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加人没有文字, 却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替代品———葵布,由打结的棉制或羊毛制绳子组成,染成多种颜色,有时包括几百股各种长度的绳子。葵布这一名称来自于快赤瓦语,意思就是“结”。
葵布在帝国时代之前就出现了,不过在印加人手中,葵布成了帝国统治的理想工具。它将官方所需要的各种统计数据编码,从某个月份哪个提供劳役的男性劳力到国内每个粮仓存储的谷物,葵布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由于葵布的存在,印加人能够进行人口普查及财产普查,据一位西班牙年代史编者所说,“葵布统治着整个帝国”。安第斯地区的农民至今还使用原始的葵布记录动物和收成的数量。印加人利用绳子记录数据的秘密是由20世纪初期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考古学家L里兰德·洛克破译出来的。洛克的研究表明,印加人对包括零在内的重要数学概念有着惊人的理解。尽管洛克的研究成绩卓着,但是除了数字记录,葵布作为用途多种多样、意义微妙的表达方式,还需要更多的探究。
美国人种历史学家玛西亚和罗伯特·阿舍不辞劳苦地对现存的四百个葵布中的一半进行了分析。像其他学者一样,阿舍夫妇认为颜色、位置甚至结本身都极有可能代表着概念、事物和言语模式,例如词组或一系列词组的重复等等,而不仅仅是数字。加西拉索写道,葵布制作者,当地被成为葵布“卡马约克斯”,意思是葵布的保存者,“不仅是会计,还是历史学家”。他还指出,葵布被用来帮助历史和文学的记录。某省的人想要了解他们前辈的一些历史细节时,他们就去问那些官方记录员,那些人“双手从不放下葵布,让绳结不停地从指间滑过,以牢记这些记录背后的口传”。古代留下来的葵布为数有限,使得研究十分困难。16 世纪晚期,西班牙教士将所有能够找到的葵布都当做魔鬼的作品烧毁了。那些有幸逃过西班牙人烧毁的葵布,大部分也在湿润的山区气候中腐烂了。阿舍等学者只有依靠海岸沙漠地区盗墓者由墓穴中发现的葵布,那里气候干燥棉制、羊毛制的绳子很容易保存下来。但是那只是帝国的一个偏远的角落,而非中心地带,所以很有可能那里的葵布并没有神秘代表性。帝国中心的葵布也许包含着更多的信息。
每个葵布都是绝无仅有的,主绳上结系着不同组合、长度和颜色的绳子,其意义或许只有制作者同时也是解释者才清楚。不过1910 年,洛克发现了所有葵布共有的特征的意义:结代表一个以十为基础的十进位的计数体系,而结在绳子上的位置则表明它们的位数。例如,一千七百零五个羊驼或者初生的婴儿或者一千七百零五穗玉米,将会这样记录:千的位置上打一个结,百的位置上打七个结,十的位置上没有打结,个的位置上打五个结。最后一位是用作参考的特例,个的位置从不超过一个,用八的形状代表一,从二到九每个数加一环。
葵布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打结的绳子上还附着有小的绳子,这些绳子可能表示信息的子集,比如一定的纳税人中男人的数目。
印加官僚体制中,葵布保存者起着螺丝钉的作用。在传达绳结蕴涵的三维信息时,他必须是个会计、逻辑学家,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家。确实,葵布保存者身分之高,到了 “被免除所有的税收和劳役”的地步。这不足为奇,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只有创造葵布的人才能够解读它。尽管一些迹象表明有过将葵布标准化的努力,但是最终都不了了之,葵布的最佳诠释者只能是制作者本人。
葵布的保存和解释在印加帝国被视为生死攸关的职业,据说一次错误或疏忽就会被处死。
葵布保存者身为数字的掌握者,很容易走向腐败,印加帝国的第九任国王帕察库提也看出了这一点,因此他专门设立了一个检查机构,来监督葵布保存者的工作。事实上,印加帝国已经成为一座庞大的记忆库,帝国冷漠无情地用数字形式记载每一位臣民的行为,安排他的劳作,确认他的地位。由葵布而至整个印加社会,组织严密有序,有案可查。
尽管我们从专家的研究中得以一窥葵布的秘密,但它真正暗藏的玄机,谁也没有破译。我们知道的只是一些具体的意义,印加人又是如何用绳结表达那些深奥的、抽象的意义的呢?他们就用绳结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吗?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这是古老的印加留给我们的又一个谜。
结绳记事:老帝国的新文字?
