙寺自耕自食。
  大顺王国从此消失,大顺军老营家属大多隐居在修水县一带的深山老林。
  湖北省通城县李自成研究会就在修水县白岭镇,征集到有永昌元年、永昌二年、大顺军?和老营等款识的大顺文物数百件,还有一些玉器相当精美,可能是明皇宫和明官府之物
  在2010年10月5日,《光明日报》发表一则消息,明史专家王春瑜先生呼吁,关注通城李自成遗物。文中说,在此之前,全国发现的明代金皇冠只有两顶,而在湘鄂赣交界深山老林中,发现多顶金皇冠、金凤冠。如果这些文物的真实性得以确认,将为明史研究提供珍贵的材料。  在幕阜山一带,大顺国的遗物至今还在不断出现,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大顺国的全部宝藏就会大白于天下。
李自成败退京城时将财宝藏在何处?
一代闯王李自成多次进行反叛,在它最后一次进攻京城时,将国库中的金银财宝掠夺一空。但是为了便于逃跑便将财宝藏了起来,但是这些财宝究竟藏到何处,至今还没有找到。
李自成败退出京城的时候,曾经将国库中的金银财宝掠夺一空,意图日后东山再起。其部将野拂用了九艘大船来转移家当,可想而知,被他秘密运到天门山的,必定是国库里被掠空的大量金银财宝。眼看着东山再起的计划落空,野拂干脆在临死前,将这些宝藏分散埋藏在了天门山上几个隐秘的地点。数百年来,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不知有多少人进山寻宝,但是都空手而归。这些财宝究竟被藏在哪里,成了天门山的难解之谜。

李自成的宝藏之谜 李自成的宝藏藏哪了?273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0544

  一、观音山寻出的二级文物
湖北张家界天门山景区范围内有座观音山,在2001年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2001年6月25日,张家界汪家寨村支书李慈祥召开村支部会议,在会议上提出由村委会在村里组织一些经验丰富的青壮年,成立景区旅游资源考察小组。村里的青壮年纷纷地站出来,表示愿意深入莽莽观音山进行探险,查找旅游资源。
进山后,走着走着,张金长发现前面有一件锈迹斑斑的东西,叫住李慈祥,两人手挽着手,顺着结网的枯藤试探踩去。李慈祥一手攀住一根树藤,一手拉着张金长,让张金长俯下身去捡起这件东西。张金长拿起此物,原来是一把砍刀,因年代代久远,捡起时仅剩下一个铜柄了。两人马上做出判断:这里有人来过。
随后通过有经验的队员分析,大家惊奇地发现了一个被封堵的暗洞。考察小组组长李慈祥面对这一发现,决定亲自下去探个究竟。他下去之后,见到眼前是一个朝天石洞,洞前有一小块可让人站脚的峭岩,但不知为什么会被人封堵,若不仔细查看,还真难与崖壁相辨。古人为什么要封住这个洞,洞里到底有些什么呢?
     
  
        
李慈祥带队挖洞,可是用铁锄根本挖不进去,于是就用炸药放炮。坚固的洞门仍然不动声色,队员们只好放一炮,爬一点土,坚持工作了3天,才挖出两三米深。这时,洞旁露出一个耳洞,耳洞是空的,李慈祥划燃一根火柴,在耳洞的岩孔里发现有一根根像乱草根似的物体,他轻轻用手掏出,拍一拍便露出闪闪的金光。洞里有金子!李慈祥先后取出搁在岩孔中的金钗、金簪、金箍等物品,共14件。

李自成的宝藏之谜 李自成的宝藏藏哪了?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0544

洞里有金子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永定区委,区委书记得知情况后,亲自驱车赶到汪家寨村,对村民挖掘观音山的封门洞一事进行具体布置:为了保护好这一重大古迹,使封门洞得到详细考察,决定让村民暂时停止行动,等探明原因后,由国家文物专家来进行挖掘。
后来,通过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一批元明时期的宫廷饰物,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这十四件珠宝中,十七花金钗、鸟头金簪两件,属国家二级保护文物;叶花金钗、素金簪、凤头银钗、凤头银簪、莲花银簪等八件,属国家三级保护文物,其余为一般饰品。此批文物的价值约7000万元左右。
仅耳洞的财宝就有如此高的价值,那么洞内的财富更不会少了,这些金子是哪里来的呢?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野拂宝藏?很有可能,封门洞虽年月已久,但里面的文物已鉴定出来是元明时期的宫廷饰物,可见建洞时间不会早于元明,而李自成藏宝天门山的传说与之不谋而合。
二、迷雾重重的莽山闯王宝藏
湖南南部边陲莽山脚下的天塘村,是一个保持着两百年前历史风貌的古老村落,在这座神秘的村庄里,几百年来,一直口口相传着一句充满玄机的秘诀:“石岩冲,三座桥,慢行百步走,三窑金”。据说,只要能破解这句秘诀当中所藏玄机,就能得到一笔巨额的财富。而这笔财富,则正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兵败后,带到莽山的“九驴十八担”金银珠宝。

李自成的宝藏之谜 李自成的宝藏藏哪了?54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0544

从古至今,这句神秘的口诀引诱着无数人前来寻宝。70年代末期,正是莽山寻宝行动的最高峰,为了得到这笔诱人的宝藏,天塘村里的5个男丁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秘密结下了盟约,他们面对祖先灵位发下重誓,无论谁先发现了宝藏,都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们将很多地方都挖过了,但没有什么发现。没过多久,恐怖降临了,寻宝的村民居然一病不起,不久便有人离开了人世。传言,他们是遭到了守护宝藏的亡灵的死亡诅咒。村民死后,恐怖并没有因此而结束,有人在晚上看到了令人不寒而栗的一幕。
     