![绳索网出的“文字” 结绳记事之谜63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1185 绳索网出的“文字” 结绳记事之谜636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1185](https://www.ufoao.com/data/attachment/forum/tupian/W020051119307663971968.jpeg)
印加文明在今天的代表是马丘比丘遗址,当时的印加人是如何将建筑的巨石运上高山的,至今还是个谜。
一根粗糙的绳子上打了三个结,便传达出“我要离开三天”的信息。远古时代,在还未有文字时,结绳记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工具,但它却不属于文字系统,这是语言学界的一种共识。
然而,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在对印加文明所遗留的上百个绳束进行分析后,认为结绳记事是印加独有的文字书写系统,美国《科学》杂志近日发表了这个研究结果。这一发现已引起众多领域学者的关注,如果结绳记事也是一种文字形式,那是否意味着要颠覆我们此前对文字体系的认识?
只有结绳记事没有文字的古文明
阿兹台克文明、玛雅文明、印加文明是曾经在美洲大陆上三足鼎立的三种文明,但相较前两者来讲,印加文明的具体情况却因文字的缺失而模糊不清。
在国内较早系统介绍印加文明的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白凤森研究员介绍:“印加文明应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在农业、政治体制等方面都较为完备。但遗憾的是他们还没有自己的文字,处于结绳记事的阶段,而印加人的历史完全靠一代代印加人的口耳相传。”
印加人的结绳记事,又叫奇谱(khipu),它们大多用棉绳制成,是一种精心编制的装饰性绳结挂饰。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印加国度后,只发现了奇谱这一奇怪的交流方式,却无任何文字记载。
印加奇谱比一般的结绳记事复杂,一块奇谱往往有一条横向主绳,上面垂挂有很多打了结的垂直绳索,在它们上面又挂着第二层或第三层更多的绳索,层层累积而成。到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600多个奇谱。
研究奇谱是段解谜的历史
因为奇谱的复杂、稀缺,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便赋予它无穷的想象。最初,科学界认为这些绳子只是一种保存记忆的设备———一种个人化的记忆辅助工具,而没有任何统一的含义。直到1923年,科学史学家利兰·洛克验证了收藏在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100多个奇谱,是计算结果的记载。
洛克发现,表示数字的奇谱是水平的,使用的是十进制,在每一根绳子最底层的结代表个位。其他较高层次的绳结则依次代表了十进制的十位、百位、千位等等。
在他看来,奇谱就像是一种由绳索编制成的算术工具,它们的结就像算盘珠一样能保存计算结果。
不过洛克的认识并没有使奇谱的特殊意义显露出来———远古时代许多文明都有过结绳记事的阶段,结绳以记事,主要是帮助人们计数。此后,奇谱的研究沉寂了60年之久。1981年,康奈尔大学的考古学家罗伯特·阿什尔与妻子,数学家玛西娅·阿什尔出版了一本书,宣称奇谱可能是一种早期的记事形式,才又点燃了科学界对奇谱研究的热情。
1997年,华盛顿纺织品博物馆的研究助理威廉·J·康克林第一个从纺织学的角度去认识奇谱,认为这些外观普通的绳结,其实却蕴涵了皱褶、颜色等纺织学的密码体系。
借鉴电脑语言破解绳结之谜
最新的发展来自于哈佛大学的考古学家乌尔顿,他为奇谱的破解注入了电脑这一新鲜元素。
2003年,乌尔顿著书《印加奇谱中的符号》,第一次系统地将奇谱分解为多种重要元素。为此,他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奇谱资料库,希图从中找出绳结排列的规律。
乌尔顿大胆假设奇谱制造者利用了绳子本身旋转和编织的特性,规定了一系列不同的二进制涵义,它们包括材料的种类(棉制还是毛制)、旋转和编织的方向、垂带系在主轴上的方向(正还是反)、绳结本身的方向等等。乌尔顿认为,奇谱不仅仅是计数的,印加王国的历史信息都“储存”其间,包括农作物的产量、国库收入、人口普查等相关数据,它便像一部史书讲述着这个王国昔日的劳作收成。