  
        
村里好多人都看见一个披头散发的人影,晚上山上有一团火飘来飘去,像鬼火一样,村里的小孩子都不敢出来。披着长发的诡异身影,令人毛骨悚然的无名鬼火,这一切似乎在预示着将有什么事情发生,参与了这次寻宝的村民们惶恐不安,但细心的村民却发现,村庄后面的大山里,有几个土堆被挖动了,旁边还散落着一些陶器和瓷器的碎片。
原来,村里出现的鬼影是盗墓贼在装神弄鬼,掩人耳目,但奇怪的是,很多有价值的文物都被盗墓贼随便丢弃掉了,这些迹象很不符合常理,那么这伙盗墓贼究竟是在寻找什么东西呢?这件事情很快引起了天塘村一位叫谭相吉老人的注意,他仔细查看了被盗墓贼丢弃的文物后,做出了大胆的推测,这伙盗墓贼一定是在寻找传说中李自成留下的“九驴十八担”财宝。莽山周边地区的许多地名,如奉天坪、永昌村、米脂坳、马鞍山等,都似乎与李自成的封号以及他老家地名息息相关,另外,《宜章县志》中还有与李自成相关的支言片语,“顺治六年正月,闯贼余党一支虎,败遁过郴,杀戮甚惨”。

李自成的宝藏之谜 李自成的宝藏藏哪了?6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0544

既然李自成的部队确实到过莽山,那么有关李自成藏宝的传说又是否成立呢?如果成立的话,那批传说中的巨额财宝又到底埋在哪个地方呢?随着李自成进驻莽山线路的清晰,在莽山林区内,村民找到了一个名叫“皇藏岩”的山洞,这也成为了破解李自成宝藏的契机。
村民发现的这个岩洞,洞口非常隐蔽,洞内怪石嶙峋,青烟缭绕,寒气逼人,在洞口的一个平台处,留有一层防潮的三合土沙层。很显然,这里应该有人活动过,根据这个充满皇家风范的洞名,传说中李自成所带的宝藏,应该就藏在这个岩洞之中,但经过仔细发掘后,结果却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除了一些铜钱外,没有别的宝藏。
李自成究竟将宝藏藏到何处,虽然根据历史猜测已经锁定几个地点,但是依然没有任何收获。这场寻宝之旅还在继续,希望可以早日找到这些埋藏的宝藏。
闯王李自成宝藏与天地会“船屋”宝藏之谜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农民起义,他们或将残暴君主赶下王位,或将被王朝军队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然而起义必须要有庞大的资金作为后续保障,但历史上有些起义失败后,宝藏的去向也随之成谜。
  
  闯王宝藏今何在
  
  相传,明末闯王李自成攻陷京城后,从皇宫中搜到了一大批珠宝。而当他败北后,匆忙间把国库里面的金银全部交给了自己的心腹大臣李过,希望他把珠宝藏起来以备日后东山再起之用。李过随即削发为僧,带领一百多名徒弟投奔湖南天门山寺,那批珠宝也被秘密藏了起来。此后,清王朝的基业越来越稳固,李过含恨而终。据说,他死前将珠宝秘密藏到了天门山多处,并且用毒酒把搬运的工人全部毒死了。
     
  
        
  
  后人听闻此言,去天门山探求宝藏者趋之若鹜。然而,这批宝藏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2001年,离天门山不远的张家界观音山一块峭岩发现了金钗、金箍等14件金饰,这似乎给世人带来了一点希望,但此后却再也没发现任何蛛丝马迹。而观音山的金饰是否就是闯王宝藏,至今也无人说得清。
  
  石达开的第三个洞穴
  
  石达开无疑是太平天国的“悲情将领”,但是他的宝藏却竟然跻身中外军事史上五大藏宝之谜。传闻,石达开曾留下来一幅藏宝图,上有一首诗提示藏宝之处:“面水靠山、宝藏其间”。可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人能解开这个谜团。其中有两种说法比较靠谱。
  
  第一种是“美人墓、藏宝处”。石达开有位爱妃,武艺超群,多次营救石达开于危难之中。爱妃死后,石达开选择了一处风水宝地安葬了妃子。可是,后人在此不断发掘,却从没见过宝藏的影子,那么,另一种说法似乎更得人心。
  
  抗战时期,曾任四川省省长的刘湘认为,石达开在深陷大渡河的时候,匆忙把宝藏埋到了四川省石棉县紫打地高升店后山坡下,正是在这里,石达开全军覆没。为此,刘湘带了大批人马去那里发掘,凿进山壁后,他们赫然发现了三个洞穴。传说其中两个被他们掘开之后,发现了零星的兵器和金银,可就在第三个洞穴即将打开之际,蒋介石下令封杀了这种行为。
  
  至此,石达开的宝藏也成了谜。
  
  真实天地会成员
  
   天地会的船屋
  
  在江西省抚州市黎川有一座“船屋”。它远看像船,有房屋108间,交通闭塞,古老而宁静。
  
  有人考证,说这座豪宅的主人为黄惠楼,是反清复明的天地会的一员。由于天地会的人并不是去掘满清的宝藏,而是自己积攒了一批“活动经费”,据传藏在了船屋里。这吸引了大批人前去探宝。
  
  2006年,时值阴雨连绵,黄氏宗祠开始漏雨,工匠们意外发现墙壁上有一幅双龙争鼎的壁画,这明显表示了对清王朝的大不敬,船屋作为天地会的地盘似乎更确定了。据称,船屋因为结构极其复杂,应当还有很多密室暗室未被发现,也许,宝藏正在那些密室中也未可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14 06:1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