从今年开始,乌尔顿及其同事、数学家兼编织专家凯利·布热利运用一套创新的数据库,研究了奇谱代表的数字记录方式,并声称破译了第一个印加文字———印加宫殿所在地的名字普鲁楚柯(Puruchuco)。如果乌尔顿此前的观点仅仅是一个猜想,那这一发现则让他坚定了对自己研究的信心———他认定奇谱是一种三维空间的文字书写体系。这一分析发表在了今年8月份的《科学》杂志上。
乌尔顿具体分析了7个奇谱,根据这7个奇谱的排列方式,认定它们是层层传递,传递的顺序昭示了此地之前是印加王国的政治中心,这正是奇谱通过它特有的语言方式传递给人们的信息。
乌尔顿强调了奇谱文字组合构造中的主要原则。其一,处于同一层的奇谱表示单一的数字顺序和颜色类型。其二,奇谱的数值演算遵循的法则为:向上为加,向下则为减。因此在统计数据时,第一层加第二层,第二层加第三层,以此类推。
而绳结的颜色、空间位置则是奇谱传达信息的另外两个维度。绳结的颜色一般分为四种,(暗棕色、棕色、浅棕色和白色),这些颜色是用于数值相乘的。
印加奇谱仍需附加信息补充说明
乌尔顿认为,如果奇谱只是为了帮助主人记住数字,根本没必要那么复杂,奇谱比一般的结绳记事要复杂得多,它提供了多种维度的信息,要解析奇谱背后的秘密则要进行更多的二元编码,犹如以二进制编码书写文本,这些“二元选择”包括所用材料的类型(棉线或毛线),绳索的缠绕方向和结的方向(向前或向后)等。他相信奇谱是一种由绳索构成三维空间的会意文字,二元选择、二元编码则使它类似于今天的计算机语言。
然而,乌尔顿的观点迄今并未获得多少正面的回应。
“很多文明在形成各自文字之前都用结绳的方式来记录,来表达某种意思,这是一种出于朴素意识的记事方式。”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博士后周建勋认为结绳记事与普通的文字系统还是有区别的,它储存的是意象,重现的还是意象,并不能给人提供一种明确的概念。因此,它只是起着提醒和辅助记忆的作用,而不能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概念。
他认为,尽管乌尔顿认为在印加奇谱上储存了信息,但它所指的事,所能达的意,还要借助语言和语言的环境来解释和说明,绳索的排列、颜色、绳索扭转的方向这些必须要再加工才能形成意义。因此并不能说奇谱就是一种新的文字体系,无法形成一种公共符号。真正的文字体系不需要附加信息补充说明,文字本身尽管抽象却能提供一种明确的概念,这是文字和结绳记事的最大区别。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李健亚实习生林越
■背景
印加文明
大约在12世纪,秘鲁利马附近的库斯科谷地中的印第安部落逐渐强盛起来,开始向外扩张,兼并周边地区。“印加”为其最高统治者的尊号,意为“太阳之子”。
15世纪势力强盛,极盛时期的疆界以今秘鲁和玻利维亚为中心,北抵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南达智利中部和阿根廷北部,16世纪初衰落,1532年被西班牙殖民者灭亡。
其遗址主要分布在秘鲁和玻利维亚。
■关键结
七个绳结就是一个词
![绳索网出的“文字” 结绳记事之谜88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1185 绳索网出的“文字” 结绳记事之谜88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1185](https://www.ufoao.com/data/attachment/forum/tupian/W020051119307664376511.jpeg)
位于最高层的UR67和UR66奇谱,可以看到两者的颜色非常接近,属于同一类别。
这是7个奇谱揭示的王城所在地普鲁楚柯遗址,目前秘鲁的国家博物馆也以此地命名。
乌尔顿将他具体分析的七个奇谱绳结分成三个阶层。奇谱UR63和UR73属于第一层,即为“基层”,UR64、UR68、#9这三个奇谱在第二层,UR67和UR66则是最高层。这七个奇谱又被分成了不同的子单元。基层奇谱被分成了六个子单元,第二阶层的被分成了3个部分,只有高层奇谱才是一对一的体系,乌尔顿由此认为,这组奇谱说明了统治的重心,底层是分支,最后汇总到最高层。在这三个阶层中,每一奇谱所反映的数字大小,矩阵排列都是不同的,而行政命令是从宫廷下达到“省属”一级,这便显示出统治阶层的高下之分。
乌尔顿认为,因为演算相加过程不能逆转,因此这七个奇谱中的最高一层也就是最核心的,这七个奇谱便用它们的列阵说出了当时印加文明的核心———王城所在地普鲁楚柯。 |
